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形势变化,不断总结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着关于新中国的构想。1947年6月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构想更加清晰和完善。自1947年10月10日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口号至1948年4月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形成,并根据形势作出相应调整;自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新中国的"五一口号"至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成熟,对国家基本制度作出进一步设计;自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结束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定型并基本实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和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经验总结,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楹 《先锋队》2013,(1):50-52
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离开陕北前往河北省西部与中央工委会合前,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对党内的通报——《关于情况的通报》。通报预计:"五年左右(1946年7月算起)消灭国民党全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仅仅过了7个多月,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又指出:"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  相似文献   

3.
关于工人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我党的文件中历来是明确的。然而,建国前后在我党的个别文件中,曾有过把贫农也作为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提法,但很快予以纠正。事情的经过如下:1948年2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时,首先提出:“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贫农)为人民民主革命和新民主  相似文献   

4.
正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的任务。同年12月,毛泽东在修改和审定《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使用了"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的提法。1954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在谈到"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时,毛泽东提出了"工业、农业、文化、军事"四位一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和时局》是根据毛泽东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上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第一部的讲演整理而成。最早于1944年7月以电报的形式发给八路军总部、各中央局等。此文版本较多,最主要有三种。1948年5月全文收入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该文进行了精心修改,并将其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版《毛泽东选集》对该文题解和正文作了少量修改。梳理《学习和时局》版本的变动、比较内容的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948年12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复刊后的第一期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题词的具体内容在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1948年9月,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显著变化,许多解放区连成一片,一些城市已经解放或者即将解放。胜利使人欣喜,但  相似文献   

7.
正1947年,面对蒋介石向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形势好转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一行东渡黄河,翻越长城,于1948年4月12日抵达河北省阜平县西下关,4月13日来到在阜平县城南20公里的城南庄。1948年5月18日,毛泽东在城南庄的住处突遭敌机轰炸。当晚,毛泽东转移到离城南庄10多公里的花山村。在城南庄谁救了毛泽东,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聂荣臻,有的说是  相似文献   

8.
孟红  唐越 《实践》2014,(7):24-24
<正>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又说:"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  相似文献   

9.
正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2月8日,毛泽东在中宣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4月3日,中宣部发出经过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指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即"第一个四三决定"。5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任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6月8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16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经毛泽东审阅的《关于军队中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10.
正1948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找到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着急地说要查找一份中央工委关于土改的文件。叶子龙说:"工委的所有电报都是马上送给主席的,一刻都不能耽误,这你是知道的。"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好像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有看到,还跟我发了脾气。"就在这时,机要室的电话响了。叶子龙拿起电话,毛泽东的声音传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辽沈战役的节节胜利,沈阳的解放指日可待,党中央便把接管沈阳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48年10月,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审阅修改的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复电中,明确提出了准备接收沈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48年4月23日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辉煌历史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书籍对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日期,长期延用1948年4、5月的说法,没有吸收上世纪90年代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现在坚持在"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时间是1988年确定的.根据<任弼时传>、<周恩来传>的记述,1948年4月23日起西柏坡就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整整11个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历时10个月.1948年"4月23日"应永载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光辉史册,永我西柏坡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13.
正〉〉战前态势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举行辽沈战役。辽沈、济南战役的胜利,加上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增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指出:"有的人,自己不写东西,要秘书代劳……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么,部长、局长就可取消,让秘书干。须知,这也是劳动,不亲自动手怎么行呢!"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有一篇《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文章,这原是毛泽东1948年为中央起草的一份文件。其中讲到:“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过我们相当大的帮助。”通过领袖的著作,人们认识到刘少  相似文献   

16.
1948年3月12日,毛泽东为一份关于山西崞县召开土地改革代表会议情况的报告加写按语,提醒领导干部"在对自己领导的各项重要工作发出决议或指示之后,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的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3月24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这篇报告和按语.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13,(6):11-14
1948年3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说:"我们不要抛弃那些过去和我们合作过、现在也还同我们合作,赞成反美蒋和土地改革的开明绅士。例如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而在我们实行土地改革的时候,他们  相似文献   

18.
“圈阅”是毛泽东生前阅文经常使用的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创“圈阅”的是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的叶子龙。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回答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  相似文献   

19.
正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是由毛泽东领导、任弼时主持,经集体讨论,最后由毛泽东修改而成的。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主要是对"左"倾错误的历史教训,特别是王明第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1948年给刘少奇的一封电报中,谈到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策略问题,包含了毛泽东对法律策略性的理解和关注,即重视法律的功能性、工具性和现实性("法律三性")。"法律三性"是毛泽东法律思想中"法律策略主义"的直接表现,重视法律策略主义,可以拓展和丰富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对目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