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胺增效剂是一类新型广谱抗菌药,同磺胺类药物配合显著增强磺胺类的抗菌作用,因此将磺胺类药同磺胺增效剂按一定比例配合作成的制剂称增效磺胺。磺胺增效剂也能增强某些抗菌素的抗菌作用,所以也称抗菌增效剂。国内生产的磺胺增效剂有两种:  相似文献   

2.
磺胺嘧啶(SD)是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抗球虫和抗弓形体的药品,但该药在猪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却很少有人报道,往往造成兽医临床给药方案的不合理。据国外资料反映,磺胺类药物在牛体内的半衰期比人的半衰期要短。我国于1980年开始研究磺胺类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笔者对SD在杂交一代育肥猪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头写道“复方新诺明(SMZ-TMP)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菌增效剂”,又在讨论1中写道“复方新诺明是一种广谱抗菌增效剂,通常称为增效磺胺。”我认为此种说法不妥。复方新诺明每片含三甲氧苄氨嘧啶(TMP)0.08克、磺胺甲基异恶唑(SMZ)0.4克,即由广谱抗菌增效剂和磺胺类药物组成的,并不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菌增效剂,而是一种增效磺胺,也就是说广谱增效剂和增效磺胺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养鸡户应正确使用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微生物药,可阻止细菌生长繁殖、切断细菌内酶系统,使其得不到借以生长繁殖的营养而死亡;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及某些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几年来,在防治家禽细菌感染和球虫病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主要受动物的种属、疾病和药物之间相互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增加会降低药物经肾脏消除,限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药物渗入脑脊液、细胞内液或炎症组织的程度,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磺胺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在体内血液中只有游离的部分才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其蛋白结合率来监测血液中游离的药物浓度。我们模拟了机体酸碱中毒的病理条件,研究了几种磺胺药物对黄牛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同时观察了抗菌增效剂TMP和水杨酸钠对磺胺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影响,为监测这类药物在动物体内游离和结合的血药浓度,拟定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洁霉素、周效磺胺(SDM')、磺胺-5-甲氧嘧啶(SMD)、磺胺-6-甲氧嘧啶(SMM,DS-36)、磺胺嘧啶(SD)等,均为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其中有些药物虽然国内外作了牛的血中浓度变化及药物动力学观察,但在水牛方面很少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北京郊区散发性的流行着猪弓形体病,威协着养猪业的发展。对此病的防治,国内所见报道不多。根据国外和我国人医报道,所用诸药中以磺胺类药效果较好。日本曾报道,对猪弓形体病的早期治疗采用制菌磺(DS-36)、乙胺嘧啶单用或并用,或采用SDDS(胺苯砜制剂),对迅速消除临床症状具有卓效,特别是使用SDDS,康复后的猪可不残留孢囊。据人医的经验,认为用吡嗪磺(SMPZ)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或用周效磺胺对治疗疟疾有较好效果,用乙胺嘧啶治疗效果亦佳。为了寻找疗效确实、方法简便、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的治疗药物,根据上述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所生产的这类药物,1978年5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奶和奶制品是人类的重要食品,也是吮乳幼畜不可少的食物。但奶和奶制品中化学物质的污染和残留会给人和幼畜带来危害,如引起中毒、过敏、诱变、致癌、致畸等有害反应。而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奶牛疾病是造成奶牛残留和污染的直接因素。因此,对奶中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分析及进行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十分必要。本试验对奶牛内服磺胺-6-甲氧嘧啶(SMM)后经乳汁的排泄浓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是英国批准的第一个新喹诺酮类的药物,是一种口服的广谱抗生素。主要的适应症 由于环丙氟哌酸能抑制酶对细菌DNA的作用而且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它在浓度低于0.25mg/h时几乎能杀死所有的大肠杆菌,低于  相似文献   

10.
洛美沙星对鸡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炳虎陈杖榴何秀清(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广州510642)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是国内外近几年来开发成功的氟喹诺酮类新药之一,除具有氟喹诺酮类的共同作用特点外,还因其在机体内消除慢、半衰期长而备受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国产丁胺十那霉素在奶山羊体内的动力学及给药方案。通过对16头3~6岁泌乳萨能奶山羊单剂量(D=7mg/kg)肌注丁胺卡那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完,其结果表明:血药浓度与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T_1/2K_a),消除半衰期(T1/2K),峰时间(T_(max)),峰浓度(C_(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16±0.08,1.47±0.26,0.57±0.20(hr),19.99±3.99(μg/ml)和51.46±9.07(μg/ml.hr);生物利用度为89.29±6.40%;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和不同致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推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提出了治疗方案。以同样剂量对其中10头羊作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生物半衰期(T1/2β),AUC和C_0(零时药物浓度)分别为:1.40±0.51(hr),59.03±11.58(μg/ml.hr)和67.23±17.48μg/ml),对静注给药方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冬季水温(10±1)℃下测定了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鲤鱼的肝微粒体蛋白含量、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酶系活性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鲤鱼肝微粒体,Bradford法测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酶系的活性。结果显示,SD、SM2、SMM处理组的CYP450含量、AND活性、AH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SD、SM2、SMM处理组会使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磺胺类药物对AND、AH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CYPb5含量和ERND活性没有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磺胺类药物对探针药物在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磺胺嘧啶(SD)属于抗菌力强,抗菌谱较广的中效抗菌药物(在人),近年来有用SD同抗菌增效剂TAP预防和治疗兔的巴氏杆菌病和球虫病,取得一定效果。关于SD在牛、猪、鸡体内代谢动力学有报道。该药在家兔体内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了SD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内服青霉素链霉素合剂防治仔猪红痢的可行性及机理,进行了本项试验。结果表明:C型魏氏梭菌对青霉素G钾敏感,对硫酸链霉素耐药,两药合用在体内可协同抗菌;测得3日龄内的仔猪胃肠道pH为5.1~6.8,属青霉素G钾的最适pH范围;内服本剂后4~8小时空肠含药浓度最高,有效浓度维持12~24小时,青霉素G钾内服吸收较少,分布较广,Tmax为0.73±0.06小时,V_d为1.81±0.57L/kg,t1/2β为0.91±0.02小时;胆汁含药浓度极高,给药后24小时在两类仔猪仍分别为11.67±0.91及13.5±1.34IU/g。防治仔猪红痢,预防量两药各为8万IU/kg,治疗量各为10万IU/kg,有效预防率为100%,治愈率为71.32%。本试验为内服此合剂防治仔猪红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按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对喹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进行了观察.试验猪6头,按单剂量14C标记的喹烯酮0.4065 mg/kg体重(比活度24.6 μci/mg)静脉注射,30 d后按31.15 mg/kg体重(比活度5.187μci/mg)口服给药,用液体闪烁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0.1899 h,T1/2β=4.5528 h,Kel=0.8654/h,AUC=0.00925 mg/L·h;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1/2Ka=0.4678 h,T1/2K=3.7445 h,Tp=1.3367 h,Cmax=0.000713 μg/mL,AUC=0.00303 mg/L·h.提示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11期刊载的《兽医临床药物不合理配伍方例的分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处方:“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10,10%氯化钙注射液20×5;5%葡萄糖注射液500×2;安钠咖20×1,一次静注。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结果易损伤肾脏。分析:氯化钙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时,氯化钙能增加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析出,损伤肾脏,故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建立组织笼感染模型,研究马波沙星在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组织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向组织笼中注射0.5 mL对数期多杀性巴氏杆菌(5×10~8CFU/mL),感染后第24小时,对猪按体重单剂量肌内注射1.0 mg/kg和2.5 mg/kg马波沙星,按预定的时间点采集组织液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组织液中马波沙星的浓度。用Win Nonlin5.2.1软件提供的非房室模型处理组织液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不同剂量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1 mg/kg剂量给药:t_(max)=4 h±1.41 h,C_(max)=0.30 g/mL±0.06g/mL,AUC=9.96 g/mL·h±1.54 g/mL·h,t_(1/2β)=22.92 h±6.83 h;2.5 mg/kg剂量给药:t_(max)=5 h±1.41 h,C_(max)=0.71 g/mL±0.09 g/mL,AUC=21.06 g/mL·h±3.69 g/mL·h,t_(1/2β)=20.91 h±8.57 h。结果表明,马波沙星在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组织液中的峰浓度较高,达峰时间较慢,消除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剂量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4只健康肉用商品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单剂量(12mg/kg,根据体重以替米考星计)经口内服100g/kg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100g/L替米考星溶液(对照品)。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血浆中替米考星的质量浓度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对实测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5.2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对100g/kg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100g/L替米考星溶液在鸡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00g/L替米考星溶液对照品单剂量内服后,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为17.316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1.083h和0.399μ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91h·μg/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286h;100g/kg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单剂量内服后,t1/2β为13.207h,tmax和Cmax分别为1.333h和0.372μg/mL,AUC为1.813h·μg/mL,MRT为7.612h。结果表明,100g/kg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100g/L替米考星溶液口服给药在鸡胃肠道内吸收迅速,消除较慢。两者经口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咪唑苯脲缓释剂在黄牛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及组织药物残留量.结果为该药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吸收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2.7885(e-0.0032t-e-0.4229t).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为11.320 h±0.2955 h,峰浓度为2.804μg/mL±0.0029 μg/mL,吸收相半衰期t(1/2)α为1.643 h±0.9960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15.061 h±22.2836 h,与肌肉注射咪唑苯脲注射液相比,半衰期延长了210.383 h.组织含量检测结果为注射后3月时脑、肝、脾、肾、心肌、肌肉中药物残留量分别为0.134 μg/g±0.0302μg/g、0.976 μg/g±1.2432μg/g、0.743μg/g±0.1864 μg/g、0.527 μg/g±0.2243μg/g、0.313μg/g±0.1723 μg/g和0.373 μg/g±0.0420 μg/g;4月时肝、脾、肾分别为0.276 μg/g±0.0437μg/g、0.113μg/g±0.0252 μg/g和0.182 μg/g±0.0337 μg/g.结果表明,咪唑苯脲缓释剂优于其他咪唑苯脲剂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家兔单次静脉注射和灌胃乙酰甲喹(30mg/kg)后的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15只家兔被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两组均通过消化道给药,但A组自心脏采血,B组自肝门静脉采血,C组则经耳缘静脉给药,自心脏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为0.1μg/mL)检测每个血浆样品中乙酰甲喹的质量浓度,之后以非房室分析法计算乙酰甲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经消化道给药之后,A、B两组中乙酰甲喹的大多数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消除速率常数(λz)分别为0.43h-1±0.11h-1和0.19h-1±0.02h-1;消除半衰期(t1/2λz)分别为1.76h±0.65h和3.69h±0.4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则分别为29.28(h·μg)/mL±4.4(h·μg)/mL和78.39(h·μg)/mL±7.28(h·μg)/mL。而静脉注射(C组)后,这些参数的数值分别为0.35h-1±0.03h-1、2.02h±0.18h和40.86(h·μg)/mL±6.76(h·μg)/mL,而体清除率(Cl)为747.93mL/(h·kg)±103.76mL/(h·kg),表观分布容积(Vz)为2 170.19mL/kg±308.96mL/kg。乙酰甲喹在A组和B组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1.65%和192.85%。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迅速;而灌胃给药后,乙酰甲喹吸收迅速,但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