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勤政廉政,就要反腐倡廉,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搞好法制建设。廉政的对立面是腐败。腐败是指政治权力的运用违反了法律准绳,背离了人民的利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自己或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从政治学角度讲,腐败是指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以及组织、机构、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政治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涉及制度、道德、经济、权力、文化等多  相似文献   

2.
精神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出于自身的既得利益,滥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权力,获取或出卖各种精神利益的行为。精神腐败是宗派主义的根源,并且容易导致物质腐败和其它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遏制精神腐败,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强化人格教育,还要从制度上预防各种腐败行为和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3.
“法人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和特点所谓“法人腐败” ,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 ,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 ,在法人意志的支配下 ,并以法人组织的名义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它腐败行为。“法人腐败”是一种不同于“个人腐败”和“群体腐败”的特殊腐败现象。1、在腐败主体上 ,法人腐败的主体是法人或其它合法社会组织 ,主要是公有制法人组织 ,尤其是公有制“特殊法人”(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组织 ;2、在腐败…  相似文献   

4.
从源头治理腐败,是一个集法律、经济、道德三大支柱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贪污腐败探源 什么叫“腐败”,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报酬(像贿赂)引诱政府官员违反职责的行为”。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腐败”定义是:“因涉及私利(个人的、家庭的、私人帮会的)而以钱或以权谋私,致使公职人员偏离其职责的行为,或由于图谋私利而触犯法规的行为。” 历史上,“腐败”这一概念指政治上的行为,又指性方面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权力腐败的危害权力腐败也称政治腐败 ,是指公职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即以公共权利换取私人利益。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变。所谓公共权力是指维护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设定的权力。设定公共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经济价值。说的通俗一点 ,公共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但是 ,公共权力一旦私有化 ,就会使国家财产和社会资源悄悄地 ,源源不断地变为私人占有物。政治上的公权私用必然导致经济上的公财私有。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变成了代表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个人或小集…  相似文献   

6.
诉的利益是指运用诉讼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权益救济的必要性,其消极功能在于限制原告滥诉、消除被告无端应诉和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其积极功能表现为促进实体法上未得到明确肯认的权利和利益的形成。诉的利益所具有的这种积极功能与现代服务行政条件下行政法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进而也为行政公益诉讼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事实上,通过对起诉人是否具有诉的利益进行衡量和判断还可以有效防止行政公益诉讼中可能的滥诉。  相似文献   

7.
论立法腐败     
立法腐败是指掌握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立法权限或职务之便,为特定族群、团体、或个人牟取经济、政治及宗教利益的行为或现象;或指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立法权力的行为.立法腐败是法律制定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立法腐败的戍因是立法权力的滥用和异化、司法审查的缺失.遏制立法腐败的对策是民主立法、立法公开、司法审查、提高立法技术以及立法权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8.
成本理论与反腐败策略李泽明当前,腐败与反腐败斗争起伏剧烈,并为社会所瞩目。本文试运用犯罪成本理论,探索腐败与反腐败的客观规律,以求确定反腐败的宏观和微观策略。一、腐败成本和反腐败成本及其收益分析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行为人因实施腐败行为所承受的精神性、物...  相似文献   

9.
腐败指的是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违反公认的道德、纪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和现象,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异化。根据权力异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腐败的模型:宪政国家下的腐败模型、专制主义下的腐败模型和转型期腐败模型。要遏制腐败现象,防止权力异化,促使权力的行使具有正当性,最为根本的办法乃是宪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支配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就我国而言,应从廉政教育、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法治建设等四方面着手,使公共权力拥有者不想、不必、不能、不敢通过公共权力泛化去腐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界定及反腐倡廉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是指担任公职的少数人,利用执掌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职权谋取私人利益的行 为。我国的腐败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公安监管场所警察腐败主要是指公安监管场所警察滥用职权向被监管、羁押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收受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活动。公安监管场所腐败形成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呈多元化趋势。公安监管场所腐败原因主要是监管场所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警察综合素质较低下和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有效治理公安监管场所警察腐败,必须完善监管场所监督机制和加强监管场所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不同的国家因文化背景和法律差异等诸多原因对腐败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腐败是指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行政性腐败主要指的是通过向政府官员提供非法的、秘密的个人报酬的方式来影响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扭曲现行法律、规则和规章的执行。本文主要探讨行政腐败的原因、行政伦理责任的确立对扼制行政腐败的意义及行政伦理责任的培养途径。(一)行政腐败的原因错综复杂。如果从行政权力和行政活动的运行特点来看,以下一些因素可以看作是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1.行政权力的扩张是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孟德斯鸠说,…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各地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笔者认为,腐败的成本低、风险小,是腐败分子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提高腐败成本,加大打击力度,使腐败成为一种高风险、高代价的行为,让搞腐败的人不但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而且在经济上无利可图,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腐败成本是指腐败分子搞腐败所丧失的利益,提高腐败成本,就是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给予腐败分子严厉制裁,使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笔者认为这里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公职人员的经济待遇,使…  相似文献   

15.
腐败资产追回是指通过国际或区际司法协助重新追回转至境外的腐败犯罪所得及收益。国际范围内腐败资产外逃现象猖獗,严重危害各国政治、经济秩序。各国加强合作,积极运用腐败资产追回的传统途径及创新途径,取得一定成效。但腐败资产追回也存在诸多现实性障碍,应当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并代表党中央发出雷霆之声:“在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然而,从1993中纪委第二次全会部署加强反腐败斗争至今,腐败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有的还在滋长蔓延。各种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既与诱因、机会和成本等密切相关,根本上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加强预防制度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着力构建抑制腐败诱因、减少腐败机会、增大腐败成本的相关制度,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切实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正>“腐败”一词的原意是指有机物的腐烂、变质。而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腐败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指那种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仅侵害着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是困扰统治者的一大难题,成为历代国家政权衰亡的催化剂。正是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的需要,自古以来,中外各国都十分关注反腐防变。毛泽东在建国前,即提醒大家预防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更是多次强调惩治腐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从江总书记的论述可以看出:贪污腐败与剥削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剥削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贪污腐败是凭借职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两者都属于不劳而获性质。区别仅在于:剥削是“合法”的不劳而获,贪污腐败是非法的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通俗的讲就是腐败,它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蚀、破坏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突出抓好思想、制度和监督制约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构筑不想、不能、不敢三个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行为。销售企业基层"微腐败"主要是指企业员工违反制度规定、个人违规违纪,利用公司业务渠道、岗位职权、机会等谋求私利的行为。基层"微腐败"问题虽然小,却能给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造成极大影响。文章梳理了基层"微腐败"现状及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展有效治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做实思想教育、强化制度执行、严格监督检查、坚持从严处理、做好廉洁表率、强化警示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