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威县贺营中学目前在校生共400多人,其中初一学生200人,初三学生只有50人。该校负责人说,该校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有24名,三年总辍学率近90%。而家长们的想法是:“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的认识溢于言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与“文革”时期的“读书无用论”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由于农民的愚昧落后而造成的。恰恰相反,农民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渴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相对…  相似文献   

2.
时下,正盛行着新的“读书无用论”。君不见:厌学辍学拒学悔学者比比皆是。何也?曰:“知识已经贬值,知识程度与生活水平成反比也,何况现在盛行‘经商热’,赶时代的潮流要紧!”读书果真无用?知识果真贬值了吗?——非也!  相似文献   

3.
<正> 现实生活中轻视知识、知识分子的事情时有发生,“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抬头,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传统的“致用”观念对知识价值的影响。以“致用”来判断知识价值的观念,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为人们的一种日常心理习惯,以  相似文献   

4.
日前,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占应参加高考人数的5%,而这些考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此,各种议论蜂起,有认为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有的认为“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就业无奈现实所迫”等等。万人弃考现象,有多种原因,最终还是得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视角去研判。  相似文献   

5.
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到李嘉诚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至理名言,曾经鼓舞和激励了我们几代人,在书海中泛舟,在无涯中奋进。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在农村,“读书无用论”又有抬头之势,人们多年来对教育的信仰开始动摇了。  相似文献   

6.
《乡音》2007,(1)
石家庄市政协:近年来,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读书无用”论正在悄然蔓延。用农民的话说,就是“上学费用高,考上大学供不起,东借西凑省吃俭用供养毕业,却找不到工作,上与不上没啥两样”。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学本科4年的费用在5万元左右,已超过一个普通农民10多年的纯收入。另外,中小学一年的费用也在几百上千元不等,如是择校生费用更高。高中教育费用高得也让农民难以接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分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对高昂教育费用的一种无奈反抗。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离不开科技,而这…  相似文献   

7.
雷丽玲 《创造》2008,(7):116-117
目前,在农村尤其是较为偏远、贫困的地区,“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潮已经重新抬头,且有蔓延之势。“新读书无用论”不单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大问题。遏制它刻不容缓,而要彻底扭转这种思潮,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作为个人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读书与就业的问题上彻底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思想上破除新读书无用论。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有黄河之水泛滥成灾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难,而在当今却有一种比洪水更加凶猛的灾难。它就是“读书无用论”。记得在十年浩劫中读书无用论曾大显过威风。那时侯,到处都在  相似文献   

9.
"读书无用论"是公众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其折射出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难题。全社会应当共同发力,破解"读书无用论"的悖论。只有持续增进社会教育公平、营造公众学习的社会文化氛围,并且从自身需要出发,不断实现知识的积累,人们才能更好地"读书"。  相似文献   

10.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了解这些观点,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知识价值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 ,二是“发展说”。(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透视农村新"读书无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读书无用论”思潮正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重新抬头。笔者从形成原因、产生危害、对策思考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12.
王舴 《前沿》2007,3(7):35-37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或结晶,其实就是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中获得的经验和理论。概言之:知识乃是认识必然的成果。于是知识便获得了和自由的直接关系,人们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走向自由。因此可以说,知识是获得自由的工具,是打开自由之门的一把钥匙。在当今"知识改变人的命运"和新的"读书无用论"相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4年10月和1986年5月分别对广州部分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此外,还分别同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交谈。下面结合调查情况对广州市开放后中学生的思想变化淡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开放后,广州市的中学生思想有如下变化: 一、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科学的感情比较强烈,但近期出现一些“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开放地区中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有它的特色:学生接触社会面较广、见识较多、反映问题较敏感,自由化的思想倾向容易流露,生活上喜欢互相攀比、爱打扮、赶时髦,新的读书无用论突出,因而纪律较松懈。针对这些特点,政治课应如何做好育人的工作呢? 作为政治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一般单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该主动地去关心和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分析他们的思想活动,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要善于抓有代表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认真做好诱导工作。1986年春,我在高三讲质量互变规律中“抓住时机,促成  相似文献   

15.
杨梅 《青年论坛》2011,27(1):100-10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热议。就业问题在困扰高校毕业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各地高校学生纷纷出现“赶考热”现象,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思想重新抬头,由于就业难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危机,等等。对于这些由就业难问题而引发的相关问题,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读了大学也挣不来钱,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今天的农村不仅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有富家子弟信奉“读好书不如守好业”。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却是我那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弟弟,自己的心理落差比欠下的学费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17.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硕士农民工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引起广泛关注的"硕士农民工"入手,讨论了"知识能否改变命运"这一热点话题.借助于一项全国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智力型民工和新生代民工在住.宿、工作、社会保障、娱乐休闲、观念认同等方面的差异,论证了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是错误的观点,说明知识能够改变农民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研究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俞良早1924年12月,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一文中提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同时胜利”论的“一国首先胜利”论。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援引...  相似文献   

19.
由"知识"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其打击尤甚于来自政策与制度上的不公平所带来的打击."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是民间对当代知识与权力状况的解读与应激,其危害是巨大的.为此,教育公平应成为任何有权介入知识过程者的最高原则与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20.
<正>不管人机关系的“友好论”、“敌对论”和“控制论”,还是技术自主性争论中的“工具论”、“实体论”和“设计论”,这些争论都是没有科学意义上对错的哲学观念,其背后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是:人类要不要控制技术,如何才能控制住技术。在我看来,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其说是科学时代,不如说是技术时代。也就是说,如今技术不再需要借助科学支撑自身的合理性,从“真理的阴影”下挣脱出来,我称之为“技术的反叛”。可以说,技术与科学在知识上开始“平起平坐”,在社会重要性上已经超过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