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在波黑越陷越深徐坤明在5月下旬北约空军再次轰炸波黑塞族和塞族军队将联合国维和人员扣为人质后,西方国家纷纷向波黑附近海域增兵。美国表示必要时将向波黑派遣地面部队,西方15国国防部长决定组建多国快速反应部队进驻波黑。这表明实际上巳出现了波黑塞族与...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多月来,波黑风云多变,举世关注.偶尔虽露和平曙光,但更多的时候是战争阴霾笼罩.这一切,与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幕前幕后的种种干预直接有关.美国在进行外交斡旋的同时,力主并已实行以武力打击波黑塞族,试图用这种双管齐下的手段打破波黑冲突久拖不决的僵局.北约对波黑塞族历时两个多星期的大规模空袭,实际上是美国一手导演和操纵的.担任北约南欧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国将军史密斯充当了北约空袭行动的总指挥.在北约飞机对塞族目标进行的3500多架次侦察、轰炸和监视飞行中,2/3是由美国飞机执行的.当北约的空袭因气候恶劣和遭到塞军地对空导弹的威胁而受挫后,美国竟然不顾国际舆论的指责,动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巡航导弹袭击波黑塞族目标.之后,美国又要向波黑派遣先进的F—117A隐形战斗机,只是由于盟国意大利坚决不同意为美机提供基地才被迫作罢.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波黑冲突三方在美国特使的调解下已在日内瓦达成和解原则协议,塞族已基本接受北约提出的停火条件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力主北约恢复对塞族目标的轰炸.  相似文献   

3.
8月30日凌晨2时,北约突然出动了数十架战斗机对萨拉热窝附近的波黑塞族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与此同时,部署在萨拉热窝附近伊格曼山上的联合国快速反应部队也对塞族阵地进行了炮击,与北约空袭相配合,形成空地夹攻之势.随后两天,北约空袭目标扩大到戈拉日代、图兹拉与莫斯塔尔等地.据负责指挥此次空袭的北约南方司令部司令美国海军上将史密斯称,北约对塞族百多个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并取得了“明显成功”.人们不禁要问,在波黑塞族已表示欢迎美国波黑和谈新方案之时  相似文献   

4.
王森 《瞭望》1994,(18)
贝尔格莱德电 继4月10日和11日北约连续两次对波黑塞族阵地空袭后,4月22日,北约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族军队立即停止对联合国保护区戈拉日代的进攻和炮击,必须在24日零时前撤至离戈拉日代市中心3公里以外地区,并把重武器撤至20公里以外,否则,北约飞机将对塞军阵地进行全面空袭。 北约的最后通碟使本来就紧张的波黑局势立即变得险恶起来。最后通牒是在联合国安理会4月22日晨作出关于要求塞族和穆斯林双方立即在戈拉日代停火并要求塞族立即撤军的决议后发出的。这一最后通牒得到美国、联合国乃至俄国的支持。一场灾难似乎即将降临到波黑塞族的头上。  相似文献   

5.
从8月30日至9月1日,北约空军总共出动了500多架次飞机,对波黑塞尔维亚族的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严重破坏了波黑塞族的一批防空、雷达和导弹基地以及指挥所、弹药库和通讯设施.这是北约成立46年来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行动.与此同时,多国快速反应部队也向30多个塞族目标发射了1000余发炮弹.北约采取这次军事行动的由头是8月28日在萨拉热窝发生的流血惨案.据报道,一颗炮弹在市中心爆炸造成37人死亡、85人受伤.联合国维和部队经过调查后认定炮弹发自波黑塞族阵地,但波黑塞族军方一再否认,并说这是波黑穆斯林使  相似文献   

6.
遥望波黑风云及走势谭东白自北约5月25日出动飞机连续轰炸波黑塞族首府帕莱以来,波黑局势骤然紧张。大国纷纷向波黑地区增兵,不断加强对波黑塞族的军事压力和威胁。波黑塞族态度十分强硬,针锋相对,继扣留联合国维和人员作为人质进行报复之后,又击落美国F-16战...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授权北约从4日10日起空袭波黑戈拉日代塞族阵地,使波黑局势骤然更加紧张。22日北约又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族24日前将其武装撤至戈拉日代市中心三公里之外,否则要遭到空中打击。经过连日来各方频繁外交活动和斡旋,联合国特使23日同波黑塞族领导人达成了停火协议。 人们从北约空袭戈拉日代到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得到了什么有益的启迪呢? 首先,确凿的事实说明:外界使用武力无助一国内部争端的解决,空袭并非灵丹妙药,也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据报道,波黑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云层的妨碍,使飞行员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技术,瞄准目标,先进飞机无用武之地。4月10日,美国两架F—16战斗机首次向塞族阵地投掷4枚炸弹,结果其中3枚没有爆炸。还有一颗误投到戈拉日代市中心,造成穆斯林族居民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飞行员若是低空飞行,又使飞机极易受到伤害。法国一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在15日第三次空袭中被地面炮火击伤。翌日,英国一架“鹞”式战斗机被塞族部队导弹击落坠毁。  相似文献   

8.
布鲁塞尔专电 11月21日和23日,北约空军出动数十架战斗机,三次对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的塞族武装实施大规模轰炸,摧毁了克境内乌德比纳机场、波黑境内奥托卡导弹基地和塞族其他军事补给设施。这是前南危机以来北约对塞族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空中打击,也是  相似文献   

9.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俄罗斯的态度,对波黑塞族进行长时间大规模轰炸,同时加紧向中东欧地区的军事渗透.西方大国在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损害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削弱了它在中东欧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外交部门表示了不满,国家杜马更是对外交政策提出了严厉指责.俄罗斯外交的困惑和走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国际要闻     
《瞭望》1995,(24)
国际要闻(5月29日─6月4日)波黑局势更趋紧张自北约飞机5月25日、26日空袭波黑塞族军事目标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5月2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莱克宣布,美国已派出一支由2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组成的快速反应特遣部队前往波黑附近的亚得里亚海...  相似文献   

11.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7)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闭幕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95年度首脑会议8月28日在约翰内斯堡闭幕.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指出,南部非洲已进入和平与稳定时期,各成员国应抓住时机发展经济.会议通过决议,接纳毛里求斯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第12个成员国.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立于1980年4月,成员国人口为1.2亿,国土面积约占黑非洲1/3.波黑塞族议会接受美和平方案波黑塞族议会8月29日决定接受美国最近提出的和平解决波黑危机的方案.议会发表的一项公报说,波黑塞族议会“欢迎美国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波黑冲突的和平倡议”,并“准备签订持久与公正的和平协定”.南政府和波黑塞族就和平解决波黑危机达成协议波黑塞族领导人和南联盟领导人8月29日就和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专电 前南危机象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俄与美及其盟国之间既对抗,又合作的复杂关系.调解波黑冲突一直是莫斯科的外交重点之一.俄坚持在联合国范围内政治解决冲突,反对外部势力武装干涉巴尔干内部事务,主张平等对待冲突各方,反对对塞族采取军事行动,力争取消对贝尔格莱德的制裁,俄利用在巴尔干地区的传统影响,为调解冲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年曾说服塞族接受国际和平计划,成功地阻止了北约对塞族的空中打击.然而,今年以来,莫斯科的外交努力却连遭挫折,影响政治解决前南危机的声音日渐减弱.最近,俄罗斯与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关系因北约大规模轰炸塞族而陷入了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以来,波黑比哈奇危机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大国围绕此危机展开的激烈较量。 尽管今年7月俄罗斯曾同美、英、法、德一起提出五国联络小组波黑和平版图计划,并向南联盟和波黑塞族施加压力以落实这个计划。但是,它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取消对波黑穆斯林武器禁运,对美国主张扩大空袭波黑塞族规模也表示强烈不满。俄外长科济列夫11月28日访问贝尔格莱德,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举行会谈,强调既然在美国的撮合下,波黑穆克联邦可同克罗地亚结成邦联,波黑塞族也应享有同塞尔维亚组成邦联的平等权利。12月2日,俄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支持的关于把南斯拉夫的制裁延  相似文献   

14.
波黑塞族8月底全民公决最终结果表明,96%的塞族公民拒绝接受5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版图划分方案.此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已发山最后通牒:如果波黑塞族到10月15日还没有接受这个和平计划(其核心是版图划分方案),将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取消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即使联合国安理会不予支持,美国也将单方面采取行动.法英两国认为,取消武器禁运意味  相似文献   

15.
贝尔格莱德专电 迫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下,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7月19日正式宣布辞去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和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两项重要职务,从波黑政治舞台上消失。贝尔格莱德报纸评论说,波黑塞族与西方玩的一场长达半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就此结束。 卡拉季奇辞职的消息是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在与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长达10小时的通宵会谈后于7月19日上午在贝尔格莱德宣布的。霍尔布鲁克在宣读一份有卡拉季奇签名的辞职声明时说,“卡拉季奇宣布他将立即和永远退出所有的政治活动,并从  相似文献   

16.
近来,美俄在波黑维和、北约东扩、裁减军备等问题上争吵不休,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俄双方矛盾日益增加,它们表明俄在世界事务中对美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了.近来,美俄在如何实现波黑全面和平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新的较量.10月6日在美国威廉斯堡闭幕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派遣一支以北约为主、多达6万人的多国部队前往波黑取代目前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其中一半来自美国,由北约统一控制和指挥,以监督停火和制止违反和平协议行为.北约允许俄参加多国维和部队,但是,如果俄不愿接受北约统一指挥,则只能给俄罗斯部队某些与军事行动无关的任务.但是,俄罗斯认为自己为调解前南地区冲突所作努力比西方任何国家都要多,俄主张同北约建立联合维和部队,由北约将军和俄罗斯将军共同指挥或轮流指挥,多国维和部队应根据协商一致的计划行动,部  相似文献   

17.
正当波黑塞族对5国解决波黑危机和平方案一再要求修改,并坚持要对此方案举行塞族“全民公决”的情况下,南斯拉夫政府于8月4日决定断绝同他们的一切政治和经济联系.这一决定使已处于外界巨大压力下的波黑塞族处境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8.
未羊 《瞭望》1994,(47)
11月11日,美国不顾其北约盟国的强烈反对,单方面宣布停止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这是美国从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向塞尔维亚族施加的更加强大的压力。波黑内战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更为激烈,从总趋势看,塞族的处境很不妙。 在90年代初的国际政治大风暴中,除苏联外,南斯拉夫受到的冲击最猛烈,它分裂成5国: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黑。其中,波黑又三族分争,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穆斯林争夺地盘,内战因此而起。但在今年2月之前,美国并未积极插手波黑问题,主要由与波黑地理上靠近、关系也更密切的欧洲国家在那里活动。2月以来,美国一反常态,积极干预起来,其中奥秘,虽局外人亦不难窥出一二。  相似文献   

19.
钱楠 《瞭望》1997,(30)
波黑局势需“冷处理”7月10日,北约驻波黑多国维和部队开展了代号为“探戈”的捉拿战犯行动,一名塞族人被击毙,另一名被俘。此后不久,海牙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判处一名在押的塞族人20年监禁。这两起事件在波黑塞族各界引起强烈不满,对波黑和平进程的影响看来是事与...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2月14日正式签署波黑和平协议以来,有关各方执行协议的情况犹如在波黑陡峭的山道上长途跋涉的汽车,行走迟缓,险象环生。 “到目前为止,情况良好”,这是北约官员在形容当前波黑局势时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从波黑战场的变化看,情况也许如此。去年10月份停火后,波黑冲突各方没有再发生新的大规模流血冲突。按照波黑和平协议的规定,波黑穆克联邦和塞族武装在1月19日之前必须在波黑全境脱离接触,形成一条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