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七颗蚕豆     
我在机关里工作,经常参加“请吃”和“吃请”,每当我看见剩余的大碗大碗的佳肴被毫不犹豫地倒入潲桶里时,就会想起我读中学时流传的“七颗蚕豆”的故事。 我是在农村读的中学。那时中学设在离公社驻地十五里远的一个偏僻的古庙里,全公社上中学的学生都得到那里去。每到星期天的下午,同学们挑着米,背着菜到学校里去。学校食堂一般不向学生供应菜,学生要自己带足一个星期吃的菜,直到星期六的上午才能回去拿菜。学生们经常为吃饭问题犯愁。米倒不怕,多留几天没什么,一缸子菜留着吃一个星期就很成问题。因此,大家多半带些干菜和耐留…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物中触动我心灵的稿件当数《"免费午餐"吹绿小山村》一文。当我读到"这里大多数孩子,一年也吃不到几顿带肉的菜"、看到"几乎每一个孩子的饭盒里都吃得精光,粒米未剩"、了  相似文献   

3.
我小时候家里穷,粮食奇缺,平日常吃粗粮,细粮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那时,奶奶70多岁了,身体不好,需要精心照顾,每次妈妈蒸馒头时,总要特意给老人做几个白面馒头,那是不准我们姐弟几个吃的.有时,奶奶吃不下,就留给年龄最小的我,但我不敢吃,除非妈妈点头同意.  相似文献   

4.
李晓东 《江淮法治》2009,(24):17-17
昨天加班到晚上八点半,回到家里旱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于是到饭店点了两个莱,嘱咐厨师快点做。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由于人比较多,我便又催促厨师快一点。厨师说别人排在你前面,我这不已经给你做了吗?再说了我也得给你炒熟,要不吃坏了肚子怎么办?在我的不断催促下,我点的两个菜终于炒好了——当我吃第一口的时候,觉得有些没炒熟,但是饿坏了的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三下五除二就将两盘菜吃个一干二净。回到家已经快十点了,洗漱完毕就睡觉了。  相似文献   

5.
我让她在我的院子里种了三年的菜就够仗义的了,现在我收回来自己种,没想到菜刚出芽儿她就全给拔了,这也太没天理了,你们司法所管管吧!去年年初的一天,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村民赵芬来到镇司法所,要求解决其与邻居李书敏的纠纷。经  相似文献   

6.
春联     
春节,徜徉在大街小巷,一副副大红春联看过来,带着春天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我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七八,父亲就忙着上街买回红纸、墨汁,然后请本家一位念过私塾、在小学当老师的远房四叔到家来写春联,父亲虽比四叔年长十多岁,却毕恭毕敬地为四叔牵纸,我趴在桌沿边睁大眼睛看着四叔一笔一画地走笔,却不敢出声。写完后就是贴春联,母亲忙里抽闲地用白面熬些浆糊,我站在板凳上,用一把刷子蘸上浆糊往门框上一刷,把春联贴上去,大门、内门都一一贴上,屋里屋外红红的一片,意味着红红的一年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有首民谣唱道”汤圆汤圆,圆又圆,汤圆也能当饭吃……。”小小的汤圆,忙忙碌碌的老百姓把它当饭吃;闲情逸志的美食家把它当艺术品味,真是人见人爱。可如今,它却引出一场官司,当事人感叹……“汤圆喽”走在重庆古老潮湿的街道上,不经意中常会被这一声悠长的叫卖声唤住,留神看时,眼前定是有一片小小的店,褪了色的幌子下站着明眸俊俏的川妹子。“芝麻汤圆”“什锦汤圆”“肉汤圆喽”川妹子抑扬顿挫地唱出店里的“节目单”,听着就那么有味儿。转眼间,冒着热气的汤圆就端上桌来,盛在蓝花碗里的小圆子,颗颗圆润雪白.小巧精美,瞧着…  相似文献   

8.
山尖尖上的袖珍小学在山尖尖上的西顶村,人们都熟悉这样一幅画面:每天蒙蒙亮时,一个10余岁瘦弱的小女孩顶着冷风和晨雾,搀着双目失明、肩挑水桶的父亲出门,到离家很远,大约有几里路的蓄水池里去打水。当满满一挑水压在父亲肩上时,父女俩再踏上崎岖不平的山路。这时,山尖上第一缕阳光会把相搀相依、摇摇晃晃的父女塑成一幅让人流泪的剪影。女孩名叫司春红,是西顶村袖珍小学的班长。自懂事以来,小春红每天早晨都重复着这样的内容,尔后,连饭也顾不上吃就直奔虽然破破落落,但给了她很大憧憬和希望的学校。西顶村座落在高高的山尖上,山上树木丛生…  相似文献   

9.
追梦     
正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觉就是饿,家中一贫如洗,一日三餐顿顿都不能吃饱,更别说有零食吃了。实在饿极了就到自家的菜园里薅根葱或蒜生吃,结果被辣得捂着肚子一蹦老高,但饿的感觉却暂时消失。逢年过节也鲜有肉吃。不仅是我家,几乎家家如此。家长看到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食不果腹,都愧疚不已。但也无可奈何。我和伙伴们都把吃饱作为最大的梦想,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为父母减轻负担、争取让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10.
时尚专制     
当媒体里突然一天大串大串冒出什么超级女声等名词时,我茫然;当看到连徐静蕾都在给她们当粉丝时,我还是茫然。那天下午,老婆在步行街一家店里看厨具,喊我下班了去参考参考。我去了,没想到店门口就站着俩小女孩,手里拿着超级女声的选票说明,还有什么李宇春、周笔畅的人头像,见一人就上去说明,寻求支持。好奇,我要了一张说明。老婆出来了,问我手里拿的什么东西,我给她看看,她笑了起来,你真老土,这几天吵翻了天,你怎么竟然不知道,粉丝不就是英文中的fans,看来你真是搞文史搞成老朽了。后来我把这回事说给别人听,那些人一听,不论男女老幼,都说你…  相似文献   

11.
是你把我的生命种植在这里大学毕业后从大都市到乡村法庭当你着一身法官服给我世界上最轻柔的语言我暗自欣喜自那日就成了法官的妻  相似文献   

12.
正孩提起,依稀记得母亲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挎上那个硕大的菜篮子,赶早去菜场。我们兄妹仨,加上白发苍苍的奶奶和拄着拐杖的爷爷,共七口人。家大口阔,每天的菜金开销很大。父母算计着花,总是头天把要买的菜写好,除生活必需品外,能省则省。乡民摆摊没讲究,有时挑着担子满街走,价格也随行就市。这可苦了母亲,有时打听到某处菜价便宜几分钱,就匆匆赶过去,结果被先去的顾客"抢"光,空跑一场。母亲回来时菜篮里总是很丰盈,放下后,当看到我们欢呼着拿到油炸糕,把熟蚕豆装进荷包当零食,背着书包兴高采  相似文献   

13.
过年     
乡下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人盼做田,小孩盼过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如今,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总有一种很惬意的感觉。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经常能吃上白面馒头,半个月能吃上一顿内,就算奢望了;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不用说赶时髦了。正因为如此,那时一年365天,惟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我是一名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快到年根儿了,我心里琢磨个事儿,提心吊胆,老也睡不着觉,就跟几个兄弟商量着,向您请教俺们这帮农民工该如何要工钱的问题。我老家在陕西,出来打工也有几年了,提起要工钱这事,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第一年我跟着包工头来北京盖大楼,要死要活地干了一整年,临到年底,包工头卷钱跑了,我几乎是沿路乞讨着回的老家,惨啊!第二年我寻思着不能再跟包工头干了,不仅累得不行,还拿不着钱,就托个熟人到河北石家庄给一个饭店当厨师了,谁想干了不到半年,饭店就黄了,老板欠着俺的工资,还是不给。我跑到政府去讲理,可人家…  相似文献   

15.
爸和妈刚走,给我送来电脑,因为我说没有电脑我就不能写作了,而北京的网吧那么贵。没想到他们把音箱和打印机也送了来,就他们两个扛着,用厚厚的纸箱子包了背在肩上。而他的右手还肿着,前些天在工厂,爸被砸下来的机床轧了手,而那机床是轧钢板的。这只是我来异地的第三天,他们就跟来了。他们坐了一宿的火车,在北京呆了三个小时就回去了,留了不少的钱,请我去路边的小店吃了顿饭。爸说喝酒喝酒,他只喝了一口就给了我。多少年了,他一直这么一口的酒量。妈说:“好好干,干好了接我们来。我和你爹在路边修鞋,也能活下去。”爸立着眉对妈说:“胡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菜的魅力我酷爱中国美食,单身在法国的时候,不但在家常常做中餐,而且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是不辞辛苦地转好几道车就为吃着正宗的中国菜。  相似文献   

17.
打官司     
打官司与我可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打官司c我的三叔从小就过继给一位族人做孙子,以延续香火。这位长辈去世后,留下了三间房子,而我的三叔又在外地工作。这位长辈的侄儿就霸占了房子。三叔委托我父亲替他打官司。于是,我就常常看见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父新坐到了昏暗的油灯下。在扫盲班里开始识字的父亲,为了给三叔写信和给法院写诉状;常常忙到深夜。看到父亲如此艰难,我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能帮上父亲一把。好不容易等到村子里有在省城武汉工作的人回家探亲,父亲就象遇…  相似文献   

18.
“狗改不了吃屎”,常被用来说明狗的本性。然而,不久前报上的一则新闻,却大大改变了狗的形象。该报载:在苏北陆庄村,狗已经改了吃屎的本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云农民连山芋干都吃不饱,现在是顿顿大米白面,剩菜剩饭全部喂猪喂狗,所以狗嘴也吃刁了.孬一点的东西都不想吃,更甭说一泡臭屎了。二是卫生条件好了。现在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收拾得漂漂亮亮,有些人家还在院子里种上花草,美化环  相似文献   

19.
1955年秋天。巴西女孩迪尔玛正坐在家门口看书,有个乞丐走过来乞讨。迪尔玛看他可怜,进屋盛了一碗肉递给他。乞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迪尔玛又想起什么,从口袋掏出一张钞票,撕了一半递过去:“实在对不起,这是爸爸给我的买书钱,全给你我就没法买书了,只能送您半张。”乞丐只顾着吃,看也没看就收下了。  相似文献   

20.
杂谈在查处经济领域里的犯罪活动中,常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家贼难防啊!"细品一下,把那些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喻为"家贼"也未尝不可.如果真正认识到了"家贼"的狡猾性、严重性,吃一堑,长一智,在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之余,叹一声"难防"倒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的人嘴上叹"难防",行动上却根本就不设防,也不打算去防,反正"孩子哭了抱给娘",出了"贼"由司法机关去收拾.这就不能不引起警惕和注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