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强调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这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领会“以德治国”方略 ,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加强各级党政干部从政道德建设 ,提高执政党的水平 ,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本文了“以德治国”的概论、特征、意义及其与传统德治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间相融、相异、相济、相斥的关系,同时对如何运用这两种治国方略做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之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以德治国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作出的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本内容非常丰富,如何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难题。抓住一些关键表述和着重论述不失为一个重要方法,而带有“根本”二字的表述内容无疑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点”或“题眼处”。梳理分析文本中含有“根本”的表述不难发现,“根本”性的表述几乎涵盖了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但谈论最多和最为集中的当属“本根”思想所指向的两大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根本”和“本根”的内容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新时代长期执政目标下的治国理政实践提供了最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黄中平 《理论前沿》2002,(13):25-26
“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科学把握。“三个代表”是治党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完善的治国方略。实践“三个代表”必然要求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6.
沐浴着新世纪的霞光,“以德治国”大步向我们走来,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这一治国思想,并与“以法治国”同时加以强调,这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国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继在党的十五大中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理论之后,又在2001年1月10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同时又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其实质:就是把”以德治国”提升到了与“依法治国”同等重要的治国战略地位。这也是“德治、法治并重兼施”在治国历程中意义和作用的一种显现。因此,“德治、法治并重兼施”必将对我们党的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乃至新世纪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从思想建设的范畴来看,“以德治国”在我党治国实践中具有许多重大意义 首先,“以德治国”的提出,可以归结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国家政治经验的总结。翻开我们数千年的治国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规律——中国历代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政治地位,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甚至看成是治国的根本。在《尚书》里我们可知,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公”就曾有“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的德治论断。从《尚书》中也可知晓,尧、舜、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四新归一新”的评价和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一系列有关执政党的建设和治国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刻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法制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揭示了治国基本方略与社会主义基本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作出了治国方略的法治选择.这一方略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针的重大转变,而且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变革.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与新中国50年法制实践相伴而生的时期,是一个艰辛的渐进的历程,也是一个由发展到波折再到新的层面回归的过程;这一方略的确立,是对人类社会法治思想文化遗产的合理吸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治国模式首先把为政者的“修己”作为治国的一个前提条件,然后在“修己”的基础上达到“安人”的政治目的,以此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通过分析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相关论述,以求从中为当代中国治国安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习近平经济思想博大精深。至目前学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逻辑框架的研究形成了丰硕成果。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势”“时”维度、笃行维度进行探析,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尝试。价值纬度强调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取向;目标维度说明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经济治国理政聚焦目标,有的放矢;“势”“时”维度强调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洞察时代大趋势,善于把握时机;笃行维度体现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谋篇布局行健前行,举措精准系统接“地气”。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就“以德治国”的意义,以及如何贯彻以德治国等问题进行探析,旨在抛砖引玉。 一、“以德治国”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把“以德治国”提高为治国方略,与“以法治国”并重,充分体现了党抓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心。“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强道德建设的一贯思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首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社会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务必使人们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同时要用这种共同的社会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一、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的提出。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论,关于它们之间的对立与争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为国以礼”的思想和以法家为代表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从理论上讲,这种“重法”思想和现在的“法治”是根本不同的概念,但它毕竟有法治概念的萌芽存在。  相似文献   

16.
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 ,我党的治国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 ,再由“法治”向“‘法治’与‘德治’并举”的飞跃。这两次飞跃标志着我国治国方式逐步摆脱了具有典型“人治”特征的“以党治国”模式的影响 ;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方式逐步走出了片面强调“法治” ,片面强调法律制度建设 ,而忽视“德治” ,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道德建设的误区。这两次飞跃的最终结果———“法治”与“德治”并举 ,是我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国际共运史的实践经验 ,它不仅在每个方面都具有新的深刻的内涵 ,而且每个方面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揭示了治党和治国的内在联系 ,形成了一个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认识的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法治国”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德国特色的概念。德国法治国理念起源于康德,它的历史主要可梳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早期是所谓的“自由法治国”时代,在此时期,作为自由主义思想表达的法治国是用来对抗警察国家的,支持法治国的民众要求限制国家行为的范围以维护法律对公民的保护。从19世纪中期到1945年,可称之为“形式法治国”时期。彼时的法治国概念被认为应与任何实质内容无涉,并主要表现为行政司法方面的实践。二战后,“实质法治国”理念再一次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法治国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实质基座之上——基于一个内在原则,即正义,而且,法治国也相应地被要求是一个民主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我党科学总结了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是法治与德治内在关系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我党新世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要保证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就必须 :(一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坚持依法治国 ;(二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 )坚持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历史教研室主办的全国党校系统“以德治国”与传统治国思想研讨会,前不久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校以及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以德治国”的内涵、怎样进行道德建设、“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以德治国” 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批判地借鉴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