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相似文献   

2.
周宣辰 《理论导刊》2022,(9):123-129
青年集体记忆建构是凝聚青年群体力量,树立青年群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面对网络场域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视觉、情感、价值三重向度实现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视觉向度以短视频视觉修辞为路径,借助短视频的视听叙事书写、议程设置引导、符号意义建构,强调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实践作用;情感向度强调短视频的情感空间建构、情感动员建构、情感仪式建构、情感共同体建构,以实现青年集体记忆情感“连接——凝聚——认同——记忆”的发展演变;价值向度是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框架和内核,能够通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推动青年“强国一代”的记忆刻写。  相似文献   

3.
人生三境说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孔子也有人生三境说:“少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相似文献   

4.
周信芳往事     
施京吾 《各界》2010,(7):80-82
记忆中的一位票友,绰号“麒老牌”——先认得“麒老牌”,后才知道有个“麒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传统戏刚刚开禁,那时的戏迷能哼哼一段《空城计》都会让人侧目,而听到《碰碑》的时候更加感喟,  相似文献   

5.
潘洪其 《民主》2008,(2):42-42
岁末临近,媒体上流行做“年终回顾”、“2007记忆”之类的专题报道。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近日推出“盘点2007年”专题,其中有一个系列叫“2007年中国领导的狠话”(人民网2007年12月24日),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认真品评。  相似文献   

6.
李晓红 《党政论坛》2010,(12):44-4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7.
面壁与听歌     
时光匆匆,世事苍茫,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已近50周年了.面对近年日本某些从政者讳言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的侵略战争,甚至诬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捏造”,不禁感慨万千,悲愤无已.曾有年轻人问我:在这辗转动荡的八年流徙生活中,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回想良久:自己三次  相似文献   

8.
伏琛 《瞭望》1990,(46)
远在30年代,简又文先生已是国民党政府的“立法委员”,不过,人们只记得他研究过太平天国史事,还以“大华烈士”为笔名写过许多幽默小品,更使人迄今难忘的是他主办过文史刊物《逸经》;对于他究竟在“立法院”立过什么“法”,却一点儿记忆  相似文献   

9.
明人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处看见一首未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黄花即菊花,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当西风劲吹,群芳零落之时,唯独菊花抖擞奇葩,凌霜独开,王安石说西风吹落黄花岂不错误,于是信手续上“秋花不  相似文献   

10.
<正>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二○○三年七月十三日)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兴趣选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玫 《民主》2002,(10)
我有一种记忆,似乎每次高考季节总有一二亲友来同我商量,他们的子女应报考什么专业;而凡是来商量的人,又总有一个主要的着眼之点,即什么专业最有出路和前途。然而我的回答却总是只有一个:“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亲友闻言往往不以为然;有的还说“这不是兴趣主义吗”?于是,我就只能敬谢不敏了。“兴趣主义”从来就含有贬义,在过去如果碰在风头上还要受批判。然而兴趣在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历史最深沉的意义其实并不是保留什么,恰恰相反,它始终做着的一件事正是以它那最无情的时间形式,在不断地抹煞几乎所有的事物,抹煞人们的记忆。而那些抹不掉的东西,便意味着它有一种足以抵御历史巨大磨蚀的生命力。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合作医疗”是一个有四十多年记忆的名词了。与它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合作社”、“人民公社”等词儿,随着世事的变迁相继被人们淡忘。然而风风雨雨几十年,合作医疗模式却至少在我们所到的潍坊、招远、安丘、长清等市县再一次得到广泛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歌声     
我是个“音乐盲”,却爱听歌声。歌声是生活的翅膀,导引神思翱翔;畅游理想的境界,歌声是感情的流泉,净化心灵,激荡胸怀,歌声是动力,催人奋发向上,歌声里有诗,也有画。我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听过各种各样的歌声。因为是爱,就意味着选择。大凡经过记忆的筛选而留下的,印象总是深刻的。在我的记忆中,久久振响着的、难以忘怀的,其中有这样一支歌。那是十年前的夏天。我到江南的钢城采访,住在傍湖依山的一座招待所里,附近是钢铁工人的宿舍区。到达的当天夜里。我睡了一个高质量的好觉。沉睡,溶化了意识。简直是“夏眠”不觉晓了。但  相似文献   

14.
记忆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留存,记忆是自我与社会的根基,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附着与攻击之地。历史虚无主义沿着“什么记忆、如何记忆、谁的记忆”的逻辑进路,以历史记忆为“虚无”基础,借助历史记忆在时间、主体、性质层面的二重性实现在历史中的出场;以媒介记忆为途径,利用媒介记忆的建构功能进行记忆重置、赋魅、推送完成对历史的再生产;以个体记忆为指向,在个体记忆“客观化”中形塑主观的历史,在个体记忆具象化中生成抽象的历史,在个体记忆感性化中瓦解理性的历史,以达到虚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茹荻 《瞭望》1991,(35)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给孩子、家长和老师、儿童工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美好的记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但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往往不那么使人印象深刻。即如孩子们平时大量的功课、作业已经压得他们的肩头、头脑都很沉重,还有更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压在他们的心头,可是对此许多大人却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这个压在孩子心头的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我以为培养“乖孩子”的理论和做法就是要点之一。所谓“乖孩子”,顾名思义,就是一、“听话”:听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辈的话;二、“乖巧”;对大人柔顺、“识  相似文献   

16.
张东茹 《学理论》2009,(30):238-239
民间传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反映了一个民族曾有的民俗生活、习俗风尚。壮族铜鼓传说也是如此,它不仅反映了壮族民众使用铜鼓的相关习俗,而且也反映了人类及壮族先民曾经经历过的“人祭”、“食老”等古老习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完善.企业U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笔者完全赞同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说的“思想教育工利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是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的责任。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学会尊重人.真正理解人.切实关心人.才能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学会尊重人胡锦涛同志说:‘“做人。作不容易.但做好了威力很大”。企业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也主要是人.而人是能动的.有血有肉、有感知、记忆、思维、智力、兴趣、个性等。美国著名现代。…  相似文献   

18.
刘光生 《各界》2010,(11):27-29
提起当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今天的年轻人恐怕已经十分陌生,但对于像我这样上点年岁的人来讲,留下的记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9.
基诺族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山区。“基”是舅舅的意思,“诺”是后代,可称为“舅舅的后代”,也可叫做“尊敬舅舅的民族”。一九七九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基诺族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单一民族。有人口10284人,农业人口9585人,有7个村公所,45个自然村。农村改革九年来,基诺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发展商品生产的道路。摆脱了饥饿贫困,开始走向温饱和富裕。一九八七年全山区农业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诗人曾经写道:“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却是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却依然活着。”斯大林逝世已近40年了,却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了世界规模的政治家、学术界竞相追逐、热心研究的对象。不管是毁是誉,甚至等而下之的攻讦者,都不能不首肯:斯大林在世界政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实,斯大林不过是一位平凡的人、真正的人。他毕生最伟大的抱负,只不过要作一位无愧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