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其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既取决于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及所能吸收的劳动力数量,又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即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养活多少非农业人口。独立以来,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印度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和引导这种转移。然而,从总体上看,印度农业  相似文献   

2.
印度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早,但独立前发展较慢。独立后,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解决农村就业和粮食问题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印度政府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独立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农业产值占GDP的40%以上。独立后,马来西亚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的同时,仍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阻碍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的成就1、实现农业结构多样化。独立前马来西亚农业结构畸型发展,少数几种热带经济作物成为农业生产的支柱。从70年代起,马政府开始实施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 0 0 1年 8月 1 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室召开“拉美产业结构及相关问题”座谈会。座谈会由经济室青年研究人员谢文泽做主题发言 ,拉美所 1 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座谈会。近年来 ,拉美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引起了拉美问题研究人员的重视。召开这次座谈会 ,旨在简要介绍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比较突出的产业结构问题、贸易自由化对拉美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以及研究拉美产业结构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以促进对拉美产业结构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工业化进程中 ,拉美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特点 ,如农业…  相似文献   

5.
独立初期,印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农业形势。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根据国家农业委员会的报告,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封建土地关系结构是使独立前印度农业陷入慢性危机的主要原因①。根据该报告,这一封建性的土地关系结构主要...  相似文献   

6.
一、独立前殖民地产业结构的性质与特征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在其政治独立以前均受西方殖民者的长期统治或支配。西方殖民者在其帝国主义阶段把这些国家的经济塑造成为它们工业制品销售市场、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和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使它们发展成为具有畸形发展的单一种植制殖民地经济结构。这些国家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特征(这是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最  相似文献   

7.
三次产业结构一、以全部经济活动来划分,巴西的产业结构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种产业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三次产业结构。在巴西,第一产业一般包括农业和牧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矿、制造业、民用建筑以及为工业服务的公用事业等  相似文献   

8.
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在独立前就存在一批大地产主 ,他们的地产所有权可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独立后 ,阿根廷发展了大土地所有制 ,巴西的大地产制在全国仍占主流 ,乌拉圭殖民地时期的大地产一直延续下来。在生产关系上 ,3国农业经历了从奴隶制到分成制和雇工制 ,再到垦殖合同制或租佃制的转化。 3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基本上走了一条类似普鲁士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印度农业新政策出台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农业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经过独立后的艰苦努力,印度终于在70年代末达到粮食基本自给。但印度广大农民依然贫困,农业依然制约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面对加速进行的经济改革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印度正在推行新的农业政策。独立前的印度,曾经饥荒不断,饿殍遍野,仅1942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使数百万人丧生。独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仍未摆脱饥饿的困扰。长期以来,农业不仅影响数亿人民的生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印度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世纪之初 ,面对 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 ,如何成功地实现转移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初期 ,也曾遇到过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但日本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从一个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发展到了高度现代化的人口产业结构 ,日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政治带有浓厚的精英家族特色,精英家族政治的起源可追溯到前殖民时期,历经西班牙殖民时期、民族独立革命时期、美国殖民时期、两党民主时期和马科斯独裁时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权力由地方向中央延伸并最终垄断国家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从较单一的农业向多样化的工商业发展。可以判断,长期存在的精英家族政治是菲律宾依然相当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和1965年独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联合国从1996年开始将新加坡升格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产业结构的持续合理的改革与转换,政府的正确导向与合理政策的保障,以及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对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进行研究,对我国产业结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与该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整体效益,必然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转换是指产业…  相似文献   

13.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粮食问题 ,独立后印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然而成效不大。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起 ,印度注意农业科技进步 :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扩大灌溉面积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提高了粮食产量 ,解决了吃饭问题 ;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刺激了工业外贸发展 ,加大了经济发展潜力等。然而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加剧了农村两极分化 ,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 ;产生了环境与卫生问题 ,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等。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印度农业的世贸(WTO)对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后 ,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 ,印度从一个饥荒频仍 ,饿殍遍野 ,吃粮靠进口的国家 ,变成为一个粮食基本自给 ,并有少量出口的国家。然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印度对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协定虽然未做出任何承诺 ,但是却根据本国人口众多 ,农村人口贫困 ,农业生产率低下等基本国情 ,采取了一系列有关对策 ,在继续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 ,强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农业新科技的应用 ,以尽快增加农民收入 ,消除农村贫困状况。印度农业的世贸对策 ,对象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可以提供某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某些应该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战后,随着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迅速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与世界各国工业化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相适应。不过,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历史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差异,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级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变迁速率三个角度对印度产业结构变迁程度进行衡量,构建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影响的模型,然后使用印度经济改革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确实对印度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其中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很小,而且与经济增长表现为负相关;产业结构变迁对印度经济波动没有影响,印度经济波动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与产业结构变迁无关。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本文试对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将分为新加坡、东盟四国、印支三国和缅甸三个层次来对比,通过分析研究,摸清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特征,探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的互补性,为广西开拓东南亚市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一、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户业结构的比较分析1、广西与新加坡产业结构比较新加坡的产业结构比广西的较为优化.新加坡于1959年脱离英联邦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其产业结构经过顺利的升级换代,已从最初的单一加工型结构逐渐演变为目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目前产业结构正向高科技、第三产业为主发展,在199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部门构成中,第一产业占0.3%,第二产业占36.6%,第三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86,(4)
巴基斯坦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与农业有直接的联系,1984—1985年度,农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6%,外汇收入的45%,劳动就业人口的52%。可以说,农业是巴基斯坦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主义经济的影响,农业落后。独立后农业虽有所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大;生产率低下,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农业机械、技术设备、化肥、农药等,大部份仰赖进口。独立后,历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在俾路支经济开发区的地位俾路支省包括的地理范围仅在巴基斯坦独立前后就几经变化:独立前的英属俾路支省只是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阿富汗和俾路支以南几个公国间的一个缓冲地带;1947年印巴分治后,俾路支化归巴基斯坦,成为巴俾路支省,俾路支省南部的卡拉特、梅克兰、拉斯比拉和卡兰等四个公国则组成俾路支斯坦联邦;1948年,卡拉特公国加入巴基斯坦,1955年1月,俾路支斯坦联邦和巴中央政府签署合并协定,也加入巴基斯坦,同时取消俾路支省,一并成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与我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俄台)关系在苏联解体前已启动。俄独立后,在双方的有意推动下,发展势头迅猛,在某些方面已对中俄关系形成麻烦和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