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会”采访札记之三实现香港平稳过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本刊记者王佩玉如何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成为这次“两会”香港区代表和委员的热门话题。中英关于香港94/95选举安排谈判的破裂,使得临近1997年收回香港的使命感变得更紧迫了:如何落实基本法,由港人治...  相似文献   

2.
国债·金融意识·国债市场本刊记者国债:熟悉的“陌生人”今年,国家将发行1000亿国库券。国债,似乎谁都知道,但有多少人能说清它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行?它给国家带来什么?它给百姓带来什么?国债市场形势如何?本刊记者采写的这组专题报道,将尽我们所知,逐一细...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震中国如何?《中国减灾报》记者刘毅本刊记者方进玉日本兵库县大地震,举世震惊。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又是中国一衣带水之近邻,日本地震会不会对中国有所影响?中国应从日本此次地震中汲取何种教训了中国地震预测水平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国...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四:两岸迈向“直航元年”?本刊记者李大宏台湾每年有130多万人次前往大陆,由于不能直航,仅过境香港时交的机场费就高达二千多万美元,还要多付三四亿美元的机票钱。大陆目前有台资企业两万多家,其原料多由台湾供应,如果再加上两岸去年经由香港转口的200...  相似文献   

5.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4,(12):12-12
1982年4月底,侯宝林先生随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来到香港演出,由于先生早已是名震天下,于是,记者们都把闪光灯对准了他。首个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侯先生,您说的是普通话,香港主要讲广东话,您说的相声香港入能听得懂吗?若是听不懂,会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  相似文献   

6.
李萌 《理论视野》2013,(10):5-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等问题展开。那么如何看待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下一阶段应该如何逐步完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请他为我们解答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团结     
安替 《党政论坛》2013,(6):12-12
李瑞环一次访问香港,一位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8.
"末代港督""还能"顶"多久?本刊记者李大宏"末代港督"彭定康最近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顶着北风行》,其意是要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对抗到底。但人们要问:彭定康能"顶"多久?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看看他手里的牌便一清二楚了。先看看他的"祖家牌...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5,(4)
新年展望港澳回归工作──访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本刊记者随着1995年钟声的敲响,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已进入倒计时。在送旧迎新之际,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港澳回归祖国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香港回归终将实现英方阻挠未能得...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达510万人民币之巨。6月 15 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已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令人深思的是,1998年,即慕绥新走马上任沈阳市长的第二年,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有个目光如炬的记者,一眼看到慕绥新一身打扮,从头到脚都是世界名牌。一个月薪不过一两千元收入的市长,哪里穿戴得起这些重头货?于是,便把它刊登在香港报纸上。 果不其然。时隔三年,慕绥新栽了,不幸被香港记者一眼“看中”!你不得不佩服那位香港记者慧眼识“蛀”。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香港…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5,(17)
香港的明天取决于港人自己──香港各界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五周年本刊记者今年四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五周年。香港基本法将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新郑为民应急服务解百姓急难险事●本刊记者桂娟在日常生活中,当老百姓遇到急事、难事、险事等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时,该向谁求助?庞大重叠的办事机构分工细而又细,有难处该迈向哪个门槛?一些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办事推诿扯皮、有诺不践,该如何杜绝?河南省新郑市成...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临立会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本刊记者韩舞燕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产生,在香港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香港临时立法会便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香港临时立法会(简称“临立会”)成立于香港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成立以来,临立会为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平...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5,(5)
加强审判工作提高司法水平保障稳定发展本刊记者编者按:我国法治建设如何适应今天的形势?各类犯罪愈演愈烈,如何给予更有力的打击?对此,我国司法部门十分重视,新年伊始即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会议就如下几个方面作了部署——_今年全国法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加...  相似文献   

15.
汤华 《瞭望》1995,(11)
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谈:人事、机构改革新走向本刊记者汤华1995年,全国机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检验成果的标尺──转变各级政府职能方面有什么动作?跟进的130多万个事业单位的改革去向如何?国家公务员制度大规模推行中,对群众关注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和防止...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5,(24)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项怀诚谈加强和完善新税制执法工作本刊记者去年是新旧税制实现平稳过渡,新税制开始运转的第一年。全国税务系统为实施新税制、执行新税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的税收执法形势如何?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和矛眉?税务机关在加强和完善新税制...  相似文献   

17.
今年汛情与防汛本刊记者王晓光眼下汛期已至,海外已有传媒预测国内局部地区可能有大洪水,那么今年水情究竟如何,防汛准备工作进展怎样?记者近日走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气象部门预测: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大的汛情防汛部门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将全面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本刊记者云杉鄯宝红徐冰随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实施,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幅员广大的农村:正在走向市场经济的9亿中国农民,将如何承受人生风险?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中国将全面推广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经过几年的探...  相似文献   

19.
宋德福谈国家人事工作改革的新思路本刊记者汤华宋德福国家公务员制度能否如期人轨运行?对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有哪些改革大动作?新的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何时兑现?机关与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怎样起步?人才流动能不能“放而有序,活而不乱”?政府人事管理如何走向法...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8,(36)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日本国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记者: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您如何评价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大使: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20年前的1978年缔结的。当时,正处在冷战时期,日中两国跨越自由主义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