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 《人大研究》2009,(2):22-24
政治是人的政治,正因为人是政治的中心,所以政治才丰富生动而有活力;而人也必然是政治的人,只有在政治中,人的利益、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因此,离开人谈论政治,政治是空洞的,离开政治谈人,则人是抽象的。人与政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兰明 《前沿》2008,1(3):26-29
人在“面世”时,只是自然人,是小写的人;人只有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人文教化的活动中塑造和积淀了社会本质时,才成为大写的“人”。在从小写的人走向大写的“人”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和人文教化起了关键作用,其中.哲学的塑造作用功不可没,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入骨髓的,它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完善的人格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人成为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人学视野下,人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文化是人的存在本体,文化是人的寓所,立在文化本体之上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文化本体对人的存在的确立、人的本质的生成、人的价值的创造和人的发展的实现,起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是马克思人学之人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感悟红沙     
林宝 《当代广西》2007,(17):56-56
红沙人慢慢懂得人与人要和谐合作,人与海也要和谐合作。人生活在大自然中,环环相扣,相克相生,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朴”是老子思想中的伦理学基石,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的派生物,人的本质是“朴”。知识、利益、教化与“朴”是对立的,人在获取知识、利益、教化的同时,存在着对人的本质属性背离的倾向。在奴隶制社会中,人被抽去了人的本质、人性、人格,成为统治制度、礼义观念的填充体,成为神的附庸。老子对于人的本质的“朴”的规定,否定了社会进程中对人性,对人本身的抹煞,不仅在当时是进步的,即令在今天,其基本精神依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项琳 《浙江人事》2008,(10):26-27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武义县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认真实施人才工程建设,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止2007年年底,武义县共有党政人才1651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818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1559人,大学专科1994人,中专866人,高中及以下388人;高级职称308人,中级职称2246人,初级职称1973人。  相似文献   

7.
陈建设 《人事管理》2000,(10):28-29
镇江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围绕“大推进”方略,促进人才大开发,在创新政策、转换机制、营造环境、优化结构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目前已达18.7万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近千人,本科学历2万人,大专学历5万人,中专学历6.6万人。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达426人,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列全省第五位。我市在人才资源开发上,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创业的路上,他是位闯劲十足,意志坚定永不停步的人;在公司发展的路上,他是位致富思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在工作面前,他是位一丝不苟,勇于开拓进取的人;在员工面前,他是位和蔼可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领路人;存荣誉面前,他是位谦虚谨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人,永攀高峰的人。他就是洛阳隆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龙现。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4,(6):4-4
坚持以人为本,总的讲,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团结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工作指导上,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0.
静安寺街道愚谷村居民区的房子大都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典型的“老城厢”,原来一家人住的房子,住进15户人,人口密度大。居委会立任刘翔龙清楚地记得,以前对居民的管理主要是户籍管理,但是,目前2000多户居民中,分“户在人不在”、“户在人在”、“人在户不在”三种情况,共计40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对“人是什么”的分析与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然而早期的马克思在对“人是什么”问题的思考上还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对人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的人”的水平上。但是在经过一番艰辛的探索之后,马克思开始立足于现实的人,并对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即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人的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了对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今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与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许多方面可以进行对比,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来自美国芝加哥的王鲁申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撰文,对中美文化进行了一次由表及里的比较。文章指出,在20世纪初,有人说美国到处是高楼大厦,中国到处是低矮平房;美国人富有上进心,而中国人知足常乐。而在今天看来,中国到处是高楼大厦,很多美国人却愿意住平房;中国人互不相让,而美国人却是我赢不了你就加入你。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开始人们感觉美国人穿着开放,过了几年后看到中国人更敢穿。  相似文献   

13.
做好人的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前提;开发人,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是关键。尊重人、理解人、开发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会——法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永宏 《长白学刊》2000,19(1):78-80
人是社会永恒的主体。在对社会秩序进行整体规范的法治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必然是人。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整体的人、社会的人。因而我们在研讨法治时,考察个体的人在法治...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大学梦     
站在大会堂的讲台上,我的内心很不平静。这里,来过很多人。总统,教授;这里。也来过不少残疾人,坐轮椅的,双目失明的……来的人很多,却唯独没有一个聋人。是啊,让聋人演讲,多么需要想象力!但是今天,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我,是一位聋人。  相似文献   

16.
“是否堪称‘君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安》2012,(2):56-56
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让人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不说,还叫别人莫名其妙,常常被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人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自我意识还是社会存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眼中,人是相对意识存在的:“我思故我在。”诚然,人,作为自然界的特殊生物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一只受伤的脚趾头的关注,要远胜于对远处一场地震的关注”。这是生物体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人又不仅仅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我切身体会到,国家民族与一个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侨居在南美洲的日本人,由于他们的人数多,所以欧系人把亚洲人统称为日本人,等他们知道其人乃是中国人、朝鲜人,然后又改口称呼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移居南美洲已达百年之久,但在秘鲁、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巴西仍未被认同。中国人和其他亚洲各国的人,当然更不例外。由此可知,移居在北美洲的中国人,也不会被各国认同。我曾问过一位意大利的会计师,你们欧系人,为什么不彼此称呼其国名呢?比如意大利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葡…  相似文献   

20.
人的实践创造了并不断地在创造着人的生活世界,也只有在人的生活廿界里,实践活动才能合乎人有意义的生存。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离开了人的生活世界,实践只能称之为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只有合乎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才能成为实践活动。因此,也只有在生活世界的视域内理解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实践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