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于1926年12月和其他一些同志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第二期学生。入学时,全校学生约五、六百人,多数是十多岁的男青年,如同船赴苏的杨尚昆同志,与我在上海时就已熟悉的李伯钊同志等均仅十七、八岁。中大学生都编有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中共面临缺乏成熟干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1926年1月,党组织派邓小平等人由法国赴苏联学习。为了“改造国民党人”,邓小平到莫斯科后不久即由东方大学转入中山大学。在莫斯科期间,邓小平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党团工作,务实对待中共学员之间的分歧,妥善处理与国民党学员的关系。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的理论水平、党务工作和革命斗争能力均得到很大提升。1927年初,根据国内革命的需要,邓小平提前结束学习,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3.
王宜秋 《湘潮》2008,(10):24-29
1948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组织,选送了21位年轻同志去苏联学习,为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他们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子女。他们在苏联接受大学教育,以学习经济、工业为主,学成后都回到祖国。“文化大革命”中,这21人都受到审查,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  相似文献   

4.
曹强 《党史纵横》2010,(2):25-26
建国后从1951年起,我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其中大量的是教育部派出的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和中苏关系的发展,派遣留苏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1953年更是成为派遣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到1959年,我国共向外派遣留学生16152名(大学生5805名、  相似文献   

5.
1924年,为取得北伐胜利,孙中山接受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的意见,决定改组国民党,推行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一面大胆接纳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则创办学校和讲习班培养人才,同时选拔一批青年学生赴苏留学。1925年,从国民党要员子女中选拔出50人赴苏留学,这些人和从全国选拔出的300人,先后渡海经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这其中便有15岁的蒋经国。和蒋经国同船的学生共90人,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张锡瑗,一年后她成了邓希贤(邓小平)的爱人。还有一位安徽青年是原名陈绍禹的王明。蒋经国此去便是13年!19…  相似文献   

6.
1925年,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曹强 《湘潮》2010,(10):38-40
<正>从1951年起,新中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不仅有教育部派出的大量留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尤其是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中  相似文献   

8.
1925年,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下,蒋经国才实现了回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王代芹 《党史文苑》2012,(13):43-47
1925年秋,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选送13名同志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永修县的同志就有4人。他们是:王经燕、王弼、袁赋秋和夏建中。这一行四人于10月24日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赴苏,同船的还有向警予、李立三夫妇、沈泽民、张琴秋、王稼祥等人,开始了他们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生涯。永修留苏四学生,有的为革命牺牲,有的曾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有的不知所终,命运和结局是多样的。王经燕: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0.
朱祥忠  余玮 《党史文苑》2013,(11):42-45
1957年11月17日,是朱祥忠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朱祥忠和其他留苏同学一起,在莫斯科大学礼堂见到了心中最崇拜的伟人——毛泽东主席,并聆听了他的著名讲话——"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接受采访时,朱祥忠深情回忆了过去的岁月。耐心等待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世界各  相似文献   

11.
1957年11月17日.出访苏联的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下午6点刚过,大礼堂里已人山人海。大厅里的座位坐满了人,连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前几排的一个座位上甚至挤进了3个人。一部分实在坐不下的人被安置在隔壁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若星辰的开国将军中,同时具有黄埔军校和留苏经历的并不多,许光达即其中一位且是1955年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仅47岁)。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县人。在湘乡仕学甚浓的地域文化氛围中,出身贫寒的他设法进私塾读了几年书。1921年秋考上了长沙师范。此时的长沙革命思潮风行和革命活动相当活跃,毛泽东等已在此成立了中共  相似文献   

13.
1948年9月初,东北全境解放前夕,毛泽东已经开始勾画新中国的未来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选送了21位青年去苏联学习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人才。这21人是新中国向苏联选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孟昭庚 《党史纵览》2012,(11):41-44
一1957年11月17日的莫斯科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整座城市银装素裹。早上8点刚过,在莫斯科的数千名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便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往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前一天晚上,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主楼的大礼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留苏教育,是在中共早期留苏和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留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有东方大学的中国军事速成班、中山大学的第三四届学生、列宁学院和其他一些学校的中国学员。中共留苏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末达到高潮,具有区别于一般留学教育的明显特点,主要是:强烈的革命色彩、苏联包办一切、严重的宗派主义等。  相似文献   

16.
在耀邦同志带领下,中青团誉满世青联欢节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每隔两年举行。第六届是历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有131个国家的3.4万青年参加,代表着1000多个本国的和国际性的组织。 出席第六届联欢节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是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副团长是马约翰(兼体育队总领队)、周巍峙(兼青年艺术团团长)、项南、吴学谦(后二人均是团中央书记)。代表团的规模,仅次于东道主苏联,有1200多人。团员有各省的青年团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的青年代表、民族的代表、英雄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模范、知名的青年科…  相似文献   

17.
1956年7月,我按照团中央的通知,到北京集中后赴莫斯科,在苏联列宁共青团中央团校学习一年。结业后还参加了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苏联中央团校是为培训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州以上团的领导干部而设立的。从1950年开始,除中国班外,还有蒙古、朝鲜、越南和东欧的民主德国、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10国的留学生班。同学们把这里称誉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青年的最高学府。我国青年团中央,应苏联团中央的邀请,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从1950年冬到1957年秋止,派了六期学…  相似文献   

18.
回忆煤油灯     
<正>我的老家在渝东紧靠长江北边的一个小山村里。儿时,家里隔三差五地停电,有时一晚上能停两三次。记得最长一次停电竟长达十几天,待灯泡再次亮起的时候,全村人就像过大年一样高兴。因为老停电,而蜡烛又较贵,煤油灯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找一个用过的墨水瓶,灌  相似文献   

19.
回忆母亲     
<正>母亲去世,已有5个年头了。当年的悲痛险些失去了我的一只眼睛,就连现在每每想到母亲,我心里还像压着块石头一样沉重。在我印象中,母亲没有过上一天享福的日子,生在四川农村的贫家,因吃不饱肚子离开了家乡,嫁到了偏远的兵团农场的贫家。母亲只有一米四几的个子,但很能干,有着做事不服输的性格。小时常听母亲说生我的时候差点生在地里,当年家属工是编成"五七"排参加劳动,干的是和男人一样的体力活,母亲劳动时感到肚子痛时才赶紧往家赶,一面叫人去喊连  相似文献   

20.
感悟回忆     
岁月如流,许多匆匆过去的时光,还未来得及品味就已悄悄流过。当新一年的春天已驻足你身旁,你可曾静下心来细想,许多看是不经意的小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