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梦具有鲜明的和平属性,本质特征是发展。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抉择。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和对外战略思想为指导,明确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和平发展的战略根本,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能冲击和触犯的和平发展原则,努力推进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是一条强调与本国国情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拉美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张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大国的责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同国际社会一起维护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加了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是关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重要历史机遇,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分众传播、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保障力、精准度、接受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认为,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要走和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所说的"和平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涵就是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它对于指导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总目标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信息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在结构上完整地包括了国际环境分析、国家利益目标规定和对外方针政策的确定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以及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国际背景中,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是为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对外方针,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军事合作、全方位外交和反对全盘西化等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要实践"三个代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必然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构成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就独立自主而言,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也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关于在对外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是其外交思想的灵魂。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对外关系及外交实践充分证明:独立自主无论是作为外交思想的指导原则,还是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无疑已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外交的脊骨。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得起国际风浪的考验,在国际舞台上光彩夺目,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和平思想是贯穿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线索。在对国际形势作出客观分析后,邓小平指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同时,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处理与他国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有的和平的外交战略.最终都指向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国在21世纪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在其由来、内容和方法上,都有着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经典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崛起的方式,必然是和平的,对内以建立和平、民主、文明的中国为发展目标,对外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资源和发展动力,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将以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方式,求得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向国际社会兑现和平崛起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时代的要求、党和人民的科学选择。这是党和国家动摇不得和动摇不了的伟大旗帜,我们更要在应对四种挑战中,把这伟大旗帜举得更高,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命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极大深化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区分“人的自由发展”的两个不同领域,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炼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了历史教训。新形势下,立足实践,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容体系,面向世界,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播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播网络,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形成及时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增强思想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聚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遭受重创,而中国却仍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因此众多学者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试图从中挖掘出拯救国内危机的良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解读中国模式确立了一个合理的视角和范式,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对诸如"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及其重构问题作出合理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政策上遵循所谓同心圆式的发展,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合理内核,不断地挖掘、重构,流通、向外输出、扩大影响,这一过程正是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渐增强而推进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为平息在中国有没有“中国法哲学”的争辩,结束当今“西方法哲学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尴尬局面,中国法哲学需要展开对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中国法哲学是中国人独特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是对欧美“法治和平演变论”和中国“法治捍卫江山论”的理论超越;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分析性文化对形式逻辑的重视以及实证主义思维的缜密,也要继承中国整体性文化的优势及其对方法的整合功能;既要把传统中国的和谐道德继承下来,也要吸取西方法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中国法哲学的目标不在于有些学者所主张的西方化或中国化,因为这两种思想倾向都难以成就为中国法治建设服务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我们需要在历史时空中,立足全球视野,寻找确定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从而避免过度西方化或中国化的可能性误导.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国内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诠释;二是理论界学术界的研究。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界定主要是从建设道路、建设事业、理论体系、政治旗帜等方面加以阐释;国内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诠释,具体包括思想理论、价值体系、发展道路、制度设计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既有整体性的研究也有差异性、特殊性的研究,还有过程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立志“深研政理”,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根本特点,其实质是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并发展为忠于真理而不惜献身的人生追求。从而,在经过“深研”追求、取得创立“民彝”思想、“青春”思想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后,又率先找到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的救国真理,率先选择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率先呼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领导开创的。毛泽东自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辗转开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端。此后,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开辟了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只能伴随着私有制的终结而终结。资产阶级思想家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进行制度设计的。在这样的逻辑框架内,腐败只能通过加强监督和严惩进行控制而不可能根除。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的历史阶段,腐败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杜绝。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形态,具备反腐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