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2.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1937年的延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扣《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国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3.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4.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斯诺的书以优美酣畅的文笔向世人第一次全面展现了红星照耀下的另一种中国  相似文献   

5.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普通中国人一生要办103个证件,而美国人只需办几个证"这一说法在民间引起关注。前两周,《南方都市报》分别就美国、加拿大人一生要办多少个证做了专题采访,结论是,他们办的证虽不多,但也不是仅有寥寥几个。那么,亚洲国家又如何呢?记者近日采访多位在日本华人了解到,日本与国内最大不同是没有身份证,一般用驾照、医保卡来作为身份证明,至于结婚生子也不需要领证办证,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令世界为之震惊。随后,以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记者先后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以敏锐的目光,客观公正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的真相,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敬佩。然而,并非每位进入延安的西方记者都如此幸运,瓦尔特·博斯哈德就属于后者。博斯哈德是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记者,1931年来华工作。作为首位采访红色延安的欧洲记者,他的故事曾经尘封多年。  相似文献   

7.
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西行漫记》作为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举世闻名;其实它还有一部姊妹篇《北行漫记》,作者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摄影家哈里森·福尔曼。抗战时期,福尔曼作为美国合众社和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常驻中国,曾带头冲破国统区封锁,到达延安、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并进行战地采访,由此也走近了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采访之路艰难成行1939年后,国民党一面加强对解放区的新闻封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文苑》2010,(7):26-30
哈里森·福尔曼是一位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朋友,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报道了模范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及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0.
孟红 《世纪风采》2012,(7):31-34
1944年夏,著名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等冲破国民党重重阻碍,从重庆一路北上,前往延安访问。随后又与另外两名外国记者赴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实况,写下了轰动中外的被誉为《西行漫记》姊妹篇的Report from Red China(即《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此书后来还被译为《北行漫记》)。福尔曼还把自己在1944年8月到10月采访晋绥边区拍摄的照片编辑成书,出版了《西行漫影》画册。  相似文献   

11.
滨本良一现为日本《读卖新闻》中国总局局长。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之际,《外滩画报》记者刘小彪(以下简称《外滩》)就中日关系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滨本良一。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3.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纽约报纸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文是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采访情况的综合报道,李鸿章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15.
黄武  范绍峰  武淳 《党建》2014,(4):61-61
正克里斯蒂·里比(Chris D.Nebe),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总裁,拥有多年国际影视制作经验。由里比先生执导的系列纪录片《神秘中国》向全球观众介绍神秘中国、魅力中国、发展中的中国。2014年3月11日,《神秘中国》最新一集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在美国首映。3月23日,该片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2014年3月18日,《党建》杂志、党建网记者专访了克里斯蒂·里比。  相似文献   

16.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水资源自己能够解决,没有问题。美国人上世纪70年代前后有两次水资源评价,第一次就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览》2001,(6):52
1936年7月13日前后,斯诺到达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陕北保安,成为笫一个进入红色区域采访的外国记者。到保安后,斯诺先就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问题采访了毛泽东,张闻天。毛泽东与斯诺谈了四次:7月15日谈外交政策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7月16日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即《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7月18日谈国内问题;7月23日谈特别问题和联合战线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录     
正我们的党员在中国人口中当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时,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才是健康的。(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1944年7月14日)反对腐败,几年来我一直在讲,你们也多次听到我讲过,我还经常查我家里有没有违法乱纪的  相似文献   

19.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6月,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燕京大学出发,经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20.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当时,这篇讲话并没有马上对公众公开。可是,在中国官方正式发表前,即1957年6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该报驻波兰记者格里森关于《讲话》原稿的长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