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系谱学方法曾经被人们用来思考历史现。这种思考可以使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历史学方法所忽视的东西。当我们用系谱学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历史上,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受到排斥,这种排斥使人们很容易辨认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而后来马克思主义普遍发展了,甚至被神化了。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思想形式化了,真假马克思主义无法辨认了。哲学基本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曾经是一个边缘性的问题,而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却转化为中心问题,而这种转变使马克思思想中的中心问题即无产阶级解放的问题受到排斥。抽象的人的解放曾经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但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的解放成为马克思思想的目的,而实际上,这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道主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去马克思化"倾向,它具体表现为人们或者不重视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观点,或者滥用、误读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此一来,"马克思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被边缘化了。这种"去马克思化"的倾向一方面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了巨大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必然导致其理论自身合法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3.
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阶级分析法和经济分析法,凸显了经济背后超经济要素的作用,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功能是批判资本主义。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与当代价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重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观点,并将其运用在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全球化、现代性等问题的分析上。伍德构建了政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结构和逻辑,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晓升 《湖湘论坛》2014,(1):92-99,106
系谱学方法曾经被人们用来思考历史现。这种思考可以使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历史学方法所忽视的东西。当我们用系谱学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历史上,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受到排斥,这种排斥使人们很容易辨认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而后来马克思主义普遍发展了,甚至被神化了。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思想形式化了,真假马克思主义无法辨认了。哲学基本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曾经是一个边缘性的问题,而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却转化为中心问题,而这种转变使马克思思想中的中心问题即无产阶级解放的问题受到排斥。抽象的人的解放曾经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但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的解放成为马克思思想的目的,而实际上,这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道主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的文本作出“成熟的”或“不成熟”的取舍和区分 ,割裂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贯穿着“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对任一发展阶段的马克思思想都不能做非此即彼的分割。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 ,而是改变世界的实践批判学说 ,必须在“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李杰 《理论月刊》2007,(1):13-1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两个马克思”论。他们认为《手稿》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期的人学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二是“统一的马克思”论。他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阐释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糅合在一起,只突出了马克思人学的价值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正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但学界却很少从思想史视域作一考察.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经历了理性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的启蒙现代性思想,经实践观特别是交往实践观而走向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而马克思的科学现代性思想与启蒙现代性在现代性观、现代性的根基、思维方式、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价值目标和历史趋势及视域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对马克思的两种现代性思想的定位是区分启蒙现代性和马克思新现代性的前提,也是发现马克思新现代性在现代性思想史上地位的锁钥.  相似文献   

10.
周玉东 《前沿》2010,(4):81-83,87
在社会公正已成为凸显问题的今天,研究马克思公正思想,能更好地为我国促进社会公正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公正主义思想的内涵、基本特点等,从公正思想角度揭示对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党校行政学院姓党,必须在学习、研究、宣传、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上走在前列。把纪念马克思、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体认识,整体把握;把学习马克思这一伟人和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转化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纪念马克思、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坚定理想信念、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纪念马克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贯彻落实党校行政学院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布道者。  相似文献   

12.
阿尔图塞在《保卫马克思》中认为,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认识论断裂”。他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时期与科学时期。本文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也是意识形态性的科学,过度强调某一个方面都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政策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早期马克思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标和任务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原则纲领;晚年马克思则进一步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无产阶级政党的新任务等思想。加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就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劳动人员结构、劳动强度和失业问题等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就业状况,并构想了未来社会劳动就业的状况。基于批判与建构维度分析马克思劳动就业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一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蔡志刚  林丽 《求索》2013,(1):80-82,60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思想资源。在社会转型时期,审读马克思政思想中的包涵的伦理诉求,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本质,关系到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与政策操作策略,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18.
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法权哲学话语的揭示,而相对忽视了对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真实存在的人文话语的探求.马克思法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性根基和人学思想,这种有价值的人性主题使得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永葆学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因此,研究和挖掘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人学意蕴,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研究,而且能够为我国当下构建“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提供思想渊源和实践指导.人本法律观是马克思法律思想人文意蕴的当代演绎,在新时期坚持和弘扬人本法律观对于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勇军 《传承》2013,(11):32-3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政策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