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坤 《党政论坛》2010,(19):38-39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政治属性与经济管理属性的统一,是政治属性与非政治属性的统一,政治性与学科性的统一。从哲学角度分析,“本质”即事物的根本属性、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2.
耿希联 《理论探讨》2004,1(2):40-41
真理的属性问题是哲学界经常争论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它规定着真理的其他一系列基本属性,并通过这些基本属性进一步表现出来。其实真理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两个方面,即客观性和过程性。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正确认识真理。  相似文献   

3.
<正>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政治属性与经济管理属性的统一,是政治属性与非政治属性的统一,政治性与学科性的统一。从哲学角度分析,"本质"即事物的根本属性、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4.
陈建 《党政论坛》2010,(13):23-25
关于“公共利益”的研究可以分为规范性研究和操作性研究两种研究取向,操作性研究带有更强的问题导向和实证取向。从操作性研究的角度而言,“公共利益”本质上只是诸多利益形态中的一种,和私人利益相比并不具有天然和绝对的优先性。建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和谐均衡关系,要着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谁来界定“公共利益”?二、界定“公共利益”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温建辉 《理论探索》2012,(1):133-136
目前关于犯罪本质的认识主要包括法律本质观、政治本质观和社会危害性本质观。关于犯罪本质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犯罪本质不宜由其他现象来界定,不宜由社会危害性来界定,也不宜用关系属性来界定。关于犯罪的本质,应该从三个层面把握:犯罪的本质是一种不见容于社会的心理态度,犯罪的本质属于心理的"自我"层次,具体犯罪的本质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失业问题治理的思想基础。失业在三个方面具有二重属性,即从失业的形成、失业的确定、失业的效应来认识,分别具有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和本质属性、效率属性和非公平属性。  相似文献   

7.
略论人的本质的塑造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历来是中外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但在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了旧哲学对 人的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人的本质观,实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上的一场革命。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对于在新的时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四有 ”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之前,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从人性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看成是一种 天生的固有的自然属性。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四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认清工会的本质属性,分析工会所面临的严重危机的结症所在,明确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会如何实现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这一根本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工会是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组织,具有利益属性。这不论从工会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工会的现实活动;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法律观点来分析,都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产业革命创造了工人阶级,但大机器生产却把广大工人群众推到贫困的深渊。工人通过较长期的由自发的、原始方式的斗争,日益深刻地意识到团结起来的力量,他们为了消除竞  相似文献   

9.
郭文锋 《学理论》2010,(1):78-79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但不够全面。马克思从对象性关系的角度阐释了人的本质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辩证地、历史地回答人的本质问题,并且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交互作用中生成。马克思从对象性关系的角度研究人的本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次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这为我们科学地、辩证地把握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高杉 《学理论》2012,(11):113-114
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的法域属性问题颇具争议,国内一些学者按照传统法律部门的划分,认为经济法属于公法领域。而对经济法产生基础及与社会法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经济法属于第三法域的社会法。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人的属性和本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研究应首先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是构成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产物,人的新陈代谢,饥餐渴饮,生命繁衍,是与其它动物相同的自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和两大观点。四个层次即: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功能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结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特征,从社会模式角度,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观点即“时空观”和“发展观”,从“时空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发展观”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然而时至今日,这根被写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生命线”本质到底是什么,众说纷坛。80年代初,借思想政治工作学这门学科建设的东风,各路专家对这个问题曾经展开过一场热烈的讨论。1992年,倍感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础理论比较薄弱的理论工作者们又进行了一次大讨论。现在看来,这二次讨论的成果是丰硕的,但却没有结果——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界定。我们知道,凡是最能体现一事物特色、对该事物的存在起决定性影响的属性就是该事物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一、元理论与重整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历来争议很大。许多人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黑格尔哲学、罗素哲学那样的具体的哲学理论。因而,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寻找“逻辑起点”、“重构理论体系”的问题上。与此相反,一些人主张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开放的、无体系的,应该注重对具体范畴的研究。现在看来,一味追求体系的重组,而不去深入研究每个具体的范畴和问题,其所谓“新”体系仍然不过是换瓶不换酒,意义甚微。反之,只是分别地研讨一些范畴和问题,而不去探索它们之间的系统联系,也未免矫枉过正,不足效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视角,也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界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问题的考量,可以得出只有"公平"、"正义"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结论,只有"公平"、"正义"最能体现阶段性与终极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价值理论将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其分配制度为"按要素分配";劳动价值论将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分配制度为"按劳分配".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仅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已远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商品应该具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因此,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也应该是"系统价值论"."系统价值论"充分考虑了西方价值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为人类从理论上理性地思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价值理论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7.
罗竞 《学理论》2011,(21):48-49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在详细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本质的几种学说后,认为不应该把"和谐社会"的现象当成"和谐社会"的本质,而应该把"和谐社会"界定为"法治社会",并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这一命题,指明了这一界定为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着力点,为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价值认识     
价值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重要问题,从主体——客体分化起,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便开始了实践认识活动.认识,一是认识客体,二是认识主体自身.就其性质区分,认识客体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认识主体自身的利益关系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本文拟以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为轴心,揭示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与科学认识的内在统一,以期阐明将价值理论研究纳入认识论研究的意义.一、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同其它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中,事物的本质呈现于关系中,关系就是本质.以实践关系为主要中介活动的主体——客体结构呈现出的复杂关系,揭示了事物的多方面本质,诸如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人与自然矛盾的本质等.它们既有互相区别的属性,又具有在实践基础上内在统一的属性,因此在主体——客体复杂关系结构中,抽取出任何一种关系,必然要涉及到其它关系,但毕竟每一种关系又都拥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价值关系或日价值的本质既然蕴含于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中,就理当由此结构加以界定.经典作家正是从这方面来阐释价值本质的.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就其本质而言,大都是有雄心壮志的。迷人的青春,瀑布一样的激情与精力,加上鲜花般的愿望和好高鹜远的抱负;这些自然要驱使他们对想做的事情都敢于斗胆尝试。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时常遭挫折突如其来的纠缠。挫折一来,青年们由于缺少经验,往往仓促应战,一旦败下阵来,一些人也就此远离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可见,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青年中的“挫折”现象,以便寻找补救措施,以利他们健康成长。这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这里所言的“挫折”现象不只是青年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它还是行为科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请看这些学科是怎样界定“挫折”的;有的行为科学教科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通过资本原始积累不断将劳动者从手工业工场和土地中赶到机器大工厂,产生了大量无产阶级工人。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产阶级工人又不断被机器所替代,被迫离开工厂。随着工业1.0向工业4.0的演进,企业的生产模式以及劳动者的无产阶级属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品的生产经历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知识经济人工智能”四个时期的发展,而劳动者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大致经历了“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去无产阶级化”四个阶段。工业4.0时代劳动者“去无产阶级化”的过程暗合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演进逻辑,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者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