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冬凌 《学习论坛》2004,20(10):38-41
贸易保护主义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世界贸易组织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持肯定态度等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树立绿色经济观念 ,转变发展模式 ,强化环保法规建设 ,设立我国的贸易壁垒 ,完善国内环保法律体系等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
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新疆塔城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晚,绿色贸易壁垒对塔城农产品出口存在潜在性威胁。为有效避免这一贸易壁垒。推动塔城地区外向型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技术服务、加快实施标准化生产,从而有效防范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塔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入世以来,外贸出口深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成为发展中国家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绿色贸易壁垒,既要不断变革生产、经营的不足之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积极应对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提高跨越能力。  相似文献   

4.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在畜产品贸易中,许多国家高筑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的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我们应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绿色贸易壁垒替代关税壁垒进行贸易保护是当前国际贸易的新特点,这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农产品的出口受到极大的影响.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迎接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企业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正阻碍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实行绿色经营的必要性,并为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经营指出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带有歧视性的贸易障碍。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制度与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方面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具有双重性质。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面对绿色壁垒,应更多地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研究和准备,迎接挑战,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尽量减少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为山东农产品的出口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8.
绿色贸易壁垒与反倾销,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两大主要障碍。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以保护环境。生态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为理由和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保标准和制度,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的贸易措施。绿色贸易壁垒涉及面广、隐蔽性高,越来越成为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9.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限制、禁止某些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措施,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在世界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GATT/WTO 和国际环保公约对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依据。在涉  相似文献   

10.
直面绿色贸易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艳辉 《求实》2006,(Z2):145-147
一、什么是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绿色”一词的提出最早起源于美国,1968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首先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绿色”成了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代名词,并在全球逐渐形成了一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推崇的“绿色浪潮”。绿色贸易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20世纪80年代,全球变暖的加速等问题的加剧引…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国际贸易中,环境保护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面对绿色环保的浪潮,我们应积极应对,正确认识适时调整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实施扶植绿色产业政策措施,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意识,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绿色产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关卡,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对外开放的新时期,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又一只“拦路虎”。文章深入探讨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胡锦涛在美国夏威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提出:“要加强环境技术传播和合作,帮助发展中成员发展环境产业,避免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努力实现环境、贸易、发展共赢。”2012年6月,他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时又指出:“我们应该加强有利于绿色增长的国际技术传播和合作,避免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 WTO后 ,在国际贸易的关税壁垒逐渐取消的同时 ,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及动植物检疫措施将成为各国保护贸易和产业的重要手段。解决食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 ,突破各国的“绿色技术壁垒”,应针对目前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各种措施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使绿色食品成为我国农产品打破“绿色技术壁垒”、扩大出口的新兴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环保时代我国外贸的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已进入环保时代 ,贸易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外贸受绿色保护即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极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既要正视环保法规措施 ,又要发展对外经贸事业 ,应采取以下对策 :深化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强化贸易环境执法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作用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加强绿色营销的开展 ;大力发展环境标志产品 ;严禁国外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以及污染产业流入我国 ;加强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概念、实质、特征,重点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与范式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介绍了WTO条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绿色壁垒”下我国经济的绿色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 《探索》2002,(5):57-61
所谓“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作为一种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首先兴起于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他们充分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差距,通过设立各种环保与生态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他国产品的进口。为了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效益,全面抢占广阔的国际市场,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必须跨越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实施经济的绿色化战略。为此,可米取如下战略措施培育经济绿色化的心理基础;作好绿色制度安排;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切实发展“绿色金融”;实施国际绿色认证;努力开展国际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18.
米晋川 《实践》2003,(10):22-23
一,正确认识我国出口产品不能跨越绿色壁垒的原因   绿色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经济优势,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与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措施和手段.   ……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愈来愈严,据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影响到我国出口总额的25%左右,已迅速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出口的主要障碍。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韵飞 《发展论坛》2002,(11):49-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本世纪企业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一、国际绿色营销的发展及现状国际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面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采取一定的绿色营销因素组合,以满足国际市场对保护环境、生态资源和人身健康的需求,同时获取经济利益。绿色营销具有传统营销以外的一些特征。一是研究的焦点从如何协调企业、顾客、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取利润转到考虑企业营销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上。二是绿色营销的主要产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