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教人员团伙明显增多,且错综复杂,若明若暗,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笔者对江苏方强劳教所近三年收容劳教人员所作的初步调查发现,1993年劳教291人,其中团伙23人,占8%左右;1994年劳教1074人,其中团伙161人,占15%左右;1995年劳教1451人,其中团伙334人,占23%左右.劳教团伙的构成,不仅人数较多,而且构成的形式,人员的成份、活动的范围都有了很大变化,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是当前劳教人员中一种新动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团伙构成的新特征.由于社会治安问题较多,收容范围扩大,劳教人员成份十分复杂,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团伙在所内陆续出现,交错结伙,内外贯通,闪电式纠合是目前场所中一种结症.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4,(9):33-34
<正>摒除劳教思维的制度目前有三种路径,要么披上法制的外衣,但仍存在滥用的制度空间;要么根本上废除;要么真正走向法治化。不久前,社会学家李银河在一个研讨会上意外得知,"长期以来针对卖淫嫖娼者实行的是收容教育制度,不是劳教……闹半天劳教是劳教,收容教育是收容教育,前者已废除,后者尚未废除"。李银河陈列了几条理由,认为收容教育和劳教一样,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她呼吁要像废除劳教一样废除收容教育制度。实际上,呼吁废止收容教育制度的  相似文献   

3.
『多进宫』劳教人员增长态势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教育改造“多进宫”劳教人员的实践中,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多进宫”劳教的现象和规律,探索针对性强的改造对策,本文所说的“多进宫”劳教人员,特指被司法机关多次处理,四次以上出入监狱和劳教所的上海籍违法犯罪人员。 一“多进宫”劳教人员增长态势迅猛上海市劳动教养收容所自1992年对“多进宫”劳教人员实行集中编队以来,由于“多进宫”劳教人数近几年中持续增长,1996年2月成立了两个中队编制的“多进宫”劳教人员448人。从建队至今的7年里共收容了1402人,平均每年按33.3%的速度递增,其中从…  相似文献   

4.
性病,伴着性关系的混乱,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规模大概已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据调查,浙江省十里坪劳教所在87年至94年间,就收容了860名患性病的女劳教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浙江省89年1月至93年10月期间收容的1204名卖淫女劳教人员的历史资料及256名在教女劳教人员进行了调查: 一、卖淫女劳教人员的主要特点 1.年龄以18~25岁的居多,占被调查对象的53.3%,28~35岁的次之,占33.6%,38岁以上的占10.8%,16~17岁的占2.7%。 2.家居农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1.5%是农村妇女,城市无业妇女占20.5%,城镇在职职工仅有7.3%。 3.“专职”卖淫的为数最多,占73.9%,“兼职”卖淫的(即既经商、做工又卖淫的)占26.1%。 4.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占28.9%,小学占36.3%,初中占31.7%,高中仅有3.1%。 5.从恶习程度看,以初犯者居多,占77.3,“二进宫”以上的占22.7%。 6.普遍患有性病。在被调查对象中,患有各种性病的占78.5%。尤其是90年和91年收容的卖淫女劳教人员,100%身患性病。  相似文献   

6.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女性劳教人员的构成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犯卖淫罪错的女劳教人员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笔者曾对浙江  相似文献   

7.
在女劳教人员中,“二进宫”、“三进宫”乃至“多进宫”者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她们对常规教育及改造管理方式产生“免疫力”、“适应性”,往往成为管教工作中的“棘手” 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整个管教工作的质量,因此,对这些“多进宫”女劳教人员进行多方位的心理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遇方案,以期治愈其“绝症”,是极为重要的.“多进宫”女劳教人员除了具有一般劳教人员的对立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异常复杂的心理特征.一、认识上的无所谓心理大凡初投入劳教的女子,由于突然失去自由,被迫改变了环境.脱离了亲人,往往精神极度紧张,表现出恐惧、迷惘、痛苦、吃  相似文献   

8.
沙咀劳教中心是香港唯一的劳教中心,监禁十四至廿四岁、触犯了可判短期监禁罪行的男性罪犯,与其他青少年的惩教院所不同,沙咀劳教中心着重严格的纪律和辛劳的训练,目标是让受训生明白犯罪的后果,以减少再犯罪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改革。以劳教人员为本是劳教执法机关改革的新理念,它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对开拓劳教工作新局面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对吸毒劳教人员日常管理的暂行规定》,吸毒劳教人员不准抽烟。这条措施的颁布与施行,从目前来讲是走在了全国戒毒劳教工作的前列,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吸毒劳教人员减除毒瘤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意义,在研究和探索吸毒劳教的管理工作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本文将从吸毒劳教的管理工作方面,分析一下抽烟与戒毒的关系,便于把今后的吸毒劳教工作做得更好。一、抽烟在吸毒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我国抽烟已很普遍,而香烟与毒品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了传播毒品的一种载体,并使许…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劳教场所,出现了一批被司法和公安机关多次处理,在监狱和劳教场所几经出入的特殊人员,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多进宫”劳教人员。由于这批劳教人员违法犯罪历史较长和劣迹累累,普遍具有相当明显的反社会心理,有一套抗改造方法,长期以来,对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对深圳市第一劳教所一大队财产型劳教人员进行了一次小型调查,结果表明,朋友的影响是他们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被调查的每一个劳教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与朋友有关,或是朋友唆使,或是朋友相邀,或者临时纠合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从调查的情况看,朋友的影响已不能简单地用哥们义气来概括,它具有更多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劳教部门创办特色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劳教人员的分管分押逐渐到位,致使长期以来倍感棘手的分教问题更为突出,分管分押分教的一体化亟需我们进一步优化分类关押,弥补和强化分类教育这个薄弱环节,争取在新形势下的分类教养工作有新的突破,使之在科学化和规范化上上一新台阶,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迫使我们着手有关男性性罪错分类教育方案的探索.我们在从事男性性罪错复合式分类教育探索中,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今天的诉求,不仅仅是要司法人员对待大学生彬彬有礼,甚至不仅仅是要他们在收容和遣返“三无人员”的过程中文明执法,而是要质疑收容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5.
吸毒人员的生理戒毒易,心理戒毒难,所以吸毒人员的复吸率极高。为了帮助吸毒劳教人员戒毒,我们需要转变认识,完善制度,将生理戒毒与心理矫治并重,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适当延长劳教戒毒时间,落实家庭、单位、社会、司法机关四位一体的帮教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劳教人员王安全系“三进宫”人员,由于以前连自己的母亲及妹妹都骗,家人对他已彻底失望,决定不再管他。自从到涪陵所三大队接受劳动教养以来,家人一次也没来看过他,也没给他寄过钱和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7.
对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问题应慎重选择,在肯定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基础上加以改造和重构,以此作为未成年人劳教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针对实践中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封闭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将社区矫正引入劳动教养制度,将未成年劳教人员作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以构建适合其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的社区矫正模式,使得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其教育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七十名吸毒解教人员的回访调查表明:吸毒解教人员毒瘾戒断率(解教后三年内未复吸毒)约为15.7%调查表明:劳教戒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劳教所、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劳教所应对吸毒劳教人员进一步加强毒品危害教育,强化依法严格管理,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社会方面应加强吸毒解教人员接茬帮教工作,建议政府对吸毒解教人员进行易地安置,加强帮教方式研究;家庭需加强对吸毒解教人员的监管力度,重视亲情感化。  相似文献   

19.
对犯罪少年收容教养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开展收容教养工作的历史,介绍了江苏省历年来收容教养犯罪少年的情况,指出了收容教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行有关收容教养的法律对收容教养的性质、期限、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决定机关、决定程序、执行机关等重大问题均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理论界对此争论不休,实践中也存在认识分歧,这已严重影响到收容教养212作的正常开展,亟待从立法上予以完善,以适应预防少年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本文结合执法实践,从收容教养立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开始,对收容教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就完善收容教养立法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