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均势的理论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炜 《国际观察》2006,(1):55-60
均势和均势思想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均势理论则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长盛不衰的理论之一.均势思想来源于古老欧洲的政治经验和外交实践,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和卢梭等著名学者堪称是均势思想史上的坐标,他们完成了"均势"从历史经验到国际体系构想的思想演进过程.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均势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摩根索、怀特、基辛格和沃尔兹等学者在均势概念、生成机理和功能等方面的学术论争使均势理论日臻成熟,奠定了均势理论作为现实主义学派基本逻辑的学理地位.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对美欧双方来说,选择一个更加紧密的大西洋共同体还是各行其是,成了重新界定美欧关系的重要问题.伊拉克战争以来的美欧裂痕引人注目,它使"大西洋共同体"内部产生了一种认同危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欧洲认同意识和大西洋意识发生了激烈碰撞.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和价值观上的分歧,美国有成为欧盟"他者"的可能.未来美欧关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它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即美国如何看待一个统一的、独立性更强的欧洲和欧洲一体化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以来,欧洲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形势发生剧变后纷纷进行西方式改革并疏离苏联,两个德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统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发表了“不再互为敌人”的《联合声明》,欧安会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新欧洲宪章》,经互会和华约组织已分别于今年6月28日和7月1日宣布解散。上述变化,特别是德国统一和华约解体,标志着欧洲在战后形成的均势已经打破,开始进入从旧格局向新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欧、美、苏为争夺欧洲的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新的欧洲格局将在斗争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忻华 《国际观察》2003,(4):67-72
中东地区人文环境特殊,战略位置险要,因而"安全困境"问题尤为突出.化解此困境的传统对策无外乎均势、集体安全和霸权体系三种.但由于强权政治的特点和内在的缺陷,这三种对策都不可能有效化解中东的"安全困境",国际社会应帮助中东各国缩小彼此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悬殊差距,并进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推动国际秩序变迁的核心要素之一。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四次科技革命均是以科学理论进步为先导、技术突破为表征的整体性革命。在人类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中,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之间交织互动,推动国际秩序经历了欧洲百年均势、东西方冷战以及"一超多强"等数次变迁。为深入探究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内在逻辑和运作机理,本文从科学家、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维度对四次科技革命逐一展开了分析,认为科技革命是导致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际秩序反过来也会影响科技革命的模式。例如:在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中,首先是科学革命引发了技术革命,然后推动了增强主权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大,进而导致欧洲百年均势秩序的生成与崩溃,这是科技革命(A)直接推动国际秩序变迁(B)的模式,即A—B模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人类当前正经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无论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均势,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霸权秩序,都是国际秩序(B)直接推动科技革命(A)的发展模式,即B—A模式。总的看,科学家的身份认同、国家能力和国际规则与规范在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交织互动过程中,是导致国际秩序变迁模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这一意义上讲,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无疑会为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提供新的动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需要经历周边利益共同体、周边安全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三个阶段,其中周边安全共同体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面临权力竞争、机制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挑战,需要循序渐进,从观念共识到共同行动,从机制对话到机制协调,从大国协调到机制统筹,最终推动周边安全共同体的实现。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良好运筹,中国应该通过"双重协调"战略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历史航程。60年来,中国的外交理论与实践超越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视角,超越了西方传统外交理论中的"均势"、"权力"、"遏制"、"干涉"、"同盟"、"地缘政治"、"势力范  相似文献   

8.
正一俄美关系"重启"、欧洲危机、美国优先发展方向向亚洲转移是相互联系的吗?俄美关系"重启"问题的真正解决是以俄罗斯与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的关系,特别是与北约的关系为前提的。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俄美关系"重启"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的专家都在积极研究俄罗斯与欧洲大西洋共同体一体化的可能性,以至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客观环境却是:虽然双方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领域,但仍然残存着一种视对方  相似文献   

9.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复合体理论”采用物质主义与建构主义混合的研究方法,以区域为聚焦点的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阐述了由权力分配主导的物质结构和友善—敌意模式主导的社会结构组成的区域安全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的“国内—区域—区域间—全球”多层次的动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多领域议题、“国家—非国家”多样性行为体和从“冲突形态”经由“安全机制”到“安全共同体”的连续统一进程。本文以此为理论工具,在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次动力和安全区域化现实的基础上,描绘了东亚安全区域主义走出现存的“霸权”、“均势”和“联盟”等“弱安全机制”,经由以“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混合体为基础的真正的“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等“强安全机制”,最后至区域一体化推动的内生的“安全共同体”的可选择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向全世界首次提出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于2019年比什凯克峰会上重申要"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上合命运共同体"在内涵上包括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四个部分。其建设目前面临以下挑战:内部政治互信较低、域外大国的负面影响、发展共识尚未统一、地区安全形势复杂。有鉴于此,在"上合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一要稳固现有成果,二要发挥经贸优势,三要牢固人文纽带,四要完善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