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国初期,一张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泽东这张照片,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更显得毛主席姿态端庄,自信而坚毅。从1950年初到1951年,这张照片印制大小不同规格11种总共2000多万张,在国内外广泛发行。据有关资料统计,这张照片还发行到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许多国家的左翼报刊都采用了这张照片。但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50年初,身为中国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偶然看到了美国的《工人日报》同时刊登的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  相似文献   

2.
正深秋时节,陪省、市采风团作家们走进了宁化革命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段段生动解说,把作家们带进了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中。毛泽东《如梦令·元旦》牌匾、西南半县大暴动中使用的武器、《红军军用号谱》、苏区干部用过的物件等无不让人驻足凝视。而最夺我眼眸的是一张斑驳陈旧的"苏区米票",这是当年宁化苏区干部使用的由中华苏维埃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发的一斤米票,票上有模糊不清的字迹:"此票是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览》2013,(7):4-11
"你们常来看看我,到北京来看我……我死后,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如此感慨道。自20岁起,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总共工作了15个年头。在此期间,李银桥结识了毛泽东家的家庭服务员韩桂馨,并在毛泽东的撮合下与她结为夫妇。我在采访时,李银桥和韩桂馨都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那些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在这两位老人心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却随着岁月的更替而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4.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1年6月3日,照片里前台的每个人物,其命运都具有相当的戏剧性……1971年下半年,林彪与毛泽东对很多重大事情的看法,已产生严重分歧。彼此间的矛盾,也已激化到近乎公开程度。包括周恩来等在毛泽东身边的最高层领导者,也并无任何解决事态的方法。6月  相似文献   

5.
余玮 《党史纵览》2013,(10):15-18
在我国著名中西医眼科专家唐由之的行医生涯中,毛泽东是一位最特殊的病人。当年不是党员的唐由之。曾因毛泽东的病情分析而列席政治局扩大会议;他曾见证了毛泽东泪洒书房的细节;曾在毛泽东面前因为恪守职责而“抗旨”。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党史纵览》2013,(5):4-10
从参加红军时给毛泽东站第一班岗,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都是在毛泽东身边度过的。他曾长时间负责安排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并有机会近距离见证一代伟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眼里,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常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个情感丰富、可亲可敬的长者。  相似文献   

7.
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是举世闻名的一代伟人,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和建设、为中国人民的翻身和幸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日子,我们特编发这组照片,以展示他  相似文献   

8.
余玮 《党的建设》2013,(10):55-56
成为毛主席的摄影师 钱嗣杰初见毛泽东是在1950年。当时,时任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的钱嗣杰,在两位老记者的带领下。去北京饭店采访外事活动。初次担纲,钱嗣杰既紧张又兴奋。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同志逝世整整40年了,而毛泽东思想依然横跨世纪,气贯长虹。世界上什么最宝贵?伟大的思想理论最宝贵。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江泽民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敬仰和怀念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党史纵览》2013,(8):14-18
周世钊既是毛泽东的同学,又是他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长达63年的交往。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贤者与能者可以兼的人",与毛泽东有着许多共同的观点、思想和经历,但是,他也从不掩饰自己与毛泽东的不同观点与思想。翻阅周世钊的部分遗稿和毛泽东给他的大量书信,细听周氏后人的讲述,笔者真实地感受到毛泽东之伟大,感受到伟人毛泽东在私  相似文献   

11.
夏远生 《湘潮》2015,(7):22-27
在研究撰写《毛泽东的三湘情结》《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毛泽东诗词与湖湘精神》《湖南苏区历史研究》等专著时,深度接触了大量的文献档案,采访记录了数十位当事人、知情人的口述史料,对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情系井冈山苏区人民、倡扬井冈山精神,为广大苏区人民留下丰厚珍贵的红色文化基因,深有感触。在毛泽东的革命一生中,对桂花之城情有独钟,对湘东南的桂东具有特别浓重而深挚的情结。《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歌颂毛主席的红歌,  相似文献   

12.
余玮 《党史纵览》2013,(11):15-18
1975年7月13日开始。唐由之带着医疗小组对即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毛泽东开展了为期10天的术前准备。此时,医疗小组把中南海毛泽东的一间书房腾出来辟为临时手术室。唐由之亲自从苏州和上海订制的全套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已经在这间临时手术室安置妥当。万事俱备,只等毛泽东的“一声号令”了。可毛泽东虽然每天都接受唐由之的术前准备——冲洗泪囊,每三天一次结膜囊培养、滴眼药水等,但丝毫没有要做手术的表示。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在许多权威的刊物、画册及展览中,都将一张毛泽东坐在躺椅上的照片,作为毛泽东在西柏坡的代表照而广泛使用。从照片的五处特征着手考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它的拍摄地点不在西柏坡,而是陕北靖边县小河村。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 ,新华社先后公开发表了 4张毛泽东标准像。这 4张标准像都是由我加工、制作的。(一 )   195 0年 10月下旬 ,中央新闻总署摄影局编辑部负责人陈正青交给我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让我从记者一年来拍摄的毛泽东照片中挑选照片 ,为毛泽东主席加工制作一张标准像。接受任务后 ,有关人员向我讲述了一件有关的事 ,使我倍感责任重大。当年 ,毛泽东还没有标准像。 195 0年初 ,中央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萨空了 ,看到美国一家报纸在报道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消息时 ,还刊登了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照片上的斯大林身着大元帅服 ,显得很…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2,(12):24-24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新闻:毛泽东主席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夫妇,并配发了一幅毛泽东与李振翩亲切交谈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毛泽东的表情极为关切,而李振翩则轻松笑谈着。李振翩是什么人,毛泽东为什么要邀请他回国访问?这张照片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华国锋逝世一周年。笔者特采访华国锋专职摄影师钱嗣杰,追思他所知道的华国锋。华国锋走得太突然,让钱嗣杰无法接受。华国锋比钱嗣杰大7岁,但华国锋生前一直喊钱嗣杰"老钱",而钱嗣杰在华国锋离职后也一直喊他"华主席",尽管华国锋曾对人说过"别再叫我主席,我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17.
这是悬挂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背景是几间旧民房,毛泽东坐在一张白布躺椅上,嘴上吸着点燃的香烟,神态怡然自得,脸上露出快慰的笑容,躺椅旁边放着一双崭新的布鞋。《新湘评论》今年第4期的《红毛线,蓝毛线》一文选发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8.
余玮 《党史纵览》2013,(4):27-32
2013年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120周年诞辰,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再现他的音容笑貌,本刊从今年第四期起将设立作家余玮的专栏,陆续刊登由他采写的"伟人身边人细诉伟人身边事"系列文章,通过曾在伟人身边工作过的普通人的深情回忆,向读者再现伟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展现工作人员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9.
晓农  疆文 《党史文苑》2005,(4):29-33
得到毛泽东主席的确认 1965年7月下旬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主席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两人照片.在中央办公厅批转的函件上,写着"请毛主席辨认照片上的人".  相似文献   

20.
晓鸣 《党史天地》2007,(9):38-39
在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一区一幢单元楼里,装修朴补无华的房间,一张书桌的玻璃板底下,嵌着三张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在毛主席身边站着一位风华正茂的中年人,他叫庞恩元,是毛主席的厨师。当年他刚跨人“不惑之年”,而今,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我的采访就从这几张合影照片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