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问题产生后,大陆与台湾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1987年至2012年的两岸关系,是一个从隔绝走向交往、从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的进程。这个进程,呈现了两岸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也展示了两岸关系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个进程表明,大陆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大陆方面对台方针政策产生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作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了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今后还要在推进两岸关系中战胜各种挑战、解决各种问题,开辟和平统一新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远心 《侨园》2006,(2):20-21
在两岸关系仍未突破政治迷局的今天,两岸经济关系的密切却日益彰显。那么,投资大陆的台商究竟如何定位才对台湾经济最有益?面对“根留台湾”还是“根留大陆”的争辩,清华大学台研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却提出了“立足大陆,根系台湾, 面向世界”的全新主张。他认为,大陆是一个舞台,演员是两岸的企业家,导演是市场, 这里应当上演的是一曲“中华振兴”的舞蹈。因此,刘震涛带领着清华大学台研所秉持一个研究理念:如何充分发挥两岸有效资源,使两岸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3.
李国忠 《学理论》2010,(12):25-2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地宣告成立,这意味着国民党大陆政权的终结。然而,败退台湾后制造两个中国的政治局面才刚刚开始,形成了台湾当局与大陆两个政治实体并存于一个中国的现实。这也注定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主要分析台湾当局不同时期对大陆政策的演变,透视两岸关系的变化及趋势,达到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两岸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1985年9月,正当大陆高校新学年开始之际,一位台湾学生隐姓埋名来到广州暨南大学就读,从而成为近40年来大陆高校招收的第一个来自台湾岛内的学生。那时,两岸关系还处于对峙的状态。此后,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希望到大陆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越来越多。8年之后的1993年秋,来自国家教委的消息说,今年报考大陆高校研究生的台湾学生已有55人,报考本专科生的有130余人。其中36人被北京大学等16所高校录取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59人被厦门大学等16所高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9,(18):62-64
1987开放大陆探亲 随着1986年开放“党禁”后,台湾社会开放的脚步更形加快,两岸关系的种种禁忌亦逐步解除。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成为两岸关系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韩芸 《团结》2012,(2):15-1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春节包机直航虽然在大陆诚意促成和台湾民意驱动下得以实现,但台湾当局的台独政策路线未变,两岸关系的大局也未改变。任何由春节包机直航而对两岸关系所作出的乐观预期,都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一与分裂之国际法研究——兼论两岸统一过渡期法律框架》一书已于2008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法学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国家985工程二期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范宏云博士,本书是作者对其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及博士后研究报告(2006年)进行修改、充实而成。本书“可以说是大陆学术界相关研究中的凤毛麟角,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台湾问题的良好范例”(刘国深序)。国家统一与分裂是一项高度政治化议题,本书力图剥离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的政治层面,是“一部关于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问题的‘纯’法学专著”(曾令良序),同时也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国际法学界关于国家统一与两岸关系这一敏感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从国际法学角度研究两岸关系问题,“对台湾问题学术研究的发展来说无疑注入了一道清新的源头活水,对于促进中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工作来说,则是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刘国深序)。  相似文献   

9.
邰平 《瞭望》2001,(25)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而岛内外的不少舆论,则尖锐地指出了这些论调的虚妄。事实恰恰是,他对改善两岸关系并无诚意。  相似文献   

10.
金钟 《瞭望》1990,(28)
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台湾问题的解决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讲话。这一讲话,不仅扼要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当前的对台方针政策,同时也是对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先生最近有关大陆政策讲话的回应,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祖国大陆与台湾自1949年不幸分离,迄今已40余年了。40余年间、特别是197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以来,两岸关系逐步发生了举  相似文献   

11.
就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局势下,今年4月底5月初,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应邀组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分别与连战、宋楚瑜举行了正式会谈,达成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些重大共识。两岸三党的历史性握手让我们看到了政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中的带来的新的变化。一、政党政治下的台湾台湾政党政治足在冲破前国  相似文献   

12.
正透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象,可以看出台湾问题仍然处于极大的不确定之中,这种不确定性来自岛内的战略焦虑。焦虑一:在中国大陆未来大战略的设计中,台湾问题的紧迫感或者说在全局性战略议程的位置并不靠前。一旦中国大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时,台湾问题的解决势必加速。焦虑二:在美国亚太"再平衡"展览中,台湾找不准自身的定位。近日台湾表面上  相似文献   

13.
晓扬 《瞭望》1996,(11)
2月23日,李登辉在台北举行了一场颇具规模的记者会,就当前的两岸关系和台湾当局大陆政策发表了长篇谈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目前正处于两岸关系的多事之秋,台湾局势也十分微妙、复杂,而李登辉的这些观点又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不能不细察。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25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两岸关系研讨会”上明确表述了大陆方面就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意愿及推动进程。然而民进党刻意曲解两岸对ECFA所做的评估报告,在岛内制造“台湾签ECFA得不偿失”的舆论。本文将就台湾推动ECFA的利弊做一评析。  相似文献   

17.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近30年了.时至今日,台商在大陆的经营如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如何?将来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积极主动”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突出特点。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紧紧握在了祖国 大陆的手中,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契机。 即将过去的2005年,被多位台 湾问题专家认为是大陆对台政策措施 出台幅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主动 性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央政府对港工作 富有成效,香港人开创了回归祖国八 年后经济增长最优的局面,香港、澳 门与内地的关系愈来愈紧密, “一国 两制”的实践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两岸关系新形势为建设海峡经济区提供新机遇 1、海峡经济区是中华民族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以后,胡总书记一再提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台湾领导人也认同“九二共识”,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概念,包含了台港澳和祖国大陆在内的经济的总称,这从本质属性上对两岸经济关系作出了明确的定位,也就是说台湾、大陆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中华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台湾海峡为地缘特征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20.
周春龙是第一批踏上故土投资的台湾商人之一,1979年,他刚刚23岁的时候,带着父辈的嘱托踏上返乡之路,探望80高龄的祖母,也从此开启了他投资大陆的机缘。 与开放相伴的投资脚步 周春龙的投资可以说是伴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政策起步,伴着两岸关系的和缓发展的。从1982年投资200万港元,尝试与广州一家工厂合资生产磁电产品,到1984年与深圳南联无线电厂合资,都属于来料加工性质。那时,两岸关系还处于对峙之中,台湾当局对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