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思维     
陈剑 《探索》2001,(2):87-89
历史认识过程包括直接认识过程(认识社会、事件等)即历史中的人们的认识过程和间接认识过程(历史感、间接的通过历史材料对历史的体悟等)以及历史思维过程.历史思维是建立在历史感、历史体验基础上的,主要借助于间接经验的结果(间接知识)对已逝的历史的思考、思想,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历史思维是历史认识中的具有基础性的部分.历史哲学是对历史思维的反思.历史研究活动是以历史思维为主要内容,又包含有直觉、顿悟等因素的历史认识活动.历史事件是历史思维、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历史事实是决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东西即历史中的本体.历史资料是对过去一部分历史事实的记载,是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资料都是历史思维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遵义会议历史地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倾向性观点认为 :遵义会议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长期统治 ,迅速打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是毛泽东领导地位在全党和全军逐渐得到认可的开端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开始根本性转折 ;遵义会议摆脱了外国经验的束缚 ,是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关于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的决议既是基于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一种斗争策略 ,又存在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同时 ,我认为 ,研究遵义会议历史地位还需要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关系、遵义会议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于沛 《红旗文稿》2014,(5):26-28
正史学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早在中外史学萌生时期,即已表现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历史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清人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历史学虽是发源于记录,而记录绝不是历史",研究历史重要的任务是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寻出它的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资料的发掘、使用和学风、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必须贯彻求真务实原则。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即求历史本原之真,务搜集考证之实;求历史情节之真,务分析研究之实;求历史发展规律之真,务党史资政育人之实。  相似文献   

6.
历史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础与历史支撑,是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前行力量与发展动力的精神源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历史智慧、勇立时代潮头、把握历史主动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内含从历史自觉进阶至历史自信的逻辑主线,是“四史”中理论意蕴与逻辑内涵的辩证统一,具有历史性、全局性、人民性、现实性与发展性的内在特质。在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具有开创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百年中共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书写党的历史、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典范之作,三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存在着密切联系、呈现出共性特征。虽然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所产生的历史条件、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所凸显的重点内容、所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所差异,但是都诞生在重大历史关头、诞生在全党团结统一的氛围中、诞生在党的新征程的起点,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范本,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纲领性文献,是学习、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的基本准绳,所贯穿的方法论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自身历史的科学态度,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推动全党统一思想、巩固团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8.
《理论建设》2021,37(3)
新时代历史方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宣传阐释和理论研究是当前理论热点,并且在其科学内涵、判断依据、研究维度、重要意义等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应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视域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历史被抹杀、割裂,势必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并最终走入歧途。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千方百计"虚无"历史,就是为了抽离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历史根基。如果任由这一思潮继续存在和不断蔓延,势必会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危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德旺 《世纪桥》2010,(10):7-10
<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魅力独特的里程碑,"五四运动就好比是给中国现代历史打上了一个结,此前的种种历史线索都收拢于此,此后的种种历史线索又发端于此"。[1]而在新时期,回顾和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提倡研究中共历史要研究社会的时候,就说到其中应注意民俗的考察,最近看到钟敬文主编的<中国民俗史>(六卷本)更增强了我的看法.我认为研究中共历史,要考察其与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历史。他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教科书,懂得历史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要读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史,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他认为,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要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和历史警示,善于从历史的大视野中考虑问题;要用唯物史观指导下学习历史,将历史事件放在所处时代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发掘"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的"真相","还原"其认定的"历史面貌"以外,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它的批判,更加强调其"学术研究"的性质,即根本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一点一滴地揭开历史真相不过是学术研究"。主流意识形态"不应该将学术论证归结为意识形态",应"尊重学术研究的自由"。这一观点,涉及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等多个问题,在现实中极具迷惑性,有必要对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宏观层面上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共历史研究,就是将科学发展观的这些理论精髓和内核,运用于中共历史的具体研究之中,重新审视中共历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英 《学习月刊》2011,(13):8-9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年代学是历史学和年代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历史年代问题的专门学科,其目的是科学地揭示历史年代的各种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为历史研究服务.作为历史学的重要辅助学科之一,历史年代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共党史研究中仍然处于零散的自在的状态,尚未被系统地总结和认识.总体而言,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年代学问题主要存...  相似文献   

18.
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之一。他认为,历史思维必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现实和历史,用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分析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看待人类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历史思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能割断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对具体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历史思维重在养成历史意识的自觉,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枝节代替主流、以臆想代替史实,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歪曲和消解,扰乱人们的思想。近期这股思潮再次泛起,抛售"历史迷雾论",其现实针对性和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本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予以揭露和反击,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从近代历史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到现在,其在研究方法、学科理论方面已经日臻成熟,其与历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对历史学的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史学界研究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论著不算少见,而研究历史地理学与中共历史学之间的关系还比较少见.本文就历史地理学产生的渊源、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中共历史学研究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