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1,(1):21-22,30
宋代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代儒学以理学的形态出现,被称之为新儒学。宋代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在思维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互相渗透的产物。儒家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糅合道家、佛家的思想,使儒学成为一个有严密体系的理论形态,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宋代儒学对于结束五代战乱以后重建伦理纲常,维护赵宋王朝统一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儒学最具创新精神的是全面发扬了传统儒学的务实精神,创立了实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学术文化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上,我国宋代儒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宋代以降多有对宋代儒学文化的服膺、改造和重构,宋代儒学文化传至东亚各国.与各国的学术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所谓的“儒学文化圈”。表明我国宋代儒学文化在东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东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卓越的贡献。这可以说是东亚文明发展中的一大奇观。但是,近一年多来,当人们还在乐道于“东亚奇迹”与“亚洲价值”的联系时,随着金融风波爆发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又使一些人  相似文献   

3.
宁夏作为西北之门户,扼内陆与西域之交通要道,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界线。因此,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古代中国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往往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侵扰,大多数时候宁夏都是处在双方交涉、对峙的中间地带。所以历史上宁夏的开发随中原王朝的兴衰时断时续,约分三个时期:第一期始于秦,盛于汉而废于三国两晋;  相似文献   

4.
在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的背景下,宋代音乐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情形,其传播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采用的传播方式手段以及传播影响范围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宋代的音乐文化与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5.
杂谈京味与语言刘绍棠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凝聚而成的国家。中国文化、北京文化,是多民族混血合成的文化。民国前,共有辽、金、元、明、清5个王朝在北京建都。其中,女真人(满族)当皇上的就占两个王朝:金、清(原称后金)。契丹人当皇上的辽。蒙古族人当皇上的元。...  相似文献   

6.
姚兆余 《理论学刊》2001,(2):127-128
已故的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精辟地指出 :“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关于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 986年第 2期 )。这个结论 ,大致道出了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 ,要准确地评价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 ,还应该将宋代文化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和纵深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把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 :承继汉唐 ,开启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驱动下 ,汉唐时…  相似文献   

7.
宋代以前四明社会基本上仍沿袭着古老的吴越文化的历史传统——即以灵魂观念为核心。自秦汉以来四明的地域文化长期处于缓慢的变化状态,其与中原文化完全接轨,大体上是从宋代开始的。其社会变革的文化背景在于北宋兴起的儒学地域化运动、佛教的高度繁盛及其世俗化和内丹道的兴起。宋人所创造的揉合三教而成的丧葬模式,基本上奠定了后世四明丧葬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大溪文化、大墩子—礼州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说明当时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并不大。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夏商周三个王朝的中心横跨黄河流域的今晋、陕、豫、鲁等省,东西差距也不明显。春秋战国时期,西部的秦国在耕战背景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  相似文献   

9.
尚烹发 《奋斗》2007,(3):53-53
有宋一代。“官商”、“士商”,“与320年的宋王朝如影随形.更奇怪的是.这一特殊现象在宋代居然成为普遍现象。上至亲王将相。下至闲官士子。大至海外贸易,小至家内商店;所贩物品从针头线脑到人口,无所不有。”(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尤以四川为甚。《宋史·选举法》为此特写一笔:“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留滞关津。”赶考的四川学子。因为一路上大都有商业活动而误了科考时间。有时朝廷没办法。甚至为此延期开考。  相似文献   

10.
埃及是拥有6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第一王朝时期,尼罗河流域就已经有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国王谷、木乃伊等大批埃及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令人不能不惊叹古埃及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都曾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但两大帝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文化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士”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核心;而罗马帝国建立在城邦政治文化传统之上,公民是其政治文化的核心。这种差异对近代中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2.
桂林近城名山洞府分布大量以摩崖为主的石刻,其中以宋代为最,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山水纪游石刻占主要地位的宋代石刻遍布桂林各风景点的山崖洞壁上,数量众多的宋代石刻是当时游览活动盛极一时的直接表现,刻石纪游成为宋代桂林山水游览的一种时尚和普遍现象;桂林宋代山水游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具特色,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奠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基础。宋朝时期桂林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山水开发营建是宋代桂林山水游览兴盛的主要原因。桂林石刻的兴衰历程也正是桂林山水游览活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09,(2):61-61
赵宋王朝开国伊始“尚文抑武”.并不是因为开国之君有多大的文化抱负,完全是出于巩固政权.安定天下的需要。正应了普列汉诺夫那句话:一个侥幸获得权力的人,最主要的是孜孜不倦地经营权力。因“经营权力”而掀起的大宋王朝的读书作文运动,旗手便是皇帝本人。  相似文献   

14.
权力制约是普遍规律,中国封建社会的模式是皇权之下的行政权(相权)、军事权、监察权相互制约以及这些权力系统与皇权相互制约,而监察权则是专门的权力制约系统,这在宋代尤为典型.宋代的中央权力架构中,台谏专门负责监督、纠察、制约皇权、相权、军权和司法权等各种权力,在权力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和政权长治久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学的发生是宋代文治社会的需要,是士人群体对封建政权依附及统治者对之期望的结果,五代时期对经学传统的保存工作也为理学的诞生提供了条件;理学出于治世的理想,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为核心,目的在于减免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健康而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强烈的入世色彩;理学的合理成分在当前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汉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个盛世王朝。由于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在中原汉朝与西域各地方势力长期交往过程中,西域部分少数民族上层自发地产生了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并自觉地归属于中原王朝,这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是汉代西域少数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中原汉文化自身的文化张力、中原与西域并存互补的社会经济形态、质子制度及和亲四个方面分析汉代西域少数民族上层学习中原汉文化的动因,这对当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2,(10):61-61
陈华文在第8期的《博览群书》上撰文指出:在今年出版的《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书中,历史学家许倬云对国家的成败兴亡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中国历史上,英雄豪杰的出现似乎有一个周期。当新的王朝刚刚建立起来时,似乎遍地都是人才.但是朝代将结束的时候,人才都“失踪”了。许俾云在书中作出这样的结论:这并不是说天地生才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分布,而是人才能不能被有效吸纳到国家的管理机构中,以维持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王朝的统治集团都是一个密封的王朝。王朝在建立之初,英雄将相来自各地,成分多元而复杂,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但是几代之后,功臣后代成了贪图享乐、缺乏能力的庸人。  相似文献   

18.
郭庆晨 《党课》2012,(9):75-76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宋代以来,在各级府衙书写和张贴楹联,已经成了一种风俗。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这种风气更甚。  相似文献   

19.
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孝庄秘史》等为代表的历史剧在华夏大地接连热播,受到部分观众的追捧,确实创造了历史剧在新世纪的繁荣景观。且不管主创者的动机如何,这些历史剧至少起到了复活历史的作用,有助于当下的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血脉,其积极意义应该有所肯定。然而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溪流环绕,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占地面积9977.15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28万,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西安,古称长安,早在3100多年前,自周武王在此建都以来,历经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长期以来,是中华大地的政治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也是华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历史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给西安增添了许多的神秘色彩,满城的秦砖汉瓦、庄严的城墙、令人叹为观止的秦朝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等,一直为无数考古学者和旅游爱好者所向往.然而,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他的历史和表象,而对这里人们的生活怎样却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