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备案是一个实践性概念。从实在法角度来看,行政备案是指有关个人和组织,依法将规定事项的情况及有关材料向行政机关报送,行政机关依法对其进行认可、公示或审查存档的一种行政行为。行政备案可分为许可性行政备案、确认性行政备案和监督性行政备案,内部行政备案和外部行政备案。对行政备案类型制度特征的研究表明,行政备案法治化应根据行政备案的不同类型,针对存在问题来推进。  相似文献   

2.
行政备案是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其产生背景是政府所主导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备案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在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行政备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备案的使用过多,覆盖面过宽。行政备案制度指导原则缺失,价值指向不明确。行政备案行为不规范。行政备案制度建设滞后。完善行政备案的措施主要是:厘清行政备案的内涵,准确区分行政备案与行政许可。重新认识和明确行政备案的价值指向,要立足于规范和限制公权力,坚持消极行政和合法行政这两个具体的价值指向。对现行行政备案进行清理和规范。加强行政备案的制度建设,尽快制定和实施《行政备案法谚。  相似文献   

3.
对抽象行政行为予以合法性审查是现代文明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制度。我国应当确立和完善权力机关的审查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审查监督与司法审查监督相结合,预防性与事后性审查监督相结合,主动性和被动性审查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批准制度,建立预防性与事后性监督相结合、预防性为主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附带性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撤销制度及其具体的程序规范,完善行政复议中对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和程序规定,完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建议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法规审查备案室的设立并未标志着中国违宪审查机制的正式启动,而是表明: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体制,采取适合国情的稳妥的监督模式才是关键。本文从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走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全面认识宪法监督在我国宪政建设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把握住现有体制下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试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问题在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 ,本文首先通过对行政行为构成要件的分析 ,把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行政立法行为排除在抽象行政行为之外 ,从而界定了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其次 ,鉴于有些人一直把行政诉讼当作司法审查的事实 ,本文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我国现行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监督体制不能有效地控制约束行政权以及抽象行政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司法审查予以监督控制。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理论依据是人民主权论、权力制衡原则及法治的正义目的;行政诉讼的实践也为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奠定了现实基础。针对目前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健全这一制度应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人们对司法审查制度的认识;二是制定、修改法律法规,使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三是理顺体制,确保司法独立;四是提高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效地实施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下,地方性法规与部委规章的冲突具有特殊性,无法适用现行解决规则。本文以分析二者冲突的成因作为切入,探讨性地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解决对策:(1)明确地方立法的权限;(2)确定地方性法规与部委规章的效力关系;(3)建立完备有效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通过现行宪法颁布后,《立法法》施行前后两个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制度的运行状况,指出了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规备案制度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接着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如何完善现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规备案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只有非诉监督,但随着抽象行政行为的逐渐增多,非诉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致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实施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势在必行。宜将纳入诉讼范围的抽象行政行为界定为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且有必要提高相应的法院管辖级别;在国家赔偿方面,应体现“国家被动提供救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备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应用十分广泛。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下放是 中央和地方立法纵向分权的产物。备案制度作为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其着眼于 公平和效率的平衡,着眼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平衡,进而防止立法权的滥用和异化。但在现实运作中,它却发生 了异化。为此,需要从规范、机制和环境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