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数量庞大的基本原则体系在现实中所发挥作用极其有限,原因在于缺乏以诉讼权利制约审判权力的具体内容。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以现代司法理念重塑民诉法的基本原则,使其由空泛的宣示性条文走向精简的制约性条文。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排除那些不具有基本原则特质的原则和已经由宪法规定的原则,我国现行民诉法需要保留和改造的基本原则只有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两项。此外,还应增加直接言词这一体现程序保障要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诉法基本原则规定的问题及其重构设想(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科学、合理为标准 ,我国现行民诉法有关基本原则的规定从概念、立法技术到条文规定的具体内容都是存在问题的。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立法上斟酌不够和较为狭窄的参考面不无关系。为此 ,要改变这些问题不仅要直面现实、正视问题 ,而且学界必须抛弃传统理论研究中的注释倾向 ,在借鉴、参考国外相关立法体例的基础上 ,大胆设想 ,为完善立法提供较宽广的视野和多重参考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是我国民诉法确立的两项基本原则 ,旨在保护当事人的辩论权和处分权 ,以防御法官的审判权 ,保障程序的正当性。本文分析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民诉法规定的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加以改造 ,从而实现与相关程序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对1991年民诉法典进行全面修订成为当前人们对立法者的迫切期待。民诉法典的全面修订,应着重明确对诉讼模式的选择取向,厘清修订之后的民诉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所欲发挥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予以重新审视,重新构筑一套符合民诉法功能发挥要求的原则和制度体系。同时,民诉法典的全面修订还应充分反映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的劳动立法对劳动合同法定必备条款的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将劳动基准强制立法内容规定为双方可以约定的内容;二是过分限制了双方可以自由约定的权利;三是相当部分条款的规定在立法上存在着重复与矛盾之处。这就要求立法者应当以尊重劳资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维护劳资伦理合作关系、在平衡和保护双方利益关系及当事人正当权利的基础上适当向劳动者倾斜、明确劳动基准强制性立法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授权性立法内容之间的范围及其相互关系等为基本原则,重新设定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诉法中发回重审制度的缺陷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回重审是上级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方式之一,该制度蕴涵了程序保障、权益保护和监督制约等功能。当前,我国民诉法中的发回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已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为完善该制度,一是要建立发回重审与指定改变管辖并存的制度;二是取消“可能影响正确判决、裁定”这一条件,规定只有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才发回重审;三是取消实体处理有问题可以发回重审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7.
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废除类推制度丁慕英丁泽芸我国刑法学界在修改完善现行刑法的讨论中,在是否废除类推制度并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是近现代世界各国公认的刑法基本原则,其现状可谓“方兴未艾如日中...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这是继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又一法律盛事,也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大步骤。本文依照新刑法的有关规定,从内容上简要说明新刑法有哪些重大举措。一、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原刑法条文对此没有作任何规定。在刑法理论中,对于什么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有几个基本原则,也一直不能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刑法的基本原则,统领整部刑法典,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任何一部…  相似文献   

9.
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影响检察官法律定位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一原则的贯彻对于查清案件事实,实现程序正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治发达国家都在立法中对这一原则诸项要求作出了全面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有一些规定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但由于我国立法并未将其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因而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背离这一原则的现象非常普遍。要确立这一原则,有必要对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民事非讼程序和诉讼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两大基本形态,民事非讼程序针对民事非讼事件而设,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功能。我国现行立法没有非讼程序这个概念,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是民诉法中的特别程序。非讼程序仍存在立法体例不得当、基本原则缺乏、裁判方式不统一等问题,因此需要调整非讼程序的立法体例、整合其存在状态、增设基本原则、统一裁判方式并完善非讼程序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百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这一规定对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民诉法》对拘传的立法规定并不完善,在这个  相似文献   

12.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 ,近年来证据问题已成为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证据立法已提上议事日程 ,证据理论研究异常活跃 ,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不突破现行民诉法大的原则的基础上 ,广泛吸收研究成果 ,理论上有创新。最突出的表现 :一是正式确立了“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 ,即第六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而不再固守传统的“客观真实”的证明要求。落实在具体办案中 ,它只要求法官尽最大努力接近客观真实而不是追求不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民诉法解释》第248条在我国确立了民事诉讼标准时制度(既判力时间范围的原则规定),但在法理定位的论述上,《民诉法解释》又将第248条作为第247条(一事不再理识别)的例外情形。依既判力理论的基本法理,前诉既判力影响后诉的形态不仅限于前后诉相同的情形,也同样存在于前后诉不同的情形,因此第248条存在着脱离第247条独立适用的情形。而且,通过对既判力客观范围与既判力时间范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既判力时间范围在制度适用形态方面并不具有一般化适用的意义,而应当限定在特定的情形中。  相似文献   

14.
论战时卫勤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关于战时卫勘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存在规定不统一、规定缺失和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法立法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技术战争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现代卫勤理论的发展也影响着战时卫勤保障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当前时代背景下,现代战时卫勤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时效救治、分级救治和一体化救治这3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诸多民事诉讼制度.特别是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扩大了民事诉讼的利益保护范围,然而在如何具体实施公益诉讼的问题上尚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则.随着当前民事诉讼执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检察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新《民诉法》实施后,关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司法实践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探讨我国现有执行权运行环境下检察监督原则、范围、方式及配套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证人出庭制度方面,新《民诉法》同样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并未规定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惩罚性规定.在财产保全制度领域,新《民诉法》将保全的对象范围从财产扩展到了行为,同时为平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的利益,新《民诉法》第105条又规定了"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在司法实践中引发的思考是,是否所有与判决认定结果不一致的保全均为"申请错误"并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是,那么需要确定一套衡量的尺度和细化的标准,以具体解决因保全申请错误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与此同时,新《民诉法》第170条对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作了部分修改.二审法院一般比一审法院更具备查清事实的能力,二审不能查清的案件事实,在重审后查清的可能性只会更低.因此,将事实认定不清的案件发回重审,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6.
WTO是全球性经贸组织 ,WTO基本原则之一是非歧视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 ,中国加入WTO以后应与WTO基本原则精神协调一致。民诉法关于涉外民事诉讼审理期限制度与WTO基本原则相冲突 ,很容易被WTO其他成员国作为对等报复的借口和导致国内的地方保护主义及部门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民诉法第185条还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对民诉法的这两条规定的理解,从检察系统内部来说,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犯罪中“兜底条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其解释应当受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约束,并为经济犯罪基本特征所制约,以体现刑法的“二次性评价原则”,但司法解释与司法判决却有越来越扩大适用的趋势,限制解释应当是基本的司法立场与学术选择。限制解释的基本立场是,必须有作为前置法的行政法律、法规存在,经济犯罪的“兜底条款”才能进行入罪评价;行政法律针对某一事项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有的事项则没有规定,没有规定的事项,不可解释为刑法中“兜底条款”所涉的内容;“兜底条款”的范围,必须与刑法明示的内容具有行为同质性与结果同质性方可进行解释,仅有结果的同质性不能适用;对于经济犯罪中的“双兜底条款”,必须采取最严格的解释立场,以维护基本的刑法安全与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对于立法与司法解释涉及的已经远离“文本”含义射程的“其他”内容,应当自解释施行后才具有效力。对待转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犯罪,理应坚持理性、科学的刑事司法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19.
全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当前"三讲"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之一.准确把握"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基本内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全党应从三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基本理论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基本路线,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遵循和实现基本路线规定的原则,在基本路线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党的一切重大决策,在一切重大原则问题上时时处处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已经发展为体现在民诉法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在民事诉讼中用以指导和评价各诉讼主体正当行使权利、立法、法律解释和法律补充的总的理念和指导原则,同时它也是赋予法官司法自由裁量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