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丰 《公民导刊》2009,(6):39-40
新《重庆市信访条例》从2009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条例的很多新规定将有助于纾解"信访结扣",构建和谐社会。八年前,重庆市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信访条例》;八年后新版《重庆市信访条例》在新的形势下登台亮相。弹指一挥间,新版《重庆市信访条例》较之旧版《重庆市信访条例》出台的背景,已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信访试验     
《小康》2010,(5)
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信访条例》届满五年。第一部信访条例在1995年制订,十年之后的2005年,在信访高峰期国务院重新修订了《信访条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信访工作者坦言,《信访条例》中的若干规定已经滞后于现实,那些不合时宜的条例正在困扰  相似文献   

3.
刘彦昆 《小康》2010,(5):30-34
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信访条例》届满五年。 第一部信访条例在1995年制订,十年之后的2005年,在信访高峰期国务院重新修订了《信访条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信访工作者坦言,《信访条例》中的若干规定已经滞后于现实,那些不合时宜的条例正在困扰着信访官员。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将于二○○五年五月一日开始施行。为什么要修订《信访条例》?新的《信访条例》有哪些新的内容?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信访条例》?本栏目特组编了几篇文章,希望能对各地各单位做好信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胡盛仪 《政策》2005,(4):23-25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将于二○○五年五月一日开始施行。为什么要修订《信访条例》?新的《信访条例》有哪些新的内容?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信访条例》?本栏目特组编了几篇文章,希望能对各地各单位做好信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泽夫 《政策》2005,(4):20-23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将于二○○五年五月一日开始施行。为什么要修订《信访条例》?新的《信访条例》有哪些新的内容?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信访条例》?本栏目特组编了几篇文章,希望能对各地各单位做好信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国务院《信访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信访条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了保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维护信访秩序的重要立法目的。它的颁布对推动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畅通信访渠道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畅通信访渠道”这条主线。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就必须从信息公开透明、渠道高效便民、人员诚实守信等多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依法、文明办理信访事项。要从体制、机制、职能上去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1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信访条例》,该条例已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负责人日前就《信访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问:这次《信访条例》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这次《信访条例》的修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认真总结1995年国务院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为及时总结交流各地实施《信访条例》的经验,研究和探讨当前我省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信访条例》,省信访局和省人民政府公报社联合举办这次全省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工作座谈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信访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各地、各单位将介绍和交流贯彻实施《信访条例》的经验;省信访局和省政府公报社的负责同志将作发言。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交流,深入研究探讨,着力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2月1日,《湖北省信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去年5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后,全国出台的首部省级地方性信访法规。条例在起草过程、保护信访人权利、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等方面呈现不少亮点。2005年初,省委提出研究制定《湖北省信访条例》,并写进省委关于建设和谐湖北若干问题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根据这一立法建议,及时将该条例的制定列入立法计划。条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先后赴江苏、上海等省市及黄冈、黄石等市县进行立法调研,并将条例草案在《湖北日报》和省…  相似文献   

11.
<正>一、修改背景为规范本市信访复查复核、核查终结工作,按照《信访条例》《上海市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市政府于2014年制定了《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以下简称《复查复核办法》《核查终结办法》),对信访复查复核、核查终结工作做出细化和规范.《复查复核办法》《核查终结办法》实施已有五年,部分内容与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信访领  相似文献   

12.
省情     
《今日浙江》2006,(9):62-62
国务院《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与《条例》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信访事项终结办法和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了疑难信访听证会制度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终结了一大批信访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新疆人大》2011,(4):43-46
深圳:不服信访处理可开听证会近日,《深圳经济特区信访条例(草案)》正式提交广东省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审议。《条例》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信访工作都纳入其中予以规范调整。同时,《条例》将信访专门机构定位于深圳市的特设机构,而不是内部机构,以求减少各系统、各部门信访机构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信访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信访条例》)是2005年获得通过的第一部重要法律法规,5月 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出台平息了此前各界对于信访改革的种种争论,传递了革新信访制度,使信访制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信号,同时,从立法上进一步肯定了信访制度的积极作用。虽未对旧条例做出制度性的大手术,只是从规范的角度做了修改,但新条例仍然有不少亮点——“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信访条例》的核心原则,“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信访人”也从原来的普通条款提升到总则中,这是从未有过的改动。信访是宪法赋予公民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相似文献   

15.
他山之石     
深圳:不服信访处理可开听证会近日,《深圳经济特区信访条例(草案)》正式提交广东省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审议。《条例》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信访工作都纳入其中予以规范调整。同时,《条例》将信访专门机构定位于深圳市的特设机构,而不是内部机构,以求减少各系统、各部门信访机构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5,(10):18-19
信访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信访问题处理层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对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监督力度不够;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1月1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从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与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部《信访条例》相比,新版《信访条例》有很多新意。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学者就信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一个信访模式改革的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加深广大读者对信访制度及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学者就信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一个信访模式改革的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加深广大读者对信访制度及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对信访制度改革争论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学者就信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一个信访模式改革的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加深广大读者对信访制度及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公安法制     
1.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呈现六大亮点通过信访向有关国家机关及领导反映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赋予了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便于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