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社会运动理论在学术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其为数不多的相关论述,为其在社会运动理论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从其演进过程来看,致力于构建新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具有分析框架上的演进性、研究视角上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和理论场域上的社会批判性等特点。基于“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历史演进的过程来把握其理论建构和框架变迁,基于批判理论的场域来理解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新社会运动的价值定位,以及置于新社会运动理论的学术阵营来探讨其与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区别、与其他新社会运动理论家的观点异同,对于全面和客观评价哈贝马斯社会运动理论的学术贡献,乃至窥测其整个理论大厦的框架变迁及其学术影响力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巴黎"五月风暴"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新型社会运动,具体包括生态运动、学生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同性恋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利益诉求各异的群众抗议运动。随着新社会运动日益成为西方社会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其成为西方学界广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三个维度:一是将新社会运动视为运动实践事件本身展开研究;二是将新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分析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三是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方法加以探索,找寻研究新社会运动的规律和方式。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不同程度地关注新社会运动这个学术领域,但总地来说,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两种范式尽管在时代背景、结构根源、运动性质、运动目标、运动主体以及组织和斗争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在总体性分析、结构主义路径、资本主义批判、解放主题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理论传承和亲缘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由马克思主义者向左派韦伯主义者的转变,虽然他的新社会运动概念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决裂的策略价值,但它同时意味着对社会运动预先进行错误的二分,这会导致一种概念上的束缚。鉴于当代社会运动中“旧政治”和“新政治”的彼此共存,将两种范式的理论解释优势结合起来,建构一种整合的社会运动理论来为当代社会运动提供更好的阐释则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4.
黄靖 《同舟共进》2010,(10):21-22
对于近期的罢工事件,应清醒地认识到两点:一、它不是以政治价值和理想为目的的政治运动,而是为争取利益和权利的社会运动;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以利益和权利为基本诉求的类似事件是必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世界劳工运动呈现出新镜像,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释放出与新社会运动接合的某种信号,且这种政治景观仍在持续发展。而新社会运动正是从劳工运动的母体中孕育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运动形态。新社会运动所关心的问题、所关注的领域在本质上与传统劳工运动的政策目标是相通的,只不过两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式上有所区别,新社会运动善于聚焦某个具体的领域或议题,而劳工运动关注的是总体性目标的宏大叙事。二者的交集是在本质上都主张解决受资本主义所异化的问题和领域,只是在问题的深度、广度、层次等方面各有侧重。劳工运动能否扭转运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正视并处理好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未来社会主义运动必须正视新社会运动所揭示出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矛盾和新冲突,找寻二者接合的契机,从而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未来,使新社会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展为社会主义变革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一场学生运动。战后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运动是一次文化变革运动,从解放人性的角度上看,它在与文艺复兴对话。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的希望,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变革,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向后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马玉玲 《中国减灾》2013,(10):48-49
近20年来,伴随着灾害的多发、频发、重发和灾害风险形势的加剧,灾害评估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出现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减灾规划或规章制度中。尽管有些表达还不够明确,但从这些政策法规条款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灾害评估对于防灾、备灾、减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的支撑作用正逐步显现且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郭松玲 《中国减灾》1992,2(3):25-27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最新反映。而灾害的发生又通常影响或改变着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所以说,灾害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灾害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对于收集、整理、认识、利用它,正确指导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盛行,关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界对于社会运动的研究主要分为美国实证主义路线和欧洲历史哲学传统路线。研究范式也多有不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理论研究传统:一是"政治过程"理论传统,该理论从资源动员理论中发展而来;二是"新社会运动"理论传统。而且伴随着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成熟,社会运动的制度化也开始形成;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社会运动的全球化也日渐凸现;与此同时,社会运动也朝着非抗争化之路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在一系列社会力量的推动下才逐渐形成的,推动这一运动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是反血汗工厂运动、消费者保护运动、环境保护运动或可持续发展运动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开始,通过跨国公司的商品供应链传到中国的。西方国家政府及社会力量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对推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治安灾害事故出现持续上升态势。治安灾害事故不仅有它自身的规律 ,而且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既涉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 ,也涉及生产力和生产手段的发展水平。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现阶段治安灾害事故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分析其发生的社会原因 ,对于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加强社会控制 ,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讲的灾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灾害。这是一种社会无力抗拒、非人力所能避免和控制的状态;二是治安灾害、事故。这是一种社会自我运行过程中非常规事件。根据一切偶然现象都内含必然法则的规律,探求灾害生成的内在必然性,有效地预防和阻止灾害的发生,控制、缓和和减少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便是灾害管理的意义所在。 当今世界,由于地球变异,天体活动加剧,人口迅速膨胀,经济与高技术的密集发展,加之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3.
作为21世纪西方社会新社会运动的两种面孔,“占领”运动与反全球化运动在运动爆发的深层原因、内在构成机制以及影响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与反全球化运动相比,占领运动在运动爆发的宏观经济背景、运动的具体目标、运动的暴力性质以及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未来西方新社会运动将以一种“美丽的抗议”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对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心理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灾害影响的经济维度,也要关注灾害影响的社会维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汲取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应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水灾打击下的两湖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勤 《求索》2006,(10)
1931年和1935年,湖南、湖北发生了特大水灾。两次水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系统,影响了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在水灾的摧残下,大量人口伤亡,灾民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也不复存在。许多灾民侥幸逃脱了洪魔,却逃不脱随之而来的饥饿、寒冷、疾病的折磨及困扰,他们又不得不流落四方。灾害成为灾民流离的直接推动力,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本文分析两次水灾对两湖地区民生的影响,从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破坏性,唤起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移民通史的一个特殊时段.20世纪的移民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呈现出十分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剖析与研究这个世纪移民运动特征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移民通史的研究以及认识中国社会内在发展规律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微政治”蔓延挑战中国治理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广兵 《人民论坛》2012,(18):54-55
微政治的出现使得普通个人真正第一次脱离束缚、发现自我、登上社会政治的舞台我们已经浑然不觉地步入"微政治时代"2010年末,以突尼斯革命这一"蝴蝶效应"为发端,一场席卷中东、北非的大规模社会政治运动不断蔓延,这场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展现了与以往历史上社会运动的不同特点。在这一运动中,以年轻群体为主体的青年一代,无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60年代后期蒋介石在台湾发起的一项社会改造运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且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背景.该运动对台湾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宗峰 《前沿》2014,(21):18-2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巴黎“五月风暴”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新型社会运动,其最主要或相对成熟的具体形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生态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反经济帝国主义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等。这些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绝非偶然现象,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其中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新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我国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厂大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领导农民先后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在实践过程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急过快,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平均主义,在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此,自5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各地不断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