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祭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祭祖风俗。这种在中国社会里特别发展的文化,它具有的信仰和宗教方面的特征与意义,它的各种类型和复杂程式与活动,它对于国人及其文化的影响都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段建武 《党史文汇》2010,(5):F0004-F0004
苍松千丛迎归客,心香一柱祭祖槐。4月1日至4月10日,第二十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占地20公顷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有不同的层次与形形色色的问题。但在总体上,任何时代的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精神的制高点来解决该时代最关键的文化问题,才能完成研究者应负的历史使命。当代文化研究的制高点是:追随人类文明的足迹,引导人们把人类完美看成是一种最高的生存境界,以此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它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意义是:文化研究应该与现代社会变革相一致,在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为社会变革创造可供选择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层群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层群众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它搏动着原始文化的生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已成为本世纪的重大文化建设任务。基层群众文化始终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但是,“河洛居天下之中”,它又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所以,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文化。与我国其他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粤文化等不同,河洛文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主导性,它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更为紧密,经过十三个朝代的升华,它把中国的古老文明润泽到全国大地。  相似文献   

6.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多年来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思想,它体现了党的领导与先进文化建设的辩证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是全党同志都应做好的时代答卷。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把培育“四有”新人的任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7.
俞小和 《新视野》2023,(4):112-12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叙事结构中居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是解开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在叙事结构犹如船体的“龙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进步追求,这构成这一叙事的世界面向。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文化的体现,它包合传统文化与观念文化最深刻的秘密。语言是前思想、前理论的东西,任何一种理论和思想都不能不受表达它的语言的制约。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言,只有当文化进入到语言的视界之内才会向人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中国文化不是宗教型文化却能够持续几千年,还在于它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类似于宗教所起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能走宗教化之路,或者借助中国文化自身的宗教作用而实现,因为这是与现代化的道路截然相反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基础上,与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尊老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如今,这些文化思想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其思想精髓已然嵌入到当前多元化养老保障方式的思想中,并成为后者的深层文化基因。无论是国家养老还是社会养老亦或是家庭养老,都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尊老文化,是中国尊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欲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的文化土壤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中国的文化土壤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但以往学者对中国文化土壤的研究视线基本上都停留在甚至可以说局限在中国儒家身上,思路远远没有打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绝不限于儒家,其他流派的思想文化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例如中国的墨家思想即是如此。选取消费观作为横截面,着重分析马克思适度消费思想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理念的内在一致性,意在说明中国墨家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土壤亦是何其深厚。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组工文化建设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工程。中国先进文化是其核心和灵魂,必须用中国先进文化引领和促进组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哲学,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外,还在于它中国化的这块土壤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共融相通之处。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唐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和自由气度及宏阔开放精神,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多源性、异质性的文化特质。汉唐文化精神,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建设和掀起文化大繁荣高潮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效峰 《探索》2005,(5):166-169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带了复杂影响。文化安全问题已成为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一种非传统威胁,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极具现实意义。国际社会中“文化霸权”现象的存在,以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的渗透,都对中国维护文化主权构成一定挑战。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需要在“和而不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积极防御型的文化战略,以维护自己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与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进入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从国际挑战而论还是就国内发展而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同时,和谐文化建设呼唤道德重构和人文关怀。在某种意义上,和谐文化建设也是创新文化建设,它需要扬弃礼治文化,开创法治文化,并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来促进和谐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自由流动,文化选择难以控制的时代,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三种文化走势。这就是产业化、国际化和多样化。产业化———民族文化发展之要求在中国,“文化产业化”是继“农业产业化”之后的新名词,并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它要求人们,打破传统的经济、文化两极对立思维而代之以“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双向互动思维;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市场的统一思维。它要求人们,走出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文化生产方式而换之以社会化大生产。文化不再无价,除了公益性文化外大部分文化成果中…  相似文献   

18.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文化。这个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在何种情况下才是先进的。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当作一些具体研究。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化的先进性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化是一定历史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性质和内容主要决定于一定历史时代经济和政治的性质和内容。当代中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同时,我们又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新兴文化之一,它的多样性、共享性和创新性特点,已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更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中国文化区域构成的各地地域文化中有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基因。历史扬州作为中国传统乡土文化海洋中的城市文明孤岛,是新兴市民突破宗法制的农业生产关系时所体现的价值选择。它以个体为本位的主体性、独立性,体现了先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其最重要的现代性意义就在于,它是最有可能成为启蒙、培育个体性的传统人文资源。尽管它主要局限在情感机能方面,不够全面,但毕竟是来自中国文明肌体自身的东西,也是我们所能设想的最有可能避免抗体反应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