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文化分别具有实践涵蕴理性与理性规范实践的民族趋向。而这两种文化的融汇,实质上,就是以和谐生生之道贯通实践与理性的文化创新过程。古典形而上学因割裂理性与现实而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悻论;非难形而上学的张立文先生,在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同时,也为和合学确立了一个形上的“终极根基”。我们应确立自然、人与社会历史等诸现实因素多维度、大时空、全方位的互为目的、手段、中介的大实践观,以诸因素实践的发展的多雏度耦合的有效、有序性即实践信息作为新的时代理性,将和谐生生理念贯彻于理性与实践的时代性融通之中,有机地阐扬、吸纳、发展各种文化和文明,贯通理性、情感、认知、逻辑等诸种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情与理:作为西方文化原型的柏拉图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柏拉图美学简单归结为神秘主义的美学之源。柏拉图美学思想内部同时凝结着思辩理性和宗教感性两种因素。其理性部分开辟了西方理论美学的思辩之路;而其感性部分代表了西方美学、艺术的浓厚的宗教情调。柏拉图美学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原型,其内部情与理二元的相互交织与矛盾,体现出西方文化内部理性与感性二元动态平衡的结构,这正是柏拉图美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以标榜的理性实践大旗去“援助”、“改造”落后民族的结果,却制造了虚幻神话的事实.近代非洲被迫与全球扩张的西方相碰撞,既是历史文化意义中的非洲自我价值观的被动剥夺,也是发展愿景意义上的西方势力的刻意宣扬.总体上,在非洲与西方的遭遇过程中,理性实践与神话生产的际会,在摧毁非洲原本较为稳固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促动了西方主列强导下所谓“现代国家”的萌生.事实表明,西方列强无视非洲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我积累、自我进步的逻辑,通过强行植入西方价值观与发展模式,并不是非洲摆脱困境的出路.非洲具有的传统性比西方的理性实践更具“历史性”,非洲发展道路,取决于非洲自身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居阅时 《长白学刊》2004,(4):98-101
象征是借助一种文化形式表达另一种意思的表意方式.是人类理性与非理性思维、心理活动的结果.象征文化通过隐喻、寓言、拟人化、符号、写意、对比等具体象征方式进行表意.象征文化的存在及其表意方式具有普遍性,而象征的内容则具有特殊性.借助象征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由表及里,完成从现象到本义的认识过程,从而完整认识文化的全部涵义.  相似文献   

5.
平等观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核心价值基础。在传统文化视域范围内,追溯传统文化对平等观的滋养,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理性认知,担当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责任,就是平等观的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理性教化,社会实践的价值融合,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审视平等观念的理性需要。  相似文献   

6.
陈敏 《理论月刊》2003,2(4):39-42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所导致的一系列反主体性效应,暴露出以往实践理性的缺陷;实践理性的生成意义和对于实践理性问题研究的意义全在于实践中实践理性随实践的发生而发生,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理性又趋赴于实践,并担当实践活动的向导.实践理性与实践活动的关系的本质内容有两个方面实践理性规范实践活动的规模、程度和发展方向,实践活动促使实践理性转化为实践能力和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相对的。夸大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而忽略社会实践的深化、历史的变迁和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性,就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基础做出正确评估。因为,当社会结构成为历史进步的桎梏并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历史地提出相应的实践任务时,就会使文化价值系统本身的矛盾和冲突激化而酿成价值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运动才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8.
儒家以践形尽性的实践含蕴天人物我,以博大的社会实践境域演绎做人的精深,具有实践含蕴理性的文化特质.它立己立人,成己成物,重视力行实践,强调“和而不同”,融理性于动态创生、普遍联系的现实境域之中,使华夏文化既充满了民胞物与的情感韵致和洞察彻悟的诗性智慧,又具有朴拙务实的作风与和合生生的价值取向.但是,它自我中心、血浓于水...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是以符号和仪式作为表征得以传承的,它的核心内涵是生活价值系统,而其主要呈现方式则是符号象征形式。文化符号既包括语言符号又包括非语言符号,它承载着文化的信息和意义,是文化创造和传  相似文献   

10.
李小琼 《传承》2010,(21):54-55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