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底的坎昆会议见证了气候谈判的紧张程度,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艰难地达成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京都议定书的第一阶段即将结束,未来的环境合作如何进行,仍旧是一个变数。作为气候环境领域的一个参与者,俄罗斯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俄罗斯的气候环境外交却显示出矛盾的特色,这不仅表现在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立场上前后变化较大,而且表现在俄罗斯政府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态度上。从京都时代和后京都时代的转型过程看,俄罗斯气候环境外交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断裂与延续",即断裂的立场和连续的利益战略,国内国际的分离与一致,单边与多边的断裂与全球领导的一致性。这些因素长期影响着俄罗斯气候环境外交的思维,并呈现出前行中困顿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宫笠俐 《当代亚太》2012,(1):140-157
日本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参与国家之一,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日本最终选择批准议定书,让国际社会对作为京都会议东道国的日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担当态度赞赏有加。然而《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还未过去,日本就对《京都议定书》的未来表现出消极态度。文章试图分析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由积极转变为不积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日本的谈判态度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础四国是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气候谈判集团,鉴于其成员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的影响力,该集团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备受关注。在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中,基础四国的立场表现出了很高的协调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基础四国的出现和协调行动推动了国际气候谈判在公约框架下展开,有利于后京都气候安排的达成,但也可能促使国际气候谈判集团,特别是G77加中国的分化和重新组合。基础四国气候谈判集团出现时间尚短,其最终能够在构建后京都气候机制中发挥何种作用将取决于基础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如何对待联合国渠道与其他渠道的关系、敦促发达国家减排的决心和能力以及是否能够保持G77加中国内部的团结性等。  相似文献   

4.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欧盟气候政策发展中的分水岭。在后哥本哈根气候时代,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大大降低,并且越来越注重国际气候承诺的落实和现实主义气候外交手段的运用。欧盟气候政策的这些变化与国际气候格局的转型、欧盟塑造国际气候机制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欧盟内部气候政治的新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等一系列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作为国际气候领域的领导者和国际气候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欧盟后哥本哈根气候政策的变化对欧盟自身、未来国际气候机制的构建以及中国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鉴于欧盟气候政策的变化尚未尘埃落定,因此其产生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反恐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俄罗斯积极与各国开展反恐国际合作.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合组织框架下,与周边国家开展反恐合作,这是俄反恐国际合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第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合作,这是其反恐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方面;第三,与亚洲、拉丁美洲相关国家进行反恐合作,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反恐合作,服务于俄罗斯对外政策大局."周边国家-西方国家-其它国家"这三个层次有着鲜明的主次、轻重之分,这是由俄罗斯面对的反恐形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是一系列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西亚和中亚伊斯兰教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推波助澜和大国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竞争,俄罗斯内部特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以及宗教间紧张关系等等。因此,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恐斗争将是长期和复杂的。削弱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消除其得以活动的社会根源有利于彻底打败国际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9.
周亚敏 《当代亚太》2021,(5):105-135
全球气候善治作为一个全球性目标,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和约束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自北向南的碳泄漏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决定了全球气候善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开启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全球盘点的"混合多边主义"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多元行为体开展治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制度框架.文章讨论了实现全球气候善治的核心理论要素及架构,归纳出后巴黎时代多元行为体基于不同认知开展的气候治理实验,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转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通过论证"一带一路"开展气候治理实验的条件及方向,探讨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文章认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坚持发展导向的前提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索兼顾增长与减排的现实路径,实现削峰发展和早 日达峰,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化解国际权力政治对气候议题的牵制.  相似文献   

10.
气候外交是指国际社会围绕气候治理展开的外交活动。国际气候外交的行为主体十分广泛,包括联合国、主权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等。国际气候外交对于抑制全球变暖十分重要,但当前的气候外交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气候外交遭遇到集体行动的难题,并常常被异化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权力外交等。中国的气候外交目前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国际社会中仍然受到一定的质疑,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必须开展气候公共外交,并在国际责任与自身能力平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相似文献   

11.
周逸江 《德国研究》2021,36(3):4-22
一直以来,德国将气候安全主流化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层面气候变化安全化的实现.德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行为体,其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上的行为策略和动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对德国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中的角色关注不足,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对安全化主体行动策略和动因的分析也较为笼统.本文基...  相似文献   

12.
“公正转型”于2010年正式写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决定,但在气候谈判进程中关注度相对有限。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届缔约方大会正式授权建立“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新议题(1),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对“公正转型”问题的关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公正转型”问题的磋商和开展合作行动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议题谈判呈现如下共识与挑战:一是建立“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新议题是全球通往碳中和进程中对各国转型需求的回应,也将促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全球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二是虽然各方已就授权建立“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达成一致,但就工作方案的关键要素、工作方式、主要工作领域等问题存在不同理解;三是工作方案在与“应对措施论坛”议题合并、是否开展具体示范或国际合作行动、是否建立独立资金机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通过整理各方立场、分析新议题谈判趋势和挑战,为我国参与议题谈判和推进“公正转型”问题国际治理进程提供了启示:重视“公正转型”问题,积极参与推动新议题构建,发挥建设性作用,该议题也可以成为我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进程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俄罗斯的环境安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前军 《俄罗斯研究》2005,274(2):31-36
环境问题在客观上对俄罗斯国家形成了威胁,主观上俄罗斯已经把环境问题确认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环境立法、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实施生态鉴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俄罗斯有效地减少了国内环境问题造成的安全威胁;对于外部因素造成的环境威胁,俄罗斯通过国际环境安全机制,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4.
欧歌 《战略决策研究》2024,(1):3-24+109
拜登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上任后着手重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陷入停滞的美国对华气候合作。为此,拜登政府“内外兼修”,在国内重振气候治理政策议程,在国际上恢复履行全球气候治理义务,进而推动重启与中国的气候合作。拜登政府重启美国对华气候合作是拜登总统个人及其政策团队的气候理念使然,受到民主党气候立场传统、党内进步派施压、利益集团推动等国内政治因素驱动,同时也服务于其总体对华政策。但重启却始终难以摆脱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范式束缚,面临对华更加强硬的共和党不断掣肘、中美围绕全球气候治理责任分摊的立场差异难以弥合以及气候优先还是遏华优先的两难选择等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5.
气候正义涉及复杂的国际法与国内法问题。传统国际法强调主权独立和互不干涉,而应对气候变化必然要求国际社会合作减排。国际合作减排的前提是各国主动放弃部分排放权利,主动承担减排义务。气候变化对整个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各国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国所受的负面冲击不尽一致。有些国家必须支出巨额的调整成本以适应变化了的全球气候,而有些国家反而会因气候变化获得短期利益。根据科斯定律初始权利分配原理,气候正义不是简单的排放权的界定与转让问题,它要求运用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原则对不公平分担减排责任的现象进行平衡处理。中国固然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减排,但同时要坚持发展权优先的观点,与工业发达国家展开有理有节的谈判与斗争,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矫正正义。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IT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IT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相关政策法律支持下和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其对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俄在IT的潜力及发展前景完全符合中国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战略。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在IT领域的合作正在进一步密切,而且将有机会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伊朗核问题与俄罗斯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在全球瞩目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所扮演的角色愈加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俄伊核能合作的来龙去脉做了介绍,进而讨论俄罗斯与伊朗在核能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的主要动因,探讨在伊朗核问题演变为一场国际危机的形势下俄罗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了气候政治因素,但对当前兴起的气候话语权争夺态势的研究还远远不足,集中于系统解析欧盟气候话语权建构机制的成果更是缺少。在国际气候话语权争夺战中,欧盟凭借其先发优势,通过气候话语的语篇叙述、句式选择、概念创新构建了欧盟在气候领域的话语权力,值得各国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析冷战后欧美在国际气候话语权领域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结合相关理论解读欧盟气候话语权的建构机制;第三部分是谈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将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内,全球生态系统方能行稳致远,人类可持续发展才能具备基本前提。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充分发挥工业生产体系的规模效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开展“气候外交”,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欧洲的气候与能源政策以及德国的能源转向政策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予以解读。首先介绍欧盟气候与能源政策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继而指出当前的问题,尤其是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出现的问题。本文第三部分指出欧盟在这一政策领域的领导作用式微,而且仅有少量迹象表明,在未来几年,欧盟还能像21世纪头10年那样决定国际气候政策。第四部分介绍德国能源转向政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次优机制进行阐述。在结论部分,本文将气候与能源政策的讨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框架,探讨本文所呈现的视角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