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丽君 《法制与社会》2012,(20):297-298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主体.残疾人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以应对供需缺口大、需求多样化、“全能政府”无力感等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借鉴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以及相关理论,浅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用,旨在推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实践,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和市场一道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因此,国内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前者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后者偏向理论研究。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发面、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及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服务提供方式从“制造”向“购买”的转移,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迅速成长。对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有效治理事关社会服务提供的最终效果,受到中国社会服务组织成长的国家依附型路径和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政府间的服务提供体制的影响,社会服务提供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正处在一个体制内的自我调整阶段。合同外包尤其竞争性招投标的创新实践,反映上级政府试图通过政策干预,抑制由体制内生的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管家关系;通过竞争性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拉开二者距离,引入委托代理关系,推进社会服务目标的稳固与实现。对A市公益服务招投标实践的分析表明,这种政府间的干预受制于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制度环境,效果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政府间的相关制度与资源配置格局。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成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纽带,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治理理论和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政府与社会都应为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应拓展自身的发展,以利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与借鉴: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我国正蓬勃发展。本文对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中形成的较为通用和成熟的做法进行比较,从而发掘对我国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单一的政府主导或公众参与的治理已经难以解决排污企业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论文提出一种"共享控制权"合作治理机制,从信任构建、控制权共享、治理效应三个维度对其作用机理及适用性进行了阐释,并用多案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中央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制度信任构建促使公众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排污企业共同在场;中央政府与公众共享包含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的控制权;生态环境部与公众共享控制权的合作治理是常态式共享,适用于对政治关联低、污染程度低的排污企业的治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与公众共享控制权的合作治理是运动式共享,适用于对政治关联高、污染程度高的排污企业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对非营利组织功能、性质、内涵、外延、分类、财产归属、运行、监管、政府支持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社会建设需要。建议我国未来采取非营利组织统一立法模式,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将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界定为非营利组织的根本性质及非营利组织外延的判定标准,将非营利组织分为法人型与非法人型、人合型与财合型、公益型与互益型,厘清法人型与非法人型非营利组织、公益型与互益型社会团体的财产归属差异,区分社会团体与捐助团体的治理结构,构建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机制,强化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政府支持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芳华 《行政与法》2003,(10):62-64
非营利组织是与政府机构和市场机制相平行的一种制度安排,作为制度安排,它同政府与市场一样存在着失灵。我国非营利组织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伴随政府职能转变而发展起来的,它自身存在资金、人才缺乏和组织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目前正面临社会需要非营利组织充分发展以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而非营利组织本身发展又难以为继的困境。由此,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使命、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制度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虎 《河北法学》2008,26(4):95-98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保障社会公益方面有弥补政府缺陷的"替代效益",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鼓励和促进公益事业,均从所得税法方面对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自身作了税收优惠的制度安排。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对捐赠人的税前扣除额,区分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不同性质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待遇,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监管。  相似文献   

10.
王素芬 《当代法学》2012,(3):95-101
福利社会化与福利多元化理论强调福利的提供应当由社会保障不同主体分担,由此使得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日渐彰显其重要地位。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可以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不同角度分析,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实现路径则具体包括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我国当下,为了实现非营利组织充分参与社会保障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立法明确赋予其参与的合法性基础、税收优惠与政策倾斜保证其参与的积极动因、厘清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规范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信息政府治理模式可大致归纳为网络自由主义、网络现实主义、网络管制主义和网络威权主义四种类型。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宜采取介于宽、严截然不同两级间的"中间型"模式,一方面承认政府治理网络信息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也强调政府之干预应恪守严格边界。为此,应从四个方面转变治理理念、创新网络信息政府治理的既有模式:从政府主导到网络企业与行业组织主导;从技术控制到德性善治;从直接强制、堵塞控制到间接威慑、合作疏导;从零散分治到综合协同。还需辅之构建与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分级制度、实名制制度、行政正当程序制度与主体制度等"一揽子"具体支撑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相对于营利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政府、捐赠人、社会公众等实现对非营利组织监督管理的基础。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尚未能够针对公益性组织和互益性组织、不同规模的组织做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双重管理体制下的双重信息公开有悖于效率的基本原则;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制度缺失且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而,应以功能优化为目标,在基本内容、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三方面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在基本内容上重点强化公益性和互益性组织、不同规模组织的分类管理;在基本途径方面完善税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的管理;在基本要求方面应逐步建立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制度并健全信息公开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极大地完善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制度。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包括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对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明确了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条件和程序。但税收优惠仅涉及所得税,其他税种尚未完善,实行税收优惠制度的主体未考虑大量的草根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执行效率较低,以及对营利性收入征税的困惑。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其次应通过信息公开加强监管,最后还要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土地不可再生性、在特定地域数量的同定性以及特定时间使用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资源成为所有者(或使用者)、政府和开发商共同需要的财产:用途的确定、产权归属的流向和产生利益的分配结构等制度与规则是否正义公平,成为衡量土地制度是否成功的判准;因为土地利用牵涉的当事人众多,触动的利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也就非常重大。而在现实生活中,失地农民和城市拆迁两大问题都聚焦于中国土地制度问题。为什么中国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利"遭受侵犯的频率如此之高?"权利"遭剥夺后被救济而恢复的成功率为何如此之低?究竟是土地制度中哪些缺陷导致了上述问题?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权利,其法律效力的强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效力达到何等强度,才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政府改革的推进,原来由政府包揽社会事务的做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政府不可治理问题的增多和政府失灵导致政府治理出现危机.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完善、合理的法治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支持倡导和监督制约的两大功能出发,根据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非营利组织在依法治国下所能发挥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末的“社团革命”后,非营利组织就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民间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合作或会成为二者实现发展突破的新契机.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增长迅速,然而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不长,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中发挥的作用缺乏认识.在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中,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的参与为该项目做了很大贡献,是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合作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增量不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不仅能够改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推进政府改革,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但目前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化保障机制缺失,自身力量薄弱,社会大环境有待成熟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通过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自身能力,提升公民意识等途径,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8.
资源提供者(出资人、购买人)对宗教活动场所主张所有权的问题,主要是出资或者提供资源是否就意味着出资人或者资源提供者能够取得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所有权。司法实践大胆创造,阐明了包括寺庙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和特征,提出了资源提供者(出资人、购买人)不取得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的规则,在个案中直接面对并解决了资源提供者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产权界定难题。需要在出资不取得产权规则的前提下从民事立法或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单行法的角度整体考虑解决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资源提供者的权利与义务、资源提供者与此类组织的关系以及此类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行为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社区治理中,公民有效参与是对基层民主制度的一种完善。现有的研究提出了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动力的三个视角:制度供给,自身利益与政治认同。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探讨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与上述三个视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调整后的公民社会指数(CSI)为分析工具,围绕结构、资源、环境和影响四个维度,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广州市D街道S老人院开展居家养老活动进行了微观个案分析,目的是把握研究对象的资源来源、生存处境、与外界的关系、实际发挥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真实状况。研究表明,S老人院和社会资源的互动不足,与政府部门则形成了民主型合作治理特征的合作关系,S老人院应加强与外部组织间的社会网络建构,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