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教学的目标方向一致、教学方法相互融通、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然而,在教学中仍面临着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与思政教学内容失衡、思政元素融入速度缓慢、思政元素融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提高思政教学内容比例、及时调整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工作机制,提高烹饪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玲  朱文星 《传承》2012,(2):38-39,45
新时期整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去建构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统合课程体系,是有其学科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间有整合的必要性和有整合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整合的原则与整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强效的劳动育人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中职院校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的“储备库”,在社会各领域专业技能人才资源的积极供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专业迅速发展。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精英,文章探讨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基于劳动教育的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并提出了优化基于劳动教育的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思政教育路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敏  赵坤  郭帮 《就业与保障》2022,(10):160-162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对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平衡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才供需上的关系,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价值,并总结当前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中的挑战,以此为基础,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育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萍 《就业与保障》2022,(10):142-144
高职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社会上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积极做好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运萍 《传承》2014,(10):66-67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内容改革的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时代的脉搏,用传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迫切任务。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研究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林珍 《就业与保障》2023,(5):151-153
随着近些年我国立德树人理念的全面落实,对我国高校阶段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德”的养成,也要提升对“智、体、美、劳”的关注,进而为高校阶段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就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与融合性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蔡一洁 《就业与保障》2022,(11):109-111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但当今社会的就业岗位却十分有限,导致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产生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矛盾,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以及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除高校人才过剩外,高校本身就业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严重缺乏思政教育元素。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其次研究了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并对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罗碧纯 《就业与保障》2022,(11):163-165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研究非常多,但多是从理论层面提出了框架,教学方案设计仍是依据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因而落地性不够、操作性不佳。因此,构建具有应用型实践特色的、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致的系统化、连续性、可操作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洪浪 《就业与保障》2022,(10):118-120
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教师必须要关注其授课的有效性和与当前就业市场的贴合性,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水平给予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指导意见,帮助大学生积极解决就业择业中的困惑。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持续性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并从学生年级、学习专业和指导方向等角度对如何有效开展连续性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从树立正确观念、了解就业形势、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方面阐述了思政教育在具体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的基本应用策略,以期为后续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渊 《就业与保障》2023,(12):175-177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文章通过分析指出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及增加校企合作实践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举。文章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出发点,立足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从教育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环境更新等层面提出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旨在从根本上促进与完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设发展,为未来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契合时代发展特点,强化学科之间的交互设计,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行动力。因此,综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育人元素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则、意义及对教育模式的冲击,并分析了两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就业指导在毕业生职业定向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就业指导教育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就业指导的形式、方法,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不够健全,亟待创新。基于此,应对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管理机构、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生涯实践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和完善,引导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学习生涯规划理论和进行生涯规划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到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现状,就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就业指导老师的素质、改进就业指导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对于建筑类高职院校改变就业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有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蓓 《前沿》2012,(3):156-157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忽视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高校管理机能中育人能力弱化。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强针对性,延伸扩展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机地融合起来,适应高校稳定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深化教学管理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涛 《就业与保障》2023,(12):28-3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慢就业”现象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鼓励跨学科学习与创新思维、加强数据分析在职业发展咨询体系中的运用等发展路径,旨在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缪舒舒 《就业与保障》2022,(11):145-147
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是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主题展开探究,在全面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的背景与困境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提出两相融合的具体对策,希望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和优势,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