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的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论断,是继"七一"重要讲话以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概括,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
《边城》在优美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矛盾。沈从文想用“人性疗法”的理想来救治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弊端,但理智的力量却使作家在小说中自觉不自觉地展示了这种理想的内在矛盾,致使小说的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以来整个知识分子群落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3.
张海翔  袁国友 《思想战线》2000,26(5):118-120
今天欧美所奉行的"第三条道路”,实质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的政党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第三条道路”宣扬淡化意识形态的对抗,标榜要超越传统的"左”或"右”的政治概念,走一条非左非右但又不是中间的道路.因此,"第三条道路”比之传统的西方"左”或"右”翼政府,确实有些新意,它不公开以主义、党派之争为重点,而以关心每个人的利益之名赢得选民青睐,其本质是政治思想的改良主义与哲学思想的实用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邓家慜 《桂海论丛》2001,17(4):32-33
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要求,是当前社会现实和领导干部队伍现状的强烈呼唤."以德治国"对领导干部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关于"交叉科学"定义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绪亮 《前沿》2003,(9):168-169
对交叉科学研究过程中关于"交叉科学"这一基本概念进行了广义或狭义的界定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评述,并提出了对"交叉科学"下定义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后,科学观念传播从一开始起,就僭越了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由技术层的物质保障提升为一种结束皇权、批判专制、重建价值的政治、文化行为,并在传统与现实的不断整合以及政治斗争的激荡下,被塑造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杨泽雯 《理论月刊》2005,(9):134-136
<亚伦的杖杆>展示了劳伦斯创作的新方向.在这部小说中,他运用神话象征和隐喻来结构小说.神话象征和隐喻映照出亚伦从分裂走向统一,最后得到再生的生命历程.这种模式反复运用于后期小说.人物在生动的意象和象征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8.
青年青睐网络"穿越"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穿越"小说是一个青年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也是我们观察青年的凸透镜和放大镜.自由表达的"穿越"特性与青年的渴望得到良好的契合,"穿越"小说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穿越"小说也反映了青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良莠不齐的"穿越"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也许是粗糙的,但是从反映青年内心上看无疑是真实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成竹  刘桂芬 《思想战线》2000,26(5):48-52
前南斯拉夫是一个远未发展成熟的"混合体”,它的解体和民族冲突不能归咎于社会制度本身,而在于自身潜伏的"毒瘤”.前南斯拉夫的民族分离主义和种族冲突呈现出多层的、原始的、野蛮的、历史远因与现实近因相互作用、内部争斗与外部挤压互动的特点.这些历史远因和近因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和民族冲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小说<米德尔马契>三个写作手法的具体分析即作者议论,全景式描写和讽刺,使读者对这篇小说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相似文献   

11.
吴永平 《理论月刊》2005,(3):116-118,135
学术界大都认为老舍早期小说<小铃儿>的主题是"宣扬爱国主义".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讨老舍有意忽略这篇小说的真实原因,剖析作品中流露出的满族情结及基督教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其主题是站在宗教教育者的角度,针贬当时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宣扬基督教"普世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公安学科体系研究关系到公安院校办学层次和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公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科教强警"战略的实施.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规范公安学科的名称,明确公安学科的范围、内在结构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通过系统集成使公安教育和科研层次清晰、均衡发展.应强化使命意识,认清公安学科体系研究的时代意义;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国情的公安学科体系;遵循学术范式,规范公安学科建设;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提高公安学科建设质量;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从全局出发,树立公安学科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13.
左骏 《湖湘论坛》2004,17(1):28-29
在自然法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社会契约论>,从面世的那天起,就充满着争议.书中内在思想上的矛盾和各人对这些思想理解的矛盾不仅产生了对<社会契约论>的争议,更引发了对卢梭的无穷争辩.  相似文献   

14.
傅毓民 《理论月刊》2005,2(9):131-133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而且在艺术上也以其独创的讽刺手法,突破了前人的藩篱,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说--听模式,确立了性格结构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先河,成为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标志和转折点,从而最终确立了其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项菊 《理论月刊》2003,(6):98-100
中国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作为儒家之经典,其含蕴是相当丰富的.<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实际上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先秦诸子各家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观,"圣人"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者,"君子"乃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6.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5,(18):58-59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完美谢幕是华语电影&lt;如果……爱&gt;的开场白,惊鸿一瞥之后,&lt;如果……爱&gt;得到了空前的瞩目.这部耗资8000万的歌舞片成就了50年来首部华语音乐剧电影,想通过华丽的歌舞场面打开票房的僵局,这是&lt;如果……爱&gt;的理想,也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作为闽台地方文化载体的"陈三五娘"故事开始成为新文学作家的素材.佐藤春夫的<星>虽然重在人性描写,却难免流露身为日本作家的殖民者意绪.后续的台湾新文学创作,有的针对佐藤的舛误,强调了人物的忠烈民族精神(如章君榖的小说);有的借以显露台湾民性特征及特殊政治环境下的民众心态(如张深切的电影剧本).吕诉上<现代陈三五娘>以方言俗语增添乡土色彩,并以人物的强烈抗争性体现封建束缚较为薄弱的边缘地区的地域特色.施叔青<行过洛津>重在表现粗砺生动、充满活力的移民社会与僵化的道德教条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揭示封建士大夫对于鲜活灵动的民间文学的窒息和扭曲.这些作品提示了闽、台之间的文化联系,以及闽台地方文化以其个性特征和活力对于中华文化整体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流浪汉>是威廉·肯尼迪的代表作,该书于1983年出版,获1984年的普利策奖和全国书评界奖.这部小说拥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带有魔幻色彩的描述,展现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画面.  相似文献   

19.
野间宏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是"战后派"文学的开拓者和旗手.他创作的<阴暗的画>、<脸上的红月亮>、<真空地带>等一系列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日本军队的反动本质,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追问.野间宏的文学创作手法和创作追求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总书记的6&#183;25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问题,系统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周密部署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工作大局。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要深入学习和准确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自觉地用讲话精神武装思想、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