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步青 《传承》2012,(8):90-91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欠缺,学术精英、年轻的学科带头人较少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是值得高校人力资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雷艳 《就业与保障》2023,(3):190-192
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引擎。文章针对目前高校中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引进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分析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绩效评价机制的必要性,以麦克莱兰的“冰山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艺术类高层次人才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此保障高校中艺术类高层次人才的高效、稳定引进。  相似文献   

3.
一是博士后工作站聚才引智效应显现。着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这一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积极扩大建站范围。今年又有两家企业申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双狮集团已经批准建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这一有利平台,将项目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效对接,引进了一批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今年上半年,共引进(柔性)高层次人才20人。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1,(11):20-21
为全面推进科教兴省战略,深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更多地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参与我省现代化建设,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意见》(浙政发[2001]28号),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下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深入做好人才工作“接轨沪杭”文章,鼓励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接轨沪杭的人才招聘活动。全年拟组织五次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外出招才引智活动,为德清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确保全年引进以高层次人才为主的各类人才400名,引进国外智力项目4个以上。二是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与沪杭科研院所和省内外著名高校的联系协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形式,重点培养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教学资源,形成大教育、大培养机制,以湖州技师学院为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抓好我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训。2006年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少于60万元。  相似文献   

6.
《党建研究》2012,(9):35
李源潮同志近期为中科院干部和专家作人才工作报告,介绍我国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情况,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李源潮同志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  相似文献   

7.
一是以创新型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115人才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切实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圈内外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引进日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表彰力度,组织开展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提高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标准。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帮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  相似文献   

8.
无锡高新区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高新区之一。近年来,无锡高新区把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园区的关键举措。目前,世  相似文献   

9.
夏春胜  周剑挥  韩晓枫 《浙江人事》2007,(1):F0004-F000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全面实施浙江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积极从省外引进我省急需的高层次人才,2006年12月3日,16日,我省分别在上海,北京成功举办了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  相似文献   

10.
赵健 《八桂侨刊》2007,(3):8-1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尽管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维护海外高层次人才合法的政治权益、经济权利,方便出入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黎付林 《传承》2011,(23):44-45,47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着引才思想陈旧落后,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对高层次人才投入不足,引才留才环境欠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着力解决人才引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建良好的人文与居住环境来吸引、留住人才,努力增创北部湾经济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慈溪市深化以人才市场为主体、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和高层次人才来慈考察活动为辅助的“一主二辅”引才模式,全面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在近两年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进万名人才,重点解决该市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1~2次赴国内人才密集的城市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出台留学人员回台创业政策,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台创业。大力推动校企人才合作,举办台州市校企人才合作大会,计划组织全国150多所高校与我市500多家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进行沟通洽谈。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人才开发合作,加强与上海杨浦区的合作,双方人才市场互建人才服务工作站,共同开展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招聘、委托招聘、人才培训等项目。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杨浦高层次人才服务台州。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海南》2009,(2):5-5
2月3日下午,海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传达学习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抓好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陈言 《浙江人事》2008,(4):16-16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犁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柔性引进国内各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团赴市外开展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活动。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建立人事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举办2008年温岭市第二届校企人才合作恳谈会,组织全国近50家大中专院校与我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洽谈。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高校必须实施“高层次创造人才工程”,构筑高校人才高地,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开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人才发展环境是造就人才、吸纳人才、发挥人才能量的客观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舟山人才高地,培养和引进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就是要以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营造人才集聚的发展环境,使现有人才稳定,急需人才能够引进,未来人才能够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出台《人才规划纲要》。乌兰察布市委出台了《乌兰察布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乌兰察布市关于建立人才工作责任体系的意见》,《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计划到2020年,引进以"两院"院士、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教育医疗卫生人才为重点的各类高新人才1.5万人,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德市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目标,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搭建完善人才引进平台,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江美塘 《今日浙江》2012,(11):46-46
近年来,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县(市、区)来说,是一件难事。近年来,秀洲区通过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突破县域基础薄弱、平台载体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等限制性因素。大力度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区近两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多名,引育了近50个国、省、市、区四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与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省和全市县域的前列,有力推动了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