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阳 《人民论坛》2022,(3):104-106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文化投射,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要素以劳动模范积极和奉献的劳动态度、卓越的劳动创造为内在本质,是党和国家所弘扬的劳动价值理念,是化解劳动教育价值危机的精神驱动力。强化劳模精神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使青年一代在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与高尚品德感召下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增强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2.
叶帆 《就业与保障》2022,(10):70-72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与高校劳动教育之间存在着共性,在教育目标和价值倾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教育过程和形式上具有交互共通性,形成教育结果的高度统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融入高校劳动教育更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文章从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角度出发,阐述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探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他们在总体上仍处于“不体面”或“欠体面”的劳动状态中。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让每个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价值目标,它既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正对待劳动者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农民工群体的新变化使得“实现体面劳动”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类”存在 ,人只有由自然性、社会性向精神性发展、提升时 ,才能成为完善的人。“类”精神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质的关系 ,关心人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 ,追求人性发展与完善的超越精神。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危机和迷失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之时 ,发展人的“类”精神 ,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5.
在劳动教育中深层次关注学生经验,有助于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经验引入中增强自觉的劳动意识,在经验反思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经验分享中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在经验生长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真实情境、真切体验催生劳动教育的驱动力,使劳动教育接地气、有温度、增实效。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通过"讲学创",讲好劳动故事,学习劳动技能,创建劳动平台,积极开展对学生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视角,阐明了“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弱化”现象、教育制度“缺失”现象、教育实践“固化”现象、教育评价“缺位”现象等问题,探究“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主要从劳动教育观念、劳动教育制度、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展开,进一步树立“新工科”人才的劳动教育观念,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的进步不光需要理性与知识的力量,超越的信仰、远大的理想、执着的意志更是人心的内在支撑。我们需要科技成果,更需要自己拥有创造这些智慧的文教体系。  相似文献   

9.
区丽媛  秦晴 《传承》2022,(3):72-77
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通过调查分析广西6所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发现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部分大学生对劳动的社会认知片面化、部分家庭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引导不足和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意识薄弱的困境,劳动教育正面临育人手段交互化,各类信息碎片化和虚拟社交圈层化等挑战。结合实际剖析社会信息环境、家庭教育启蒙和学校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由此借助“三全育人”理念提出营造社会育人氛围、协同家庭联动教育和提升高校教育力度等提升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谈起科学精神,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探索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实证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盛桂颖 《前沿》2013,(20):189-190
中国“421家庭”模式,助推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使年青一代面临着现实生活压力与赡养双方老人的沉重负担,对传统的孝意识和孝行为产生了冲击.本文从国情和伦理观念这一基点出发,来探讨人口老龄化、“421家庭”模式普遍化状况下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以促进和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双证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特色,本文阐述了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行“双证书”教育的必然性,并简要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经管类高职专业“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潘男 《新东方》2022,(2):22-27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这就要求将“四史”学习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通过学习“四史”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价值遵循,实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进而冲破历史虚无主义障蔽,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量,增强“爱国、强国、报国”效果。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之势不断开辟“融入”的路径,秉持情理结合的原则,创新“融入”的方式方法,营造学习教育的自发氛围,发挥“四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与实践》2000,(9):16-17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当前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纲领。全市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武汉教育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推进武汉教育现代化,办好教育为人民。一、充分认识坚持“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获得”需要聪明.那么“放弃”则不仅需要勇气、胸怀,更需要大智慧。纵观党的90年,一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懂得放弃,敢于放弃,舍得放弃,在放弃中坚守精神高地,令人感佩。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一路跋涉,令世人高度关注、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物权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终于尘埃落定,于2007年6月29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获得高票通过。然而,甫一通过,还未付诸实施,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一时间“误读”、“恶搞”、“诟病”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7.
段妍 《人民论坛》2022,(6):108-111
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核的东北“四大精神”,曾激励和鼓舞广大东北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担当奉献。面向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要充分发掘东北“四大精神”的新内涵与新价值,以符合时代呼唤、顺应时代发展的东北“四大精神”助力新时代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18.
周立丙 《前沿》2012,(8):51-52
"普通劳动资本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私营经济组织的初次分配过程中,让普通劳动以资本的身份参与消费品的分配,按贡献大小,公平地获得扣除生产要素投入市场成本的增值的社会财富,分享经济组织的发展成果。它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规律决定的,它有其哲学依据、理论依据,它是克服经济危机的必要途径和方法,是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应有之义,是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基本标准,是衡量我们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基本尺度。江主席的“七一”讲话,深刻阐发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为正确理解和把握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根本标准。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要求每个党员明确先进性标准,增强先进性意识,实践先进性要求,争做新时期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