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声》2017,(16)
<正>瓷板画是瓷亦是画,兼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艺术价值。瓷板画与纸帛等材质的彩墨绘画相比,具有独特的细腻质感,是高雅纯净的视觉艺术。瓷板画作者是制瓷家,也必然是画家,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瓷板画艺术大师相当不易,从瓷板烧制到画面创作绘制,颜料调制到再烧窑等,制作过程非常繁复,在烧制过程中也容易失败。瓷板  相似文献   

2.
高昌回鹘时期摩尼教绘画特征既源自于该教本身的哲学内涵与摩尼自身的艺术修养,又深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吸纳萨满教、佛教、印度教等多宗教及中原文化的审美思想。绘画类型主要分为壁画、插画、幡画几个方面,载体为寺院的墙壁、绢、麻等材质上,内容主要表现摩尼及众教士像、男女选民像、供养人像、神祗像以及装饰图案等。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西域本地原有艺术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3.
百花园     
我是一名残疾人协管员,也是一名听力残疾人。我酷爱民俗、手工艺品的制作,蛋壳绘画艺术就是其喜爱的一种。所谓蛋壳画就是将各类禽类的蛋(如鸡蛋、鸭蛋、鹅蛋、鸵鸟蛋)洗净,抽空蛋液处理干净,然后存其表面进行手工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使用独特的材质,在各种不一样大小的蛋类表面绘画。而日其绘画可人物、可植物、可山水、可花卉,题材广泛、小巧玲珑、独具匠心,再配以小小的红木材质的基座,播放一段优雅的古典音乐,那古风悠悠之气便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已。  相似文献   

4.
丹青感悟     
酷爱国画艺术的吴松淼先生,1965年生于浙江庆元。虽然刚逾“而立”之年,但已在中国画坛上驰骋了十多个春秋。 他自幼喜爱绘画艺术,喜游祖国名山大川。他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等,一一反映了祖国壮美河山、人杰地灵的瑰丽风彩。 年纪轻轻的吴松淼在绘画技法上有继承更有创新。凭着他一股执著探索和热烈追求的精神,并在返复绘画实践中,他深悟到艺术创作必须达到“情”、“理”、“术”三者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使自然物的具象美与人格的情感美同技法材质的抽象美和谐地融为一体。吴松淼在他的画作里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此同时,他还运用一些新的表现技法,使观者在其画作中能领略到诗意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情感问题是艺术的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则是实现艺术情感的基本方式与手段。艺术情感很多时候以隐喻的方式潜藏于艺术的隐喻表达中,隐喻既是艺术情感消退的表现,同时对艺术中隐喻的理解又意味着对消退的情感的复苏,在情感的复苏过程中,隐喻起着控制性的作用。因此,艺术作品对情感的表达离不开对隐喻的把握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肖谷,国家一级美术师,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新疆龟兹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及美术修复保护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品质生活     
《小康》2008,(8):102-103
李平——"民工日记"个人作品展在京举办职业画家李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诠释一种最基本的绘画理念:艺术表现真实的存在。他始终以一个旁观  相似文献   

8.
高蔚 《求索》2008,(8):128-130
诗性情感并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生命情感,而是心灵的意识活动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意象综合”,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创造性直觉融为一体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情感。它以直觉为基础,是一种直觉认识,是直觉的物化,并以意象创造为特征。它具有一定的结构,能赋予诗以艺术的形式感。它表现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意识本身的逻辑”。它的作用就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它的形式轨迹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之间,具有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希 《求索》2011,(11):109-110,127
审美直观性是艺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从古代岩画、音乐、绘画到当代影视艺术,艺术美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审美器官,是审美主体美的感受,可以说直观的审美伴随着艺术活动。“现量”理论由佛教唯识宗提出,是理解直观性问题的不二法门,音乐美学家杨昭恕先生将现量与审美直观进行联照,本文借唯识现量理论探讨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并从音乐审美角度对“把握现量之情境”进行重点讨论,由此将佛教哲学进一步引入理论美学范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原始主义绘画创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艺术思潮的纷繁变化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态,在西方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中,以藏族原始主义绘画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首屈一指,在此立足于中西艺术研究的比较主义视野,基于藏族原始主义绘画分析,从原始民族思维特征、原始民族精神生活、民族文化神韵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特别是原始主义绘画艺术的创作驱动和嬗变规则,揭示了民族性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根源。  相似文献   

11.
王晓高 《前沿》2013,(6):171-172
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起步于20世纪初,当时以林风眠、关良等为代表的留学画家为这一绘画形式的兴起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学习了西方绘画后提出的中西结合的艺术思想成为表现性人物油画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各种西方艺术理念的综合影响之下,中国的表现性油画走上了本土化、多元化的道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有了新的突破,更加注重精神意识的传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表现性人物油画具有丰富的写意特征,这一特征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力,也成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2.
陈新 《求索》2005,(1):170-171
传统的回归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使很多的人重新认识传统。新绘画的出现,具有富裕特征,又具表现力。新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地位的确立,标志着绘画艺术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张兵 《人民论坛》2011,(7):224-225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虽然在再现与表现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手段上有所不同,但古典诗词借助"绘画意象"构成语言,营造出了使我们产生丰富联想的"语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人画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形态所反映的种种特征,正由于此,艺术诗文才得以介入,在主体自觉、主体升华方面与绘画相得益彰。绘画艺术诗文包括古代咏画、题画及写赠画家的诗文;这些诗文或用叙述扩展来补充画面的不足,或用主观的感情和议论丰富绘画的内涵,巧妙而独具特色地与绘画联姻。  相似文献   

15.
肖巩 《今日上海》2010,(1):58-59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艺术家都以自己的艺术见解来诠释这一命题。画家李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二十年,以其具有创新意义的绘画语言和形式系统,表明其对艺术本质的诠释是“发掘人内心的内在真实情感的一种需求”。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的文艺观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始终站在主体角度来审视文学,崇尚"自我表现",推重艺术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注重从智、伦理、情感三个方面来品评文艺作品的价值。其浪漫派主观表现类型的文学理论批评有力地充实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的题画诗在扬州八家中首屈一指,是他绘画艺术的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他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其题画诗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表现在意境营造、性灵抒发、艺术创造等方面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0)
正光光彩的能量光彩的图腾光彩的文化光彩的资源光彩的发展光光波能量使动画成为梦幻空间是是创造影像视觉特效的最佳元素绘画是人类发挥想象记录生活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绘画艺术除了可以自然地反射出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外,同时也会随着画家们创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不一样而成为最具个人风格,而又能美化我们生活及彩绘他人思维的图腾元素。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影及计算机的时代,无论是肖像  相似文献   

19.
梁楷是南宋画家,他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融入到绘画理念里,创造了以"减笔"和"泼墨"为表现形式的新的绘画技法,他的"禅意画"有如神来之笔,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画法。他用写意展现人物、景象的精气神,让神韵尽展画面,以此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精神。他的绘画富有生命力,对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2006年10月25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经济界》杂志社主办的“女性、艺术、台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领导,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江丙坤及夫人陈美惠等台湾和大陆各界人士120多人出席开幕式。此次参展作品近70幅,均出自台湾女画家之手,作品主要以女性情怀、家庭亲情和人类关爱为主轴,展现台北人的思想生活与现代情感。“女性、艺术、合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张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