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王昆报道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减缓,那么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由什么推动呢?在历经了亚洲经济危机10年之后,这一地区是否又将再次在经济震荡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呢?亚太地区是否已经学会了在高油价下生存?中国给亚太地区的贸易国家们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不断上升的油价,  相似文献   

2.
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电、缺水、缺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什么叫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在已经不是我们需要选择道路,而是我们必须寻找出路的时候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国民经济体系,既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缓解资源危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丕 《阵地与熔炉》2000,(5):24-24,64
从1997年10月至2000年7月,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已连续出现了两年零10个月的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也已连续出现了两年的负增长(从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对这一现象应当怎样认识呢?它是不是通货紧缩呢?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吸收外资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即将加入WTO ,对外开放从领域到规模上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时期里 ,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监管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将发生哪些转变呢 ?工商行政管理如何主动地适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呢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对昆山市进行了实地调查。之所以选择昆山市作为调查的对象主要基于如下两点考虑 :(1)昆山 ,作为一个县级市 ,在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不利的情况下 ,选择了走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昆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  相似文献   

5.
政治稳定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怎样才能求得政治的长治久安呢?或者说,政治稳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 首先,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要求得稳定和巩固,必须适合经济基础,从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国家权力对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但毕竟不能最终决定经济,不能任意支配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更不能长期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最终决定政治,社会最终决定国家。“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马恩选集》第3卷,第223页)。这是一条历史法则。可以说,政治是经济必然性的执行者。政治适应经济发展,则稳、则兴;若阻碍经济发展,则乱、  相似文献   

6.
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是我们实现民族腾飞的关键,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总是一个主导角色,政府的行为举措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力今非昔比,这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那么,政府所起的作用有哪些?应避免怎样的倾向呢?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物价变动,是经济生活的一个热点问题,倍受各级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关注,1993年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年,价格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较大的步伐。那么,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物价变动趋势怎样?需要采取什么对策?本文就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1)从我国经济的大环境看,各地抓机遇、求发展的热情不减,有些地区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为这些计划作了充分的准备,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对经济发展也投入了极大的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建设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阻力,如不扫除或减轻这种阻力,经济建设推进就会受到影响。怎样去解决这些经济建设中的阻力难题呢?我认为政协可利用民主监督职能协助解决这个问题。政协民主监督又怎样才能在经济决策实施中起作用呢?首先,必须弄清政协监督职能及其宗旨和方法,把民主监督与当地经济建设活动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起到应有的作用。政协与人大的监督不同,人大是法律监督,重在法律的执行实施,而政协是民主监  相似文献   

9.
人生观里的根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怎样对待社会,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这些是每个人天天要碰到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主要的又是“利益”问题,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指的是什么?假如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发生矛盾,我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个变革必然要引起整个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动。人际关系作为个体迈入社会、从事社会生活最为密切的一类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着重大变化。那么,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现阶段人际关系的变化呢?这种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呢?对此,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主要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几位青年研究人员编写的《今日台湾100问》,已于1988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汇集并解答了100多个人们普遍关心的今日台湾各方面问题,如:台湾经济是怎样“起飞”的?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何在?“美援”对台湾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台湾农村有没有地主?第一次“土改”后为什么又提出第二次“土改”?台湾为什么会有75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新台币升值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台湾当局既宣布解除“戒严令”,又提出“国安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国民党对大陆采取哪些政策?“台独”的主要论调是什么?在台湾有没有市场?台湾还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乌格 《中国减灾》2011,(7):40-43
申剑丽("21世纪经济报道"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中国政府救灾平台做了60年,还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建立我国社会组织自己的救灾平台,还是个新东西。万里长征总要走出第一步,我们现在就是第一步。首先,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平台怎样跟政府对接·汤老师,您觉得在这个平台当中,谁发挥统筹的作用呢?汤敏(友成常务副理事长、"友成大学(筹)"校长):这个要具体分析。我们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3.
对于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外的个人物质利益,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这一点大家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物质利益,有些党员却认识得不那么清楚,处理欠妥,影响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形象。那么,共产党员应当怎样对待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物质利益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洪流席卷着中华大地。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以其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有人说,广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而爱国统一战线对保证“人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东省的统战工作是以怎样的思路,团结朋友,凝聚人心,不断开拓新局面的呢?1995年11月底,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前往广东省采访了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肖耀堂同志。  相似文献   

15.
关系网络和儒家文化对华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观点 ,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从实证研究来看 ,华人社会里的确存在着关系网络 ,关系网络表明了社会结构 ,而其中又内涵着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底蕴。华人关系网络影响了生产要素的配置 ,也影响了华人企业的组织方式。华人关系网络是以血缘、地缘、学缘和业缘等纽带连结起来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关系和经济理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国情的基本内容之一。怎样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从经济增长的总量看,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 经过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我国已经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改变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从1950年到1989年,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管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重要社会建设任务,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工作应该如何去创新呢?社会管理创新体制下的青年参与又是怎样的呢?共青团应该怎样组织青年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参与呢?结合广州共青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又有什么新思路呢?为此,本期前沿探析栏目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管理者,共同就以上种种问题进行探析。本刊将以下四篇短文,呈现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增速换挡期调整阵痛期政策消化期尽管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风险,但只要我们谨慎从事、沉着应对,把握好宏观政策的时机、节奏、力度,就可以战胜困难,渡过转型时期的"坎"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基本宣告结束,开始进入转型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那么,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怎样爬坡过坎呢?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换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为抵御其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十项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那么,这项举措对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在执行这十项措施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为此,我们特约辜胜阻、郝如玉、乌日图、郑功成、蔡昉和吕薇六位委员撰文,作为经济界的知名学者,他们对经济形势的观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20.
“条件”是一个极古老的哲学概念,远在二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就出现了有关条件的论述(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77页)。同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条件概念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如何理解“条件”这个哲学概念?它是怎样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对待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条件呢?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唯物辩证法条件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