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畅 《当代世界》2011,(6):13-16
五月的纳米比亚,金秋甫至,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广袤无际、青黄杂陈的大草原上,羚羊驰逐,鸟呜啁啾,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由中国共产党和纳米比亚人组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于2011年5月21-22日在这里召开。来自中国、纳米比亚和17个非洲国家近200名青年领导人代表首次聚首美丽的温得和克,在“传承友谊、携手共进”的主题下,  相似文献   

2.
李长春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李长春会见纳米比亚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李长春会见纳米比亚西南非洲人民组织 (人组党)主席萨姆。努乔马李长春会见南非总统、非国大主席塔博。姆贝基李长春会见非国大总书记卡莱马。莫特兰特李长春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本杰明。威廉。姆卡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非洲四国~~  相似文献   

3.
①非盟总部②中国驻开普教领饱③热情奔放的津巴布韦舞蹈④南非开普教桌山湾⑤纳米比亚的舞蹈演员外事工作者摄影选:非洲掠影@刘延福~~  相似文献   

4.
丁逾 《当代世界》2012,(5):71-73
提起非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莽莽苍苍的草地、雨林,成群结队的角马、羚羊.实际上,非洲的地貌千姿百态,生物品种多样,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也丰富多彩.正是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所以非洲的政党文化也独具特色.在这里,笔者只围绕非洲国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展开介绍. 非洲国家有一批大党、老党,如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坦桑尼亚革命党(坦革命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莫解阵党)、纳米比亚人组党(纳人组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乌抵运)等,他们曾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或反独裁斗争,取得政权后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0月2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有关中国将为非洲减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努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释放北京峰会政治效应和推动中非合作,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在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精准扶贫与中非合作"的第24届万寿论坛。会议邀请了来自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赞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等十多个非洲国家的政党政要和智库学者,同  相似文献   

6.
应苏丹全国大会党、纳米比亚人组党、南非政府和坦桑尼亚革命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5年11月12日至24日对上述四个非洲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中央外宣办主任蔡武、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等陪同访问.  相似文献   

7.
曹倩 《当代世界》2016,(9):62-63
正2016年7月22日,来自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非洲六国政党政要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了由中联部主办的"万寿论坛",围绕"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展开对话,就治国理政、发展道路、双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后,黑非洲国家反应不尽相同。由于非洲在国际社会的弱势地位,多数黑非洲国家不敢公开同美国对抗,往往以集体名义,如通过非洲联盟部长级会议等传递反战情绪。少数黑非洲国家高举反战旗帜,公开同美国唱对台戏。南非、肯尼亚、毛里求斯、赞比亚、尼日尔、纳米比亚和乍得等国政府或领导人发表声明,反对以战争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个别黑非洲国  相似文献   

9.
<正>(1月21日至2月20日)1月19—28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由纳米比亚人组党中央委员、青年团总书记埃里亚·恩古拉雷和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委员、达累斯萨拉姆市伊拉拉区区长杰瑞·斯拉率非洲英语国家政党青年研修班访华。1月21—30日,应以色列外交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和韩国外交部邀请,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上述三国。1月22、23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亚洲政党国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1日,也就是纳米比亚独立15周年纪念日,希菲凯普奈·波汉巴接替曾连任纳米比亚共和国三任总统的努乔马,宣誓就任纳米比亚第四任总统.此前,波汉巴曾先后担任纳米比亚人组党总书记和人组党副主席,同时还担任国会议员、内阁部长.  相似文献   

11.
夏天,是热情似火的季节.当翠绿的草木再次装点夏天的北京,以"中非合作与青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带着传承友谊、携手共进的心愿,来自38个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约200名青年代表参加论坛.这是继201 1年5月中国共产党与纳米比亚人组党在温得和克举办首届论坛之后,中非青年领导人的再次团聚,揭开了中非青年交往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舒畅 《当代世界》2013,(10):7-9
应纳米比亚人组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和肯尼亚政府东非事务、商业和旅游部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率中共代表团于8月30日至9月8日访问纳米比亚、  相似文献   

13.
萨姆·努乔马是深受纳米比亚人民爱戴的国父.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他领导纳米比亚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1990年建立了独立的纳米比亚共和国,并连任三届总统.2005年,76岁高龄的他卸任总统,但仍担任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主席.努乔马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他与中国的历届领导集体都结下了深厚友谊,为纳中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连闯 《当代世界》2021,(10):69-71
2021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视频方式举办第四届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中联部部长宋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中联部部长助理李明祥主持开幕式,南非共产党中央委员、国民议会副议长策诺利,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第一副总书记、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卡拉,毛里求斯社会主义战斗运动主席莱斯琼加德,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总书记陶德旺,纳米比亚人组党总书记沙宁瓦,南苏丹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代总书记拉姆等非洲14个国家政党领导人和党员干部代表近300人参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乡村振兴局专家作交流发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非政党的探索与实践",与会代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国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开启了他任上的首次非洲之行。在非盟会议中心的演讲中,他对非洲在当代世界的地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今天的非洲,是生机勃勃的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在我看来,非洲堪称‘三个一极’。"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现有54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历史上,非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掠夺和统治,400年的奴隶贸易和近一个世纪的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统治,使非洲成为"黑暗大陆"。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的概述。作者将中国的非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即感受非洲(1900—1949)、支持非洲(1950—1965)、了解非洲(1966—1977)、研究非洲(1978年至今),对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中国非洲研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颇有成就。非洲研究正逐步由政治取向转为学术取向,研究领域由窄到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的非洲研究也存在缺陷,如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少有国别或个案研究,与国外交流不多,研究成果很少以外文出版。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将大大推动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非洲另一面     
《南风窗》2012,(6):32-35
关于非洲的报道,媒体总是聚焦于战争、贫困、疾病和饥荒等画面,虽然这些是非洲的现实,但并不是非洲的全部。今天的非洲人,生活正在改变。从经济角度衡量,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过去10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国中,有6个在非洲;  相似文献   

18.
中美是非洲重要的外部利益攸关方,非洲是中美关系中特殊的第三方因素,中美在非洲的利益和关系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安全三大基本领域。在经贸领域,中国在非洲拓展迅速,美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则有所下降,呈现"中国赶超、美国守成"之势。在政治领域,中美各有独特的政治诉求,中国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与非洲交往的政治前提,美国将巩固、扩大非洲民主视为自身主要利益。在安全领域,"9·11"事件后美国重视非洲在反恐中的作用,加强在非洲的军事部署,中国则通过联合国多边维和与对非双边安全合作的方式参与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但总体依然呈现"美强中弱"的态势。中美在非洲竞争与合作深度交织、复合并存,既存在资源之争、理念之争以及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在扩大非洲市场、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中美两国需要主动作为,在非洲合作上达成整体的、高层次的政治共识,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尊重各自的发展道路和非洲的自主选择,不搞意识形态之争,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在非洲的力量对比、利益诉求,循序渐进推进涉非合作,使双方在非洲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国内改革及对外政策调整等因素,苏联(俄罗斯)一度放弃了传统对非政策并从非洲全面撤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关系逐渐恶化和非洲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俄罗斯开始意识到非洲对其维护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性,随即启动了重返非洲的进程。俄罗斯领导人相继访问非洲,重拾与非洲合作,其主要目的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扩大俄罗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出口,同时获取俄罗斯短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俄罗斯重返非洲具有历史上苏联大力支持非洲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的经验以及非洲对俄罗斯的支持优势,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非洲社会主义作为非洲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思潮和意识形态,一度成为当代非洲广泛流行的政治思潮,也是非洲许多国家在独立后选择和奉行的一种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非洲社会主义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和多样性特征。但由于非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衰败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还需要引入历史性研究视角,对其进行客观阐述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