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毛泽东的同学、秘书、红四军军委秘书、秘书长谭政大将的介绍和湖南支部生活等杂志上的登载,毛泽东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到了青年时代,他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事;三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毛泽东不谈金钱,不喜欢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事,又喜欢什么呢?他喜欢读书,喜欢游泳,喜欢京剧。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仍然终身坚持“三不谈”即一不谈个人政治待遇,二不谈家庭生活琐事;三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这三不谈与毛泽东青年时代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早在1911年,年仅18岁的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就表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决心以十年功夫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他倡导广交朋友,寻觅知音,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在毛泽东众多的朋友中,乐天宇就是鲜为人知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走近毛泽东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已经离开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有43年之久了,"说不尽的周恩来,研究不完的毛泽东。"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已经为毛泽东留下了一个任何人也无法去取代的位置。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今天我们又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走近毛泽东和感悟毛泽东,即毛泽东他自己是怎样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他是怎样在不同的地点、环境与公开场合里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经历、性格、思想、工作方法及理想和志愿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都重视主观能动性,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将他的主观能动性思想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使主观能动性思想具有了科学形态,但未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即毛泽东早期,也是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产生的一个极重要的时期,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创造性见解,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阶段,本文将从毛泽东关于主观能动性的来源和基础、于历史观上的运用、人生观上的主张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分析、研究:一、心之力是主观能动性的来源和基础,"心之力"是专指为人所独有的知、情、意.二、历史观上,"以动天下心"为手段的圣贤救世观.三、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人生观上,他主张精神之个人主义与自我实现学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喜欢钻中国古书,也对西方著述怀有兴趣,所读在他那个时代并不算少。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自觉地接触西学。读西学著述,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中产生过不小影响;五四运动前后,他更加注重阅读译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刊;从延安时期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他了解西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他读谈西学,比较从容和宽泛。毛泽东读西学著述,较感兴趣、较为注重和读得较多的,是西方哲学、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学这三类。关于西方哲学,毛泽东说,它"是我们的先生";关于西方近代历史,毛泽东说,"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毛泽东说,在这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7.
“世界什么事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为了亿万饥寒交迫的中国人民都能吃饱饭,毛泽东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但在个人的吃喝事上,毛泽东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堪称全党之楷模。  相似文献   

8.
众文 《求实》1981,(10)
问:为什么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答:一,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在中国革命处于十分艰难困苦的时刻,是毛泽东同志最先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他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最主要的思想转型发生在五四时期。五四前,毛泽东受传统教育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很深,是革命民主主义运动中的激进分子。相隔几年的两次北京之行,毛泽东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由激进民主主义分子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确立应该是在长沙的革命实践中,由北京到长沙,构成了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的路线图;从理论到实际,也成为他早期思想成长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自青少年时期就具有深厚的现实关怀和高远的人生追求。毛泽东之所以转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既有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也有其自身的思想成因。五四时期,毛泽东完成了从唯心论到辩证唯物论、从圣贤英雄史观到群众联合、从温和的改良到彻底的革命的三个互相交织的思想和立场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探究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历程对于当代青年人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
戚义明 《党的文献》2016,(2):118-120
毛泽东认为,改造学术与人心,是探寻解决中国问题大本大源之道的大方向。一旦寻找到"大本大源"并确立起自己的信仰,毛泽东就坚定地用以指导中国实际,执着至信,终生不渝。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毛泽东所倡导的"学有本源",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领导干部要做到"学有本源",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兼顾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加强思想文化修养,将穷理、修身和做事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从圣贤创世的唯心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十月革命以前的毛泽东的历史观,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过分强调和夸大精神的作用,企图在精神领域寻找历史发展的终极根据,同时还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希望圣贤出世,洗刷国民思想,改造中国社会,其圣贤创世说的要点如下:首先,毛泽东主张"观念造成文明",片面强调"心之力"。  相似文献   

14.
<正>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虽位高权重,却严于自律、为人表率,都曾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制定过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其操行守则,简明扼要,字字千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坚决不搞特殊化毛泽东从小就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于思索。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给自己规定了一生要做到“三不谈”: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出国留学之热,也许不亚于改革开放的今天。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领导人中,抓住机会出洋留学者甚众。 青年毛泽东对出国留学持何种态度,并采取了什么行动呢?人们都知道,他在青年时代始终没能迈出国门。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关于毛泽东与出国留学问题,已出版的有关书籍中多有提到,但语焉不详,而且误解不少。本文试图尽量详细地考察这个饶有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接触英语。长征胜利后,在延安的窑洞里,他跟着来访的美国记者学英语、学唱外国民歌,甚至学跳西方的交谊舞。就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没有忘记学习英语,常常拿着一本《学英语》手册看。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会见了美国女记者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前后,负责和分管档案工作有1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档案工作经历了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最难忘的是组织参与毛泽东同志藏书和文稿整理保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同志思想理论、丰功伟绩和领袖风范的敬仰之情,受到了一次终生受益的教育。(一)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青年时代,他就孜孜不倦,博览群书。革命战争年代,尽管戎马倥偬,但他总是千方百计搜集各种书籍报刊来阅读。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链条上说,党创立至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是中国的新式民主革命由五四运动拉开序幕到实际进行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革命由失败到开始转向胜利的时期;就毛泽东本人的科学思想发展过程而言,是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由确立基本框架到开始在革命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时期,也是他开始把自己当时所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化为观察分析中国国情、探索解放中国革命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十六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指导全党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必将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运动开始,毛泽东与胡适之间就有交往,毛泽东对胡适的态度在思想和政治上经历了一个从推崇、分歧、争取到决裂、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1936年,在延安保安的窑洞里,面对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闻记者斯诺,毛泽东讲述着自己早期的人生经历。他说道:“《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