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科学。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域中,人的尊严包含着丰富内涵: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自由,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人的权利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自由个性是自由的实质性内涵;满足人的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2.
考察儒学在现代的意义,离不开儒学自身的内涵。从现代的视域看,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儒学的仁道原则,后者所内含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存在价值与社会正义、善与权利等关系。儒学以道的追求为其内核,其中既包含着天道观层面的形上之思,也蕴含着人道观层面的价值趋向。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观念中,儒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前沿》最近发表了陈芬博士的文章《论实践视域中人的本质》。陈芬在文中提出:“具体实践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区别了人与人”。在这里,陈芬是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个体本质。我认为,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群体本质似乎更为合理。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即“自由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只能区别人和动物;人的群体本质即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只能区别此群人和彼群人;人的个体本质即作为实践动因的“人的需要”才能区别人与人。  相似文献   

4.
从近代以来的西方宗教观来看 ,儒学缺乏宗教组织、神职人员、圣经等制度宗教的物质外壳 ,不属于宗教的范畴。但是 ,如果从形而上的角度看 ,它保持着对神灵的崇拜、有对人的命运的终极关怀 ,这种对现世的超越又规定了它的宗教性。它是一种弥散型的宗教 ,兼具哲学和宗教两种形态 ,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深刻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分析和学习这些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在探讨“普世性价值观”是否可能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儒学的根本精神、基本特性、核心价值观念及其普世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儒学新形态——民主仁学的新思维。作者认为,儒学的根本精神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性。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四大范畴。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是“以民主仁爱为体,以科技法制为用”,是以多元和谐文化观为指导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8.
新儒家的出现,无疑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日趋衰落的结果,但本质上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日益失去经济和政治基础、理想与现实层面严重脱节、保守的政治与文化立场难以获得普遍权威等现状是儒学现代化正面临的困境。促成儒学的顺利现代化可以从以下渠道去努力:走出"批判—挖掘—超越"三步曲、儒学在新时期的定位、实现"思想性—时代性—群众性"三结合。总之,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儒学的现代化之路,对于加强我国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都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违法构成     
违法构成是指我国法律规定的,表明具有社会危害性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某一行为已构成违法,以及构成违法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本文的违法构成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法行为的狭义违法构成,主要由四个要件构成,即违法的主体和违法的主观方面(主观要件),违法客体和违法的客观方面(客观要件)。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万能主义和经济利益至上论给人类带来了人性、社会、生态三重危机,给儒学的发展复兴带来了机会。同处改革复兴阶段的宗教文明的发展卓有成效,这对儒学的复兴造成了巨大压力。创新是儒学永葆生机的保障,要在儒学继承、传播和发展的实践中,坚持包容性和渗透性原则。包容和渗透是创新性的路径选择,要以理论革新为基础,更着重于实践行动。儒学的传承发展有赖于自身的改革创新,儒学的复兴则是渗透性和包容性的复兴,绝不是一家独鸣和儒学万能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孔孟儒学不仅通过对道德和法律的不对称比较,强调"德优于法"、"德本法末",而且依据血亲情理精神主张"为私德弃公法"、"舍公法取私情",认为人们可以为了维系至高无上的亲情私德而违背社会群体的正义法律,从而导致了忽视法律尊严、否定法制价值、消解法治意义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思考和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而在他的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突出的辩证性特征,表现为它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目标性和过程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个体性和群体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逻辑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只有深入理解和科学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性特征,才能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辩证法,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是一位集改革大师和旧学大家于一身的思想家 ,既开放又保守 ,并一直在新与旧之间徘徊 ,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士大夫传统思想意识和习气 ,依然坚守传统道义上“士”的节操 ,其变革思想透露了较强的儒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政党文化包括哪些要素?这个看似简单而又十分基础的问题并没有获得一致的认同.广义构成观与狭义构成观是学术界的两种代表性观点.中义构成观认为,政权意识、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政党形象是政党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结构要素分析法的合理运用,需要处理好政治文化与政党文化、政党文化的静态表现与动态运行、政党文化发展与政党文化建...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的出现和青年概念的产生是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结果.随着现代性的展开,青年概念的意义被建构起来,并以各种关于青年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意识形态性的青年论述,是青年概念的社会意义的直接呈现;理论性的青年叙述,形成社会关于青年的科学知识.青年的界定,现今不能停留在符号化和刻板的理解上,而无视高度异质性的青年现实.  相似文献   

16.
论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占罪是1997年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侵占罪的设立,弥补了我国原有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标志着我国刑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为了正确认定侵占罪,”本文拟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对侵占罪的理论与实践做以初步探讨。一、侵占罪的客体要件侵占罪的客体是私有财产所有权,具体说是行为人自己所持有的他人财产的所有权或脱离物…  相似文献   

17.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资格包括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共精神五个方面。平等公民身份维持着国家的公共认同,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得到平等对待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政治权利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确保权利发展的基础,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公共精神以公民责任为核心。这五个方面通过公民参与为国家的制度建构和政治认同提供连续性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失而取得的不正当利益。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称为不当得利之债。对不当得利之债的处理,《民法通则》92条规定:“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但是,由于《通则》对不当得利没有进一步的进行限定性的解释,对不当得利的表现形式又未作列举性的规定,因此,不当得利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类型,学术界众说纷坛。实践中,司法人员对与不当得利相近似的几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典规定肖像权的侵权构成一向要求必须“以营利为目的”,但“以营利为目的”使许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如侮辱性使用他人肖像)无法受到惩处,不能全面的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故本文认为“以营利为目的”不应做为肖像权侵权构成的必要要件。肖像权只能由肖像权人享有,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无论是否营利,均可认定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