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告别稚嫩孩提时代后,读书的事儿就开始了。在每一个人的漫长读书生涯中,其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境界,阅读境界又取决于阅读水平。你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纵观人们读书的全过程,读书大致经历了功利性读书、自由性读书、知味性读书、鉴赏性读书和精神性读书五重境界。功利性读书苦哉,此乃读书第一境界也。人的一生太多时候,读书、学习、培训具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惟  相似文献   

2.
说“钱”     
魏晋之际的成公绥晋人鲁褒先后做过两篇《钱神论》,两篇诙谐调侃的文字,把个“钱”说得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入地,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办什么样的事,没有“钱”万万不行,只要你有“钱”,则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时过景迁,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钱神”重演,横行于道——  相似文献   

3.
我归纳一下,正确的财富观,也就是一个素质好的人对金钱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素质好的人和素质差的人的差别在哪里,主要有下面四点. 第一,是获取财富的时候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对不义之财不动心.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人一旦有机会获得不义之财,这个心里面矛盾啊,斗争啊,很多人就是过不了这一关.现在那么多大小官员受贿,到了这么严重、这么普遍的程度,当然是有体制上的原因的,改变体制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但是,我觉得从个人来说一定要清醒,要意识到你在这个位置上很危险,这个危险在你的身上会不会变成事实,你是有自主权的,归根到底取决于你的素质和觉悟.  相似文献   

4.
付静 《人民公安》2021,(5):20-21
这是一封警察父亲写给警察儿子的家书。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是在紧张工作后的休憩中,或许是在赶赴工作岗位的路上。作为你的父亲,我为我们家庭有你传承我和父辈的事业感到骄傲。受我和你爷爷的影响,你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你也许曾为此深深地思考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我们祖孙三代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公安工作的道路?你也问过我和爷爷,当警察这么辛苦,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5.
《六个"为什么"》一书与广大读者见面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热议。这本大众化的理论读本,为什么对读者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适合哪些人阅读?应该怎样来读?  相似文献   

6.
那一束光     
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中偶然遇到的第一本书,究竟会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麦家和我说,他十三岁那年,在一位名叫“阿牛”的郎中家里,与一本残破的《林海雪原》不期而遇。在麦家记忆里,“这本《林海雪原》后面十几页不在,但是封面还在……书是他从街上捡来的,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引火的。大人们在客房聊天,我在灶房里看书着迷了,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阿牛说送给你了,你赶紧吃饭,书你拿回家去”。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刚刚成为某公司的总经理,选择什么样的人进入管理班子,便成为你关心的首要问题。可供你选择的人员如下: 1、主席式的人物。他善于高瞻远瞩,有理想和抱负,善于吸取不同人的意见,善于领导别人,总结和指挥是他的特长,具体行动是弱项。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09,(9):60-60
年轻的时候,一开始你得到太容易,会觉得那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只有当你成熟了以后,才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人在托着你。—著名主持人杨澜 你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人生的剧本自己做主 许多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不过,你不必愤慨,倘若你想到这一点:许多人也只是外表像人罢了。  相似文献   

9.
汪涌豪 《传承》2012,(9):79-81
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换个角度,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至于还有些书对你现在帮助不大,但可能对你的终身都会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可以带着目的读书,但不能太有目的,正如可以带着目的与人交往,又不能总带着目的,否则会很可怕。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9)
正孟玉楼和薛宝钗示范了所谓的高情商,其实不过是看事看人明白通透,却肯给人留一些余地,与人为善之余,还能化解冲突《红楼梦》成书于《金瓶梅》之后,很多人物和场景的写法都可以有所借鉴。表面看来,两书里的人物毫无相同处,但细想之下却有不少共通。比如薛宝钗和孟玉楼。两个人都是书里最明白的人,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商值最高的人。什么样的人算高情商?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还身陷在无休无止的多轮面试中无法自拔,如果你还不清楚什么样的员工能给公司带来高绩效,如果你招到的人远非最初想象的那么优秀,请走近心理测评。  相似文献   

12.
功名利禄面前,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思想底色。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谁都无法掩饰,谁都无法隐瞒。功名利禄,是检验一个人最好的“试金石”。季羡林先生,一位大学问家。他虚怀若谷的高贵品质,使他在业内业外颇受敬仰。季羡林先生一向反对浮夸学风,主张求真求实学风。季羡林先生从不夸夸其谈,他“三辞桂冠”之举,为学术界,为社会上的  相似文献   

13.
官员晒书榜     
《小康》2012,(2):30-31
正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所肩负的公共职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格外受社会关注。那些摆放在机场、火车站中十分显眼的官场小说是否真是他们的生活写照?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他们又在写什么样的书?《小康》杂志社根据各大书店的图书排行榜整理出  相似文献   

14.
狄德罗提出:“知道事物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苏格拉底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学生都有利用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进行时,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当我离开海军陆战队时,我的富爸爸建议我找一份推销的工作。他知道我很害羞,学习推销是世界上我最不想做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快乐     
<正> 一杯清茶,一卷好书,也许人生中许多良辰美景就是由这样一些片断构成。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不知寂寞为何物的人。若能再借一曲悠扬的柔板,一阵斜风细雨,一坪早春初苏的青草地,恐怕就构成了读书的最佳环境吧。与书为伍,也许是永远不会站错的队伍,经书史哲、文学艺术,林林总总,爱看什么样的书,人各有所好,快乐自在其中。遇一册好书,如红尘得一良朋,见面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他就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说法是否科学倒不清楚,但却很有趣,尤其当话题牵涉到普京总统的时候。曾担任情报人员的普京无疑奉行“尽可能少地透露自身信息”的原则,总是吝于透露自己的读书偏好。但是,普京的话形象生动,而且常常引经据典。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除处理公文外,日理万机的普京还是会读点其他东西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你应该坚定地告诉他,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并取得好的成绩。只不过你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却已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任怡菲 《台声》2023,(19):106-107
<正>《小窗幽记》言:书能下酒,云可赠人。实是如此。书不仅是如人们常言“良药”“香茶”“醇酒”云云,而且有不少特殊效用。但想来,用“效用”形容读书又有些功利。微醺的黄色柔光下,一曲轻歌,一壶淡茶,指尖看翻飞着书页,将时间尘封,将心灵放飞——读书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山月不知你,夜雨不懂你。书中确有黄金屋,书中确有千钟粟。那书中的,才是你的“乌托邦”,是你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很多职场人可能会经常问自己: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想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一般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用何种方式来达成这种目标?达成这种目标的基石是什么……不管你的答案如何,笔者认为有六个词非常关键:立志、眼界、胸怀、勤奋、自信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