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能解释国际变化,于是,历史社会学重新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国际关系中历史社会学涉及众多的理论流派,它从不同于政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国际关系,注重国际关系的社会和历史属性,尤其是把国家重新引入到国际关系分析之中,以此为基础重新铨释了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国家"和"国际"等,并把它们置于社会或世界整体中考察其演进过程,尝试建立替代性的解释模式.这些解释模式远远超出了传统国际关系研究的视野,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伊本·赫尔敦是中世纪突尼斯著名学者,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孟德斯鸠.在先进的历史观和社会观指导下,他把经济当做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国家和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用经济社会学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发现了许多经济原理和经济规律,并在世界经济史上最早系统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等的相互关系.他的经济思想愈来愈受经济史研究者的重视.他也被认为是1000年来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相关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从"现实"这一时点进行回顾并加以观照,即为"历史认识"。从"历史认识"这一概念出发,非常容易地得出了"战后处理"和"战争责任"等术语,而把上述两个术语说成是前述的"历史认识"这一概念的主要构成要素也不为过。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可以允许引入极端的所谓的"历史修正主义"来歪曲历史事实或是篡改历史材料。真正的历史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备"历史语境感觉",以使其对"历史修正主义""自由主义史观"等极端观点形成免疫力。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教育包括国家历史与世界历史,其不应停留在对过去事件的无偏见的普遍理解上,而应对待记述以及被解读的历史事件,分析其具备何种程度的客观、学术的证据,并有意识地发挥它辨识真伪能力的所谓的"历史语境感觉"。毫无疑问,把这种辨识历史事件真伪的能力赋予学生们,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现代国际关系》2012,(6):15-19,36
2011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无关联。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对中东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该政策导致部分阿拉伯国家丧失政治改革主导权,执政当局统治基础被削弱,部分社会精英思想出现混乱,最终催生、加剧了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5.
王正毅 《国际安全研究》2013,(3):3-20,155,156
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和补充,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体系的终结?这是过去三十多年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学术命题。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出发,对世界体系在过去500年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500-1750/1800年重商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1800/1850-1914/1945年的自由主义经济阶段主要基于"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而1945-2030年的混合经济阶段则主要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国际制度与机制"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四大基本动力。世界体系是过去500年每个国家兴衰的背景,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这个延续至今的"世界体系",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于世界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大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纪念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即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我谨代表中国亚非学会,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这一共同盛大节日表示热烈祝贺!1956年5月30日,中国和埃及两国具有卓越战略眼光的领导人,高瞻远瞩,不顾某些国际势力的压力,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同年8月10日和9月24日,叙利亚和也门分别同中国建交。从此,开创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新时期。之后,陆续到1990年,中国同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外…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起,UNDP 连续三年发表了关于阿拉伯社会发展状况的报告。最新发表的《2004年阿拉伯社会发展报告》主要讲述了阿拉伯国家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变化,指出当前阿拉伯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广泛、深刻与复杂的危机,因此迫切需要在阿拉伯世界中进行一场完整的改革。当前,在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利益驱动下, 阿拉伯世界全面的社会改革正在缓步推进。在所有阻碍改革的因素中,社会生活中的政治限制已经成为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未来只有充分调动阿拉伯社会中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潜力,才能够使阿拉伯世界的未来拨云见日。现在摘译部分重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著名的作家,同时还是杰出的历史学家,1834年他出版了历史研究著作——《普加乔夫暴动始末》。促使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开展历史研究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是他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从该书可以看出,普希金反对普加乔夫起义,主张对起义采取严厉的镇压政策,但同时他也给予了普加乔夫以一定的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9.
巴西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大变革的历史,巴西文学正是在巴西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数优秀的文学家、史学家以他们的聪明睿智反映这一变革的时代,表现整个民族的追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为世界文学宝库奉献出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平 《东南亚》2005,(2):56-64
人类社会历史是如何演进的?是单线演进还是多线演进的?在古代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内,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种剥削制度奴隶制和封建制到底是前后相继的还是同一个时代的制度?对于这个问题,纯粹的理论之争已无必要,我们所需要的是从事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社会历史研究的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内对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深入考察而得出来的结论,而不是在某种理论的框套内先入为主地“论证”出来的历史。本文打算通过对菲律宾群岛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发展特点的考察,为进一步推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个案。一虽然菲律宾群岛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以及以色列大选结束、强硬派人物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巴以冲突问题的"两国论"解决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方案可以在历史中得到回溯,但反映出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希望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大力推动"两国论"解决方案,反映出奥巴马在中东外交上的新思维."两国论"解决方案的前景,除了取决于巴以双方政策调整的愿望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总统制是美国人的政治发明,作为一种法律形态的总统制在美国建国以来的两百多年历史中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总统是美国宪法和政治制度约束下的具有现代君主倾向的政治角色,美国宪法对总统权责规定的模糊性,使得美国总统制的政治形态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通过考察美国总统政治的历史形态,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总统政治形态是随着美国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定的社会生态状况决定了特定的总统政治形态。在全球化和美国社会日益碎片化并行不悖的当代背景下,未来的美国总统政治的制度变迁依然将以构建府会合作制度为中轴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在20世纪俄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17年俄国君主制的崩溃和临时政府的垮台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这一事件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威胁面前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落后国家以俄为师,走上了非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5.
姚大学 《西亚非洲》2012,(1):139-153
进行任何学术研究,都要有相关理论的指导。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朱寰先生曾多次讲到,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理论决定成败,细节体现高低"。朱先生讲这句话虽然主要是从世界史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的,但我想把它用在中东研究上也同样适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东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阿拉伯世界动荡所反映出来的态势是:世俗力量的救国和改造社会的道路难以为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渐趋式微。阿拉伯世界面临第三条道路的选择:或是选择移植西方式民主政体;或是寻找一条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既适应现代社会和国际潮流,又尊重本地区历史和文化传统,包容宗教和世俗民主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7.
李兴刚  周烈 《西亚非洲》2023,(1):3-19+156
阿拉伯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与多样化中,成就辉煌,贡献甚巨。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首显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阿拉伯字母是除拉丁字母外世界上使用最广的一套字母。籍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韧性,更是其他文化难以企及。然而,辩证言之,游牧文化相关特性虽曾助推阿拉伯历史辉煌,增强阿拉伯人对殖民压迫和剥削的抵抗,但无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部落文化盛行不利于建构和增强国家共同体意识。误读甚至曲解教义易滋生宗教极端思想和行为。社会文化中潜藏的盲目服从、专制主义、崇洋媚外等特性掣肘国家发展与进步,且为外来干涉提供了可能。过度尊古,不仅排斥理性思维,阻碍创新,而且敌视现代化与世俗化。从阿拉伯世界动荡教训可知,21世纪阿拉伯世界要实现团结、稳定和繁荣,需要有一种更包容、开放且与时俱进的阿拉伯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 俄罗斯素来是一个史学昌盛的国家,从基辅罗斯时期修道士编写历史,到帝俄时期职业史学家撰写历史,再到苏联时期历史学家用马列主义方法研究历史,以至今天俄罗斯历史学家致力于向新史学的转型.已将近千年.其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学家,出现了众多的学术流派.然而,俄罗斯史学素来不为西方所重视,帝俄时期是如此,苏联时期更不在话下.英国著名史学家古奇在他的史学史名著中将19世纪的俄罗斯史学纳入"诸小国"一章,只给予了两页半的篇幅[1];而美国史学家汤普森在自称"全面而连贯"的<历史著作史>中,将马列主义史学附于"东欧和巴尔干诸国"一章中,也只是几笔带过[2].  相似文献   

19.
民主阿拉伯民族主义是多元化阿拉伯民族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出现归因于市民社会的势力逐渐扩大、导引民族主义的理念由主权变为民主等因素。其主要主张包括:坚持恢复市民社会自治、强调民主的价值和重要性、主张作为文化实体而非政治实体的阿拉伯统一。民主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它促进了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发展了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对维护阿拉伯民族团结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的史学家本质上无非只是“史工”,即对史籍进行整理、抄录、复述的工匠,对这样的人,当然要尊重。他们无论是大学里的历史教授,还是小学、中学里的历史教师,虽然他们干的都是“照本宣科”之举,但必须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假如人类历史上或人类社会中没有专干照本宣科的人,只让那些说胡话、说昏话、说蠢话、说废话的人以“万事通”自居,动辄便大耍一通“新新人类”的二百五式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