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新形势下的就业問題是以青年为主体的就业問題 七十年代后期,我国城鎮广泛出现待业现象,十年动乱期间,从全国城市动员了知识青年一千五百多万人上山下乡;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进城做工的农民,也有一千三百多万人。粉碎“四人帮”后,大批下乡青年陆续回城,不能及时安排就业,同时,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得不到就业,持续数年积累起来的待业青年有二千多万人,待业问題一时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題。  相似文献   

2.
在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为解决部分知识青年的实际困难,各地知青安置部门曾制定了“病退”和“因退”的政策和标准,并安排一些符合条件的知识青年返回了城市。“病退”是将患有严重疾病或受伤致残不能继续参加生产劳动的知识青年遣返回动员城市。“困退”则是考虑到一些上山下乡父母老人无人照顾等,准许下乡知识青年返回家庭所在城市。本文试图利用一些资料,对“病退”和“困退”的执行情况做一基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应对农村学生的升学就业压力,党和政府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具体措施为要求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贯彻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结合,酝酿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等。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转变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我党为了稳定局势,解决严重失业问题,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对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四百多万失业人员,由政府统一安置就业。以后范围越来越大。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开始,逐步对城镇复员转业军人、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等,都明文规定由国家“包下来”,统一调配和安排就业。城镇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也规定由国家安置。由于生产发展较快,各方面都需要进人,这种“包下来”的政策确实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农村就业转移增长缓慢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大约两亿多富余劳动力的长期沉积,很难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的增长、发展,获得具有平均社会收入水平的就业安排,从而最终脱离从社会贫困最底层向上缓慢爬行的命运,必须逐步向非农经济部门进行就业转移。之后,再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将这种就业转移逐步向工业经济圈和城市经济圈进行人口规模转移。从目前学界和政府达到的认识水平看,这恐怕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难以逾越的一个历史课题。这个历史课题,并不是起于学者研究的发现,而实际上早就由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起动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让"人的城镇化"含义被多次强调——打破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差异,加快从农民到市民的群体角色的转变。以此为核心,在几年时间里,我国城镇化的主要任务被放在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上。政策的护航使得我国城镇化不仅有了量的扩大,也实现了质的提升。截至2015年3月,28  相似文献   

7.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婚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的婚姻是一个涉及面颇广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将城市青年送往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特定形式,使这个问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婚姻问题,而成为上山下乡运动中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剖析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上山下乡运动性质的理解。本文试从知青婚姻的政策、已婚知青的人数、知青婚姻的类型、已婚知青的难题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知识青年大返城风潮动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象60年代末期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一样,到了70年代未期,他们大多带着10年风霜、百样磨难,以锐不可挡的气势又返回原籍。知青大返城绝不仅仅是一些偶然的知青突发事件所能铸就的,它掺揉着诸多复杂的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和文化动因,加之知青回城呼声日高和决策层知青政策的改变,最后汇成了势不可挡的返城风潮洪流。  相似文献   

9.
杨倩 《学理论》2012,(10):86-87
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农业户籍的人入住到城市,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摆脱了传统的职业收益,开始投入到城市的基本建设中来。但是还要看到农村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在尊重城市化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要理性地对待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回乡知识青年包括从学校毕业回乡的大专、中专、高中、初中、职中学生和从部队复退回乡的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回乡知识青年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农村专业户的主体,是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带头人,是乡镇企业的生力军。总之,他们已成为农村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如何使他们尽快成才,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从广西的调查看,由于种种原因,影响回乡知识青年成才的消极因素还不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与农业生产实际脱节一是把中小学教育办成淘汰和升学教育。因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读书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不必读那么多,认点字就行了”。至于为现实服务,特别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10万人,加上往年累积的未就业6.8万毕业生,共有16.8万多毕业生需要就业。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影响,加之甘肃省经济总量小,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表面上看是人才资源过剩。但从甘肃人才资源的实际状况来看,却是“七多七少”即第三产业人才多,一二产业人才少;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城市人才多,乡村人才少;传统性人才多,创新性人才少;  相似文献   

12.
劳动就业问题,是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过去八年城镇就业的成就 (一)8年安排6243万人就业。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中,全国城镇新就业的人员共达6243万人,约占全国城镇现有全部在业人员的47%。平均每年安置780万人。其中1979、1980年两年安置1800余万人,“六五”期间(1981—1985年)安置3640万人,1936年安置791万人。城镇待业率从1979年的5.9%下降到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70年代初,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处在方兴未艾之际时,便有不少西方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场运动,它们大多是联系“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制度、红卫兵运动等相关问题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讨论的。 1966年夏季狂飚突起的红卫兵运动曾使举世震惊。许多西方学者试图寻找这群年轻人如此狂热、过激、放肆的原因。英国学者约翰·加德纳撰有《知识青年与城乡差别(1958—1966)》,从西方观念出发,认为中国青年起而响应毛主席的“造反有理”一定有其社会根源,是在发泄对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城乡之间不平等的迅速扩大,城市的发展和稳定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等。而对青年来说,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上。他认为“两种教育制度、五种劳动制度”的实行导致了领导人之间和群众之间尖锐  相似文献   

14.
邱连波 《民主》2014,(6):57-58
<正>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对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这样的结论其实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深入人才市场或到用人单位及村落实地调查一下,人们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笔者在乡下调研时就亲耳听到这样的言论,"过去村里人提及小孩子学习榜样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城镇转移,农民工阶层成了社会阶层分化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农业部按离开本乡镇在城市就业三个月以上的口径计算,到2002年止约有9200万农民工进入城镇在第二、三产业打工.  相似文献   

16.
刘铮 《瞭望》2003,(38)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4.2%。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只能有1000多万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八大因素造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国企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企业飞速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一场令世人瞩目的“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兴起,大批的知识青年被组织到各处乡村进行锻炼。谁也没想到,ZO多年后的今天,一些昔日“洗脚上田”的人,竟会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脚下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其中,更有不少人重新“脱鞋下田”,从而形成了90年代新一轮的“上山下乡”热。今日的广东,不论在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可能看到这批重新“脱鞋下田”人的身影。与昔日不同之处在于,这批人已经历了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洗礼和考验,有文化,有理想,懂科学,他们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根本性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就业天地宽江西段添元江西广昌县61%的下岗职工登高望远向农村,积极参与农业开发,“上山下乡”的千名下岗职工现已创办农业实体600个,创产值800多万元。他们这种理智的选择令人欣喜。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不少领域尚待开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已...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有十亿多人口的大国,就劳动力资源而论,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个优势不但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而由于人口多,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的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农村,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涌现出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还有许多农民忙时干点农活,农闲时基本上无事可干,造成了劳力浪费。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人口已转入其他行业的有4577·5万人。据估计,随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后几年内还将有一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企业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市企业所需工人的数量也会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再加上每年城镇还有近千万青年由学校走向社会,给我国的就业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尽管由于通过扩大再生产和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员就业,怛从绝对数量来看,这些人员充分就业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0.
工业大省辽宁,近两年在农业领域里出现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新的经济动态:城市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业主和农村昔日外出经商办企业而今重返农门的“老板”等各方势力纷纷将资金投向农业,其力量不可小视,正在形成一股值得关注的社会资金“上山下乡”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