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保民  李霞 《新视野》2005,(4):69-71
关于我国的法律发展模式,法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即现代化模式论和本土化模式论。这两种理论分别坚持两种不同的法律观和法律发展观,在法的定义、功能、法律知识的属性,以及法律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动力、发展途径、可资利用的主要资源等方面,其观点都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从辩证的观点看,两者在理论和方法上又各有优劣短长;从建设性的意义上看,与其说它们是对立的,毋宁说它们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准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基础上 ,提出对外开放理论 ,南巡讲话进一步提出要大胆引进 ,实施“引进来”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在总结改革开放 2 0年经验的基础上 ,审时度势 ,提出“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增伟 《求实》2004,1(9):18-21
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的真理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昭告世人 :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苏东剧变和新的时代主题转换使我们深深认识到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但要重新“回到马克思” ,而且还要勇于“发展马克思”。只有这样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张桂琳 《新视野》2013,(3):51-5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和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教学以来,公共行政学研究已经积累了众多学术文献。然而,这些学术研究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学术研究的西方化,二是缺乏对中国核心问题和理论的研究,三是缺乏方法论和规范性。加强本土化研究的途径,一要重视对西方理论介绍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二要重视中国问题与中国理论的研究,三要重视方法论的运用和规范性的建立。只有基于对中国核心问题的深切关怀,基于对中国经验的深厚理解,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从中国独特的经验中探求理论意义,与欧美国家的学术界构成理性的对话,才能使中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从国际学术的边缘进入核心,与欧美国家的学术研究互相交流、相互支撑,从而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的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发展和更新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增强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本文论述了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党执政意识内涵、创新机制与理论路径的分析,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党治国理政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工作人本路径的本蕴就是从规制性隐喻走向发展性诉求.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基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三大基本理念,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学生工作的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人才是重庆市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出、使用好这一资源是今后重庆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在分析当前重庆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的"高端人才国际化战略、高端人才产业高地战略、高端人才投资战略、高端人才安全战略"四大战略架构.这一战略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采取以重点工程为主要抓手,以提升高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适应重庆市发展要求的高端人才开发体系、抓政策导向调整等措施来实施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8.
刘焱 《求贤》2011,(6):40-41
近年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了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必须有更高更强的站位意识,不断加强追求大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欣美 《新长征》2011,(7):50-51
近来,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为代表的故事类电视栏目的兴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以电视节目本身关注的题材分,有以重庆卫视《拍案说法》为代表的法制故事,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为代表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马克思的"人学"发展理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荣海 《理论学刊》2005,2(1):20-25
马克思对"人"的新发现在于揭示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命题,并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性角度提炼出人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人学思想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底蕴,表现在人处于实践和理论的出发点地位;社会发展是"人的解放"的过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目的.马克思人学思想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宋世麒  吴伟章 《奋斗》2008,(5):30-33
转瞬30年,转瞬大超越。前10年,哈电机通过拿来主义缓慢的发展;中间10年,哈电机通过二次开发实现渐进发展;近10年,哈电机利用自主创新显示强者风范,实现了快速跨越式发展,依其实力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已经发表十周年了.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尹新瑞 《理论建设》2020,36(2):96-102
赋权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实务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案主进行赋权需要充分考量中西文化的差异,采取具有文化相关性的本土化策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赋权""权利""道法自然""无为"等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权利"观念存在显著区别。由此,在对个体进行赋权过程中应检视个体自我意识与家族意识的关系,对个体进行赋权的同时应强调案主的主体性。此外,通过引导案主觉察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注意力与移情能力,在此基础上承担自我责任,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西部5省区市部分城市人才工作座谈会18日在重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席。李源潮指出,要把人才作为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之路,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提供人才保证。近年来,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市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庆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万名干部住村三万计划,推动人才、技术、管理三下乡;广西积极打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邓小平理论中,小康社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目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其生命力还在于它有中国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双元制本土化改革的探索中,"政府搭台、学校唱戏",采用教学产业园模式,以工厂化实境教学为目的,在校内创办设施先进、环境逼真的教学型工厂,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富有战略性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良性的互动,让企业、行业和职业界参与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地方经济"四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从拉美到印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频频出现左派掌权的现象.但值得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左派的崛起,而是左派的崛起都发生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一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这对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的发展,无论在思路选择上,还是在经验总结上,都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融合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理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成为新一轮公共政策架构的基点.这一政蓑目标不仅重新厘清了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职能边界,而且,也预示着政府在"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规则导向与道德导向"等困境选择中的取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成为中国公共治理理念的价值取向的新坐标.文章从社会现实基础入手,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环境,进而阐述了其制度层面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中国的问题首先是个时间问题,我们要在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高度上认识中国参与全球化浪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化多元主义等立场上得出的反全球化结论,都有可能使中国利用世界市场提升本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努力落空,因而都是需要加以反对的。我们在敢于融入全球化的同时,又要善于融入全球化。我们绝对不能低估全球化的风险,但是,回应挑战、抵御风险的努力也要在全球化框架中进行,我们要走出“挑战—回应”的旧模式,代之以“回应—创新”的新模式,即以融入全球化为契机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全部,导致对GDP的崇拜和迷信。但经济繁荣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稳定。如果没有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的社会政策干预,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和其他社会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求建立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