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互联网+”背景下涌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带动灵活就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致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从生产力视角概括我国灵活就业的主要特点、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灵活就业问题及其成因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平台垄断使劳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劳动关系模糊化使平台容易设法逃避劳动保障和社会责任。在新发展阶段,要发挥“有为政府”之责,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就业形态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工会视角提出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应对之策,力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工作及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就业形态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新就业形态的关键不只是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而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的变革。根据劳动关系的"新"和劳动方式的"新",新就业形态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以"去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Ⅰ型)、以"多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Ⅱ型)、以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方式的新型化为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Ⅲ型)。新就业形态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劳动关系的"新"所导致的,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I型新就业形态中的"去雇主化"带来的劳动者法律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武汉市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成为促进武汉稳就业的新动力。但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面临挑战。究其原因,一是现行劳动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滞后;二是行业管理存在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除国家层面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外,武汉市需要积极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探索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等制度;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等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灵活就业人员从业数量也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推动下迅猛增加,同时该群体的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缺失问题突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抵御社会风险能力脆弱,需积极构筑基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安全网.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米切尔评分法梳理划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李雄 《理论月刊》2022,(10):129-138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集体劳动权的角度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议价能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对新就业形态中的工会组织,要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发展和治理这一宏大背景中全面考察和把握。新就业形态是出题者,工会组织是答题者。工会组织要在新就业形态中高质量开展工作,就要实现工会组织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工会组织需要在价值导向上加强政治引领,在统筹协调上厘清两个基本关系,在具体工作上破解两大难题,为工会组织更好地适应新就业形态、更好地维权和服务、更好地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准备、制度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用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挑战。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发布多个文件,从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要求,然而地方实践表明要将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仍存在现实困境。其中,平台责任及其与劳动者关系问题是核心难点,基于风险完全转移和风险不完全转移进行平台责任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建立兼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制度落地计划。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就业的新增长点,吸纳了千万量级的就业人员。但同时由于新业态就业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相关法律政策还在完善过程中,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侵害事件频发,劳动者难以维权。当前,应该从劳动关系的承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工会组织的健全等维度来保障他们的劳动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主体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灵活就业选择的倾向性与实际就业特点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大力扶持、劳动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制度与高校对灵活就业的支持等四类因素对大学生灵活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喆 《人民论坛》2011,(11):158-15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主体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灵活就业选择的倾向性与实际就业特点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大力扶持、劳动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制度与高校对灵活就业的支持等四类因素对大学生灵活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结构转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劳动力,正在逐步成为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队伍的主要组成成员。尽管在各级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历史观念、社会制度和农民工自身因素等原因,这一部分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职业的人员,在劳动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还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职业介绍工作,就莆田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认为,当前要进一步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就业的用工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于凤霞 《群众》2020,(12):21-22
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存量,更要拓展增量,特别是要善于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如今,平台经济正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网络平台出现的新就业形态越发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6—2019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从“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到“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今年,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政策更是直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并释放平台经济对于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作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09,(6):F0003-F0003
福鼎市劳动保障局按照工作要求,着力促就业、抓社保、保权益,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体系基本建立,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格局发生变动,相应地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就业格局新变化,因势利导促进灵活就业来化解严峻的就业压力,省劳动保障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研究解决之策,适时提出了"灵活就业、灵活保障、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思路,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省加快再就业中心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步伐,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保生活"向"出中心、再就业"的过渡,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省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省外入闽劳动力五股力量聚合,一同进入市场导向的就业之路。在市场就业机制逐步建立的同时,我省就业格局也发生着  相似文献   

15.
社区就业的性别特征与防止妇女地位边缘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定量研究了社区就业的性别特点,针对社区就业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非正规性及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边缘化的不利影响,作者提出,要重视从两个方面实现社区就业和妇女发展的共同促进,第一是促进对社区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对社区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保护;第二是通过妇女创业、妇女维权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建设等手段加强对社区就业妇女的权益保护和创业促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新职业群体层出不穷,且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劳动力涌入,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由于新职业就业形式灵活、用工关系复杂多元,在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的同时,也面临一定问题与挑战。针对当前新职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应统筹处理好促进新业态发展与维护新职业群体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保障新职业群体劳动权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引导自由职业者、多重职业者、创业式就业者稳定就业,为新生代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选择。但是,新就业形态也面临着基本权益、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不足。对此,应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延伸职业培训,确保新就业形态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娟 《长白学刊》2010,(6):151-151
“灵活就业”又称为“非正规就业”,它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1970年正式提出的。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形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一方面能提高失业就业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05,(2):16-16
四自从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发出通知,为了促进就业再就业,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对灵活就人员进行社保补贴后,我省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灵活就人员的社会保险工作。各地纷纷出台有关规定,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社保补贴,深受灵活就人员欢迎。据悉,我省厦门市、三明市、漳平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对灵活就人员进行社保补贴新规定,稳定了民心,促进了就业再就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请看——  相似文献   

20.
广东城镇女性灵活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已在广东城镇在业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用工形式、就业部门、工作时间、求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灵活就业在为女性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满足不同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就业选择自主权的同时,也使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大多数女性的职业收入、职业层次偏低,劳动权益和社会生活保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调节和保护妇女灵活就业的重任并承担风险;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担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组织妇女进行社会化就业;广大妇女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