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众的政治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问题.只有从改善民生、健全制度和转变作风等方面解决民众的政治认同问题,而民众也只有在制度认同、形象认同和心理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对社会成员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塑的最终目标在于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的实现,客观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塑从现有的柔性引导层面进一步提升到法治的刚性约束层面。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制度完善、中观层面的社会治理融入和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养成,这三个维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认知向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同、制度、践行三个领域的强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在这"三大领域的强化"路径中,"认同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条件准备,"制度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长久保障,"践行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外化体现。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广大干部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再次,每位社会公众都要践行、维护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后,要建立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卓晓宁 《唯实》2011,(12):42-44
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共政策体制的影响;二是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影响;三是对公共政策主体的影响。政治文化具有认同、沟通功能,并以影响决策和政策执行,形成政策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中的政治文化:影响路径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晓宁 《唯实》2010,(7):42-44,49
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与对政治共同体的作用一样,对公共政策运行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能够塑造和规定公共政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治文化影响着公共政策。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具有认同、沟通功能,影响决策者功能,影响政策执行功能以及政策凝聚力功能。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保障政策有效运行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裴学进 《求实》2016,(11):21-29
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由统治阶级所倡导、推行,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主体是统治阶级,基本作用机制包括规导和灌输。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绝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认同、遵从的,在各种价值取向互动过程中汇合而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主体是人民群众,共识和认同构成其主要作用机制。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本质在于统治阶级(国家)的倡导转变成人民的行动,呈现出四个特点:转化时限的模糊性、转化前后存在状况的特殊性、转化过程的双向性、转化过程的动态性等。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内在机理为驱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以上述分析为框架,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适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科学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形态相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在思想教育中推进实践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是推进实践的基础性工作。十八大报告用24字高度概括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认同力和凝聚力。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其他思想库,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培训对象本身就是政策的制定者或者执行者,因而成为沟通学术和政治的最佳桥梁,在政策循环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影响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咨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产品;影响决策的舆论氛围,为社会提供深度的政策分析;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搭建凝聚共识、密切合作的思想平台;影响公共政策的评估,提供政策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首先,要通过理论创新的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涵盖性和相对稳定性;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党性、民族性、人类性的统一,体现崇高性与普及性的统一,应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同。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效地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应尊重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舆论形成发展的规律,注重柔性的引导方式,避免一味灌输式地说教;应通过重视底线价值观教育和公共空间对话而非行政干预的途径,来消解价值观相对主义的思潮;还应注意发现和培育影响大众舆论价值取向的“意见领袖“。再次,必须重视对制度进行伦理评价,创建激励核心价值观、约束消极的非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通过刚性的体制和制度安排,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社会实践,成为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建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要激发内在需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认同;二要优化外在环境,形成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汪家焰 《探索》2023,(1):78-88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治理实践的生动体现。就行动主义的实践旨趣而言,只有当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有效运行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制度优势的实践价值。从公共政策过程来看,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都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即以人民需要为逻辑起点,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政策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当遵循“权利—协商—合作”的基本路径,即以人民合法权利为价值目标、以民主协商为关键环节、以合作治理为行动路径。与此同时,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将人民需求有效地吸纳进国家治理的政策议程,并转化为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和政策产品。基于此,应系统构建人民利益表达机制、政策议题筛选机制、协商互动引导机制、政策效应反馈机制,从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共政策的知识状况:主要论域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定学科架构为背景和促进社会良性变革为目标的公共政策研究的展开,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构成了近几年来中国政治学知识演进的主导性方向,而且还张显出以公共政策为核心范畴重构传统政治学的旨趣.中国近年来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政策的概念、学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政策过程、理论流派、实质性公共政策、市场制度与公共政策等主要论域,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现状给予了事实描述和定性诠释.  相似文献   

15.
窦正斌 《求实》2001,2(2):44-47
本文认为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地位和作用 ,使他们在政策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举足轻重 ,根据职、责、权相统一原则 ,应建立起政策执行者们的责任制度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根本上源于公共政策的特性 :它作为科学的凝结物之一 ,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原则性、灵活性以及内含的科学性 ,分别向政策执行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钟海 《求实》2022,(1):93-108
干部驻村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干部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凸显出正式制度的非正式运行、精准帮扶失准以及名实分离等偏离目标的异化现象。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场域转变的过程中,干部驻村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密码。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推进干部驻村制度思想认识的持续深化与理念转变;推进干部驻村帮扶政策制度的动态调整与梯度跟进;推进干部驻村帮扶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与转型升级;推进干部驻村制度运行环境的平稳过渡与优化更新。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除了基于策略主义的变通性执行,还包括政策认同视角下的能动性执行。以江西省宜丰县的基层治理实践为例,将县域责任共同体作为公共政策的执行单元,考察基层政策执行有效的实践逻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体制性吸纳、制度化动员、奖励性分配和参与式评比等责任—利益连带机制,重塑能动性的基层政策主体、重构政治性的政策执行过程、重建常规性的政策执行体系和实现干部动员的弱激励机制。县域责任共同体的积极运转,提高了基层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为县级政权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为了应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二是为了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三是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需要,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构建多维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机制,首先,要创新宣传教育机制,增强认知认同;其次,要丰富实践,建立机制,促进知行合一;再次,要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形成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具有公共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其应对工作涉及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行各业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其考验领导干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逐渐建立并强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思维,充分发挥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建强用好大数据系统,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转型时期,而这一时期,市民社会(主要标志是第三部门)的成长发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民通过其自治组织"第三部门"参与影响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市民社会可以保证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市民社会为公共政策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并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公民社会促使公共政策实施者和执行者准确把握公共政策的自由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防止过犹不及;公民社会可以减少政策冲突和政策震荡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