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可以将科学发展观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结构从一个核心(价值层次)、四个维度(内容维、空间维、时间维、方法维)上去描述,该系统结构注重从价值上发展的理性化推演出内容上发展的全面性、空间上发展的均衡性、时间上发展的连续性和方法上发展的统筹性。同时,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已为我们开辟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的新境界。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发调展系统不仅是一个理论建构,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指归。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我们要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结合起来,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两性协调发展的各项具体行动中’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和两性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德辉 《实践》2004,(6):44-4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六是坚持改革开放.七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加快我区对外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北京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的战略构想,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首都发展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中央要求,把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通过精…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21,(3)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方针。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理论维度,从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区域发展理论成果的历史维度,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需要的现实维度,从多举措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维度,透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罗浩波 《探索》2012,(6):11-16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社会文明观,具有"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的文明意蕴及其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理论诉求,就是要从本质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实践诉求,就是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选择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指正一条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本创新战略观、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本体战略观和统筹协调的人力资本运营战略观。人力资本创新战略观提出,"德"是人力资本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这是科学发展观对人力资本理论内涵的新阐释。人力资本本体战略观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既表达了人力资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体价值要素,又表达了人、人民群众身上所蕴藏的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力资本运营战略观强调通过一系列运营配置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本效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我们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以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把发展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就是要克服那种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20多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我国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一、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危害水生态环境问题。水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农村发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哲学的意义看,科学发展观是新发展哲学,其精神实质是寻求发展合理性。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是能否实现协调与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包含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可融入协调发展中。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发展问题,触及了发展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即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问题,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3.
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之“新”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之“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伦理,遵循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科学发展观之“度”。  相似文献   

15.
楼洪豪 《求实》2008,(5):40-44
区域协调发展在理论上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不同层级区域政府受不同利益的驱动,在协调区域发展中的视角与作用有可能不一致.本文选择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双重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旨在探索不同层级政府的区域协调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论广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秦刚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一新的战略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正确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真正拿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是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从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来看,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从科学的价值理念来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多维度的发展理念来看,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从统领全局的科学方法来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赵继伦 《新长征》2008,(11):23-25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对社会发展道路从理论与实践上指明了方向,基于现实而又不断超越现实,寻求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人类社会恒久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追求。发展是人类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而任何社会发展方略的实施,都会牵涉到不同社会集团的地位与权利、责任与义务、交换与分配关系,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重新安排,从社会学的视角思考科学发展观的践行问题,将是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变革作为牵引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改革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的演进,为新中国五年发展周期的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正确处理政府(计划)与市场、中央与地方、速度与效率、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等四大关系是新中国五年发展周期的重要主线。周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战略性与整体性的协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复合性、短期计划(规划)与国家中长期目标结合等特点贯穿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五年发展周期与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人民立场上推动发展观与五年发展周期的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推动五年发展周期规律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