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委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孔繁森,争做好公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孔繁森的“官德”,像他那样为官。 两袖清风做“廉官” 公生明,廉生威,这是古人遗训。当官必有权,倘若恃权谋私,权钱交易,必然害国害民。在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官场屡见不鲜的事。为官者,既可用权力造福人民,又可以作恶于百姓。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领导干部把廉耻置于脑后,宣称什么:“千里来当官,为的是吃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于是乎,他们出入于歌厅酒店,交际于大款老板之间,利用职权换取金钱色相,贪赃枉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七品芝麻官”唱出了一句“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曾大受欢迎,广被引用。如今冷静想想,实在令人脸红。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里,舞台上的一个封建官吏那样一句格调不高的唱词竟致举国倾倒,真是不该啊! 诚然,比起当官只为榨钱财,不管百姓疾苦的行径来,当官能想到百姓,遇事敢于为民作主,是应该受到赞扬的。但是,社会主义的“官长”却绝不能拿“为民作主”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纲领”;社会主义的人民,也绝不应拿“请官作主”作为自己对干部的唯一祈求。封建时代,官  相似文献   

3.
当官应做啥?     
有人说,当官就是做好人;有人说,当官就是做好事;也有人说,当官就是服务。笔者认为,官是公仆,是为人民服务。过去官被称为百姓的“父母”,现在官是“人民的儿子”。而要做人民的儿子,就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官。首先是学会做人。如何做人是基础,比如乐于助人,诚心待人,老实为人,孝敬老人等。其次是学会做事。要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再次是学会做官。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刚正不阿,行端品正。如是,才能赢得群众的称赞、亲近和支持。小平同志在第三次复出后说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人看来,当官即“当关”或曰“把关”,我却以为,当官者既在“当关”,也在没完没了地“过关”,过形形色色的、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不断产生的或暗中构筑的“关”。“当关”是个比喻。是说官员或统揽、施政于一方上下,或引领、号令于一个方面,操持着党或国家交给的权力,据守着某一“关隘要津”,各方诸侯、各路兵马、庶民百姓,凡要“过关”,都须符合有关政策、律令、章程制度,否则,便不得通行。如此,便是能够恪尽职守的好官。但如果自以为太平无事,高翘着二郎腿,玩忽职守或缺乏辨识真假的才能,让不合规定者混过关…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母亲让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这孩子将来是个当官的料。”算命先生纯属“瞎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部队被作为当官的“料”培养,结果没能当成“官”;80年代初,我考入国家干部行列,但还是企业里的副职。可是,别人的“官”越当越大,我却是“官”越当越小,从副科级“升”到正股级,别人在仕途上“前进”我却在“倒退”。为我“鸣不平”的人都说我最大的“缺点”是不会看领导的“眼色”行事。  相似文献   

6.
为官一任,如何保持一个人民公仆的优良品质,成为一个人民信赖的好“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言道:“当官一阵子,事业一辈子。”我们不是封建官僚,而是人民公仆,当官,说到底就是为了百姓做事。“君自民间来,莫忘民间事”,当是一种本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是一种责任。人们常说,做好人难,做官的要求就更高,做一个好“官”就更难。同样都是官,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铸就丰碑,历史铭记,人民赞颂;成克杰、胡长清、李真……昙花一现,遗臭万年,成为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其内有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不仅好在对仗严谨,朴实无华,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官者必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是对联体现了“官本位”与“民为贵”的为官态度。上联的核心即体现了教育为官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官吏在阎王爷面前表白自己,说自己怎样当官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财。阎王说:“不贪不沾、不吃喝百姓的就是好官,那好,我在公堂上设一木偶,岂不是什么都不要,比你更好吗?”这个官吏又说:“就算我没有功,但也没有过呀!”阎王说:“你只顾保全你自己,为避免嫌疑,怕把自己牵扯进去,对一些谋杀案件竟默不作声。该做的事,怕麻烦,就不去做,这岂不是负国负民吗?当官的没有功就是过。”这个官吏哑口无言,挨了五十大板。  相似文献   

9.
王涛 《党课》2011,(16):64-66
人活在世上,总会为一些东西所累。尤其在官场上,许多人承受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怎一个“累”字了得。本人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官运”最亨达的时候也就是当过班长,后来参加工作就没有再当官,但我在机关工作十多年,整天与官为伍,通过耳闻目睹,感触颇深,总体感到当官有“三累”。  相似文献   

10.
劝廉歌     
人活天地间转眼是百年荣华如浮云富贵若等闲当官不当官名节是关键常体百姓苦最忌起贪念胸中无杂念快乐似神仙人活天地间廉洁奉为先为官先做人厚德重如山功名与利禄害人最不浅贫贱不相欺公道又正派艰苦朴素好清名世上传劝廉歌@黎佳君~~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提出要干部“首先要当好人民的儿女”,坚决摒弃做“父母官”的思想意识。“当好儿女”与“做父母官”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和政绩观念。“父母官”是几千年前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为政思想。其中虽不乏有用心为民、心系百姓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父母官”,但他毕竟是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比较狭隘的立场上的一种从政行为,无形中便与人民有了相当的距离。而“当好儿女”则完全不同了。一代伟人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就是这句饱含深情的朴素话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张云泉有句名言:“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这话颇有哲理。前句意思不难理解,“做人必须像人”就是做人要讲人性,要有起码的良知、尊严和道义。而“当官不可像官”呢?恐怕这就难理解了。在某些人看来,当官要有官样,出门宝马香车,说话拿腔拿调,下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报刊上曾就当官与做学问展开了一番争论,笔者当时呼吁淡化当官心理。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当官心理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过去是“学而优则士”,现在是不管学得优不优,都“欲”士。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急剧上升。这说明不仅是成年人的当官心理在强化,而且连年轻人也看出当官的奥妙,在跃跃欲试了。一方面是政府机构人浮于事,在消肿,在精简,另一方面是一批又一批的人削尖脑袋往官场里钻,加剧人才“挤挤”,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14.
当官是几等人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夫子说:学而优则仕。那个时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中最优秀的去当官,自然是一等人才。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当官,倘若这人连官都不会当,那就太不中用了。”干天下最容易的事,那肯定是末等人才了。曹振庸大概是最好的例子,他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臣,圣眷不衰,官至极品,绘形图于紫光阁,列为功臣。一次门生叩问当官诀窍,他坦然答道:“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昏聩如此,这种人恐怕连三等人才都算不上。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人当官的太多,…  相似文献   

15.
当权者,人们习惯称之为“官”。共产党的“官”,从平民百姓中来,其权力也是平民百姓给的。由此想到,为官者,应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某省级领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官”,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民出身。他官大仍保持平常心,生活朴素,自己上街买菜,自己购物,生活上与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对记者坦诚地说,“我的本色还是一个平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与时俱进,扎扎实实为平民百姓办实事,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创新的辉煌。”历代的官员无一不居豪宅,生活奢侈,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相似文献   

16.
赵超 《奋斗》2011,(10):62-62
明代英宗时,贪鄙成风,地方官进京,不带重金厚礼是办不成事的。时任地方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却是两手空空,连绢帕麻菇之类的土特产也不带上一点,并口占《入京》一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普通百姓,意思是说,我于谦当官两袖清风,决不能让百姓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17.
旧时的官员,今日的干部,区别不在于叫法的不同,而在于对老百姓的态度,是不是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官员被称作老爷,干部被称为公仆,这该是一种天壤之别的变化了。其实,干部一旦染上当官做老爷的恶习,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起来,真还不如旧时“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员可敬可爱。  相似文献   

18.
这年头,要办成点儿事,非找“路子”不可,无权无势的小百姓尤其这样。够得上“路子”的人,自然是有“名堂”的人。有趣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没有“名堂”的我,  相似文献   

19.
“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是“红包书记”丁仰宁的一句名言,说得直白坦率,一点都不虚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贪官的性格倒是很可爱的。其实,将升(当)官作为捞钱、发财的途径,又何止是丁仰宁一人呢?可以说,这几乎是所有贪官的共同特征。那么,丁仰宁的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只说对了一半。前半句“升官不发财”说得很对,因为这应当是一人当官动机的真实写照;而后半句的“请我都不来”,则就荒谬得很了。为什么?因为谁都清楚,共产党员的宗旨只有五个字: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半心半意不行,还一定要全心全意。所以,当官不…  相似文献   

20.
房彦谦的“所遗子孙,在于清白尔” 有句古语大意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国家就有希望。唐朝初年,泾阳县县令房彦谦就是这样一个不贪财的清官。   房彦谦在任泾阳县令期间,经常把自己所得的俸钱,用以周济生活有困难的亲友和百姓,后来连祖上留下的家产也被他送光了。房彦谦虽然生活陷入困境,却怡然自得,他教诲儿子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尔。"别人做官都富了起来,惟独我却因为当官而贫穷了。可是我留给子孙的,是为官清白的宝贵品德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环境熏陶,房彦谦的儿子房玄龄十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