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进行了肆意破坏,对印第安人残酷屠杀和奴役,这无疑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进步的全貌来看,美洲的“发现”和东西两半球的会合,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正如马克思说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本文拟就美洲的发现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
当斯坦福·莱佛士于1819年发现新加坡时,它仅仅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渔村。是英国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热带小岛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新加坡被看成是东印度公司印度——中国海上贸易航线上的一个理想港口,它的战略位置被充分利用来促进贸易的发展。新加坡后来被辟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十分兴盛,以至于被莱佛士称之为“七大洋的商业中心。” 转口贸易在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早期(1819—1869),这个岛屿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反映是港口的扩大。在1823—24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00万新元。至  相似文献   

3.
90年代 ,秘鲁开始进行贸易改革和政策调整 ,主要内容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简化税率 ,取消汇兑控制 ,实行统一浮动汇率制 ,取消国家的贸易垄断 ,取消出口税和出口量的限制等。与此同时 ,秘鲁积极实行对外贸易关系多边化政策 ,对安第斯集团的政策进行调整 ,努力加强与美洲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扩大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往来。秘鲁的贸易改革和开放及其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 ,刺激了经济增长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 ,一些工业部门受到强烈冲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对整个经济政策甚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它存在的258年中,对英、印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的课题之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形成长达一百多年。马克思在《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一文中指出:“东印度公司真正的创始不能说早于1702年,因为在这一年,争夺东印度贸易垄断权的各家公司才合并成一个独此一家的公司。在1702年以前,原有的东印度公司的生存曾经一再陷入危殆。在克伦威尔摄政时期,它的活动曾中断多年;在威廉三世统治时期,它又因议会干涉而几乎全部解散。但是,正是在这位荷兰亲王的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5.
英国人从 17世纪开始在亚洲的活动 ,其主要据点就是印度。经过近 10 0年的发展 ,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印度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最终成为整个贸易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印度与不丹关系剖析王鸿余不丹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战略位置重要。印度与不丹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英国侵略南亚时起。不丹与库奇比哈尔发生冲突后,19世纪70和80年代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开始向不丹派遣几批使命团。1770年,东印度公司统治的孟加拉...  相似文献   

7.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对印度鸦片实行专卖,并将所得收入引入印度财改和东方贸易之中。此后,经过历届殖民政府和英国资产阶级的经营扶持,鸦片逐渐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印度传统自然经济的平衡由此受到严重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英国工商业原料产地。在印度,种罂粟土地面积长期保持在一百万英亩以上。从事该项经济的农业劳动者人数在各时期略有不同,以1900—01年度为例,仅英属印度(不包括土邦)的罂粟  相似文献   

8.
重金主义与贸易垄断制的形成十八世纪以前,西班牙对西属美洲殖民地贸易垄断政策的指导思想是重金主义。这种指导思想认为,“财富即货币”,国家积累的金银等贵金属越多就越富有。研究重商主义的学者霍罗克斯认为:美洲的发现不仅使西班牙成为一个殖民帝国,而且在欧洲需要金银的时候提供了大量的贵金属。这加速了主张贸易平衡的重商主义理论在其他国家的形成。十六、十七世纪正是西欧封建社会瓦解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人口激增,金银货币极为短缺。当时,西班牙竭力垄断从美洲运出的大量金银,于是欧洲其他国家为弥补货币匮乏,就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前英商在广州的贸易基本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其贸易额远远超过其他来广州贸易的各国商人,据说在道光九年(1829)左右,每年仅英国商船在粤海关缴纳的税银就达60-70万两之多①。他们从中国输出的货物绝大多数是茶叶,据不完全统计,在1719—1833年间,茶叶约占广州出口货物的70-90%。在18世纪末,英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叶已超过2磅,在1828年英国国内消费的7000万磅茶叶几乎全是由广州进口。18世纪中叶,一位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坦特(RobertConstant)曾这样说过:“是茶叶把欧洲的船只带到了中国,在运…  相似文献   

10.
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于这一大潮之外。美洲贸易自由化发端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 ,是西半球经济一体化的集中体现。目前 ,参与这一进程的北南美洲国家正在加紧磋商与谈判 ,力争到 2 0 0 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FTAA)。美洲贸易自由化具有“开放的地区主义”特性 ,但与其他一切区域经济集团一样 ,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排他”的内容 ,在运行之后或多或少会给区域外国家带来“贸易转移”效应。面对着一个覆盖整个西半球的贸易集团 ,如何能够保持和发展中国出口品在西半球市场上的占有率 ,看来是中国在…  相似文献   

11.
战前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与英国的经济关系极为密切。印度的对外贸易基本上是对英国的贸易,其数量和商品构成都受到英国殖民者的控制。英国资本在印度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大量投向种植业、农产品加工、铁路和金融等行业,不仅攫取了巨额利润,而且使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工业品销旨市场和农矿原料产地。战后特别是印度独立以来,印度逐渐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与美、苏、英、日、西德、中东石油输出国等50多个国家开展了经济贸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12日,苏联拉丁美洲团结委员会、《历史问题》和《拉丁美洲》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园桌会议”,讨论即将来临的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500周年的有关问题。一些苏联拉美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等术语问题。祖伯里茨基指出,“发现美洲”等是欧洲中心论者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贬低美洲大陆当地居民的作用;拉美各国使用的是“两种文明相遇”,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印第安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梵蒂冈史学家则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的500年”。他认为两种文化“会合”的提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0月12日是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 bo,约1451-1506)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四百九十周年。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马克思曾经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819页)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治家提出两个半球理论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该理论折射出了美国与欧洲在政治制度上二元对立的观念,同时也体现出了与欧洲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识形态取向。随着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美国政治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美洲联合的思想,最终在门罗宣言中以国家文件形式全面阐述了两个半球理论。这种理论实质上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一种设想,它试图把整个美洲集体孤立于欧洲之外,使之成为美国独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海盗和走私是拉美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插曲,它对新、旧大陆的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笔者拟对拉美殖民地时期海盗劫掠和走私贸易兴起的原因、具体内容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一、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的贸易垄断政策  从“发现”新大陆开始,西班牙就对殖民地采取了贸易垄断政策,这种政策的指导思想基于当时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重金主义,即认为“财富就是货币”,积累的金银等贵金属越多越富有。为了获取更多的贵金属,国家应该禁止贵金属外流,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垄断政策,而殖民地必须…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大部分时间,法德关系和欧共体发展比较顺利,并取得了相当成就,但同时也埋下了新的矛盾和危机因素。从1989年冷战结束,东、西德统一时期起,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直至今日无论是法德关系还是欧共体内部关系都变得越来越紧张,被掩盖着的矛盾也一一暴露出来,从而严重影响到欧洲联合以及整个欧洲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坚平 《东南亚》2001,(1):42-46
有关早期中英贸易研究的著作十分丰富 ,但多集中于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主导的 ,以英国工业品、印度的原棉、鸦片和中国丝绸、茶叶为媒介的英—印—中A三角贸易和美—英—中为代表B三角贸易等领域。对东印度公司的研究 ,着重于对其在贸易中的垄断性、掠夺性的揭露和批判。国内外的学者很少注意到位于中西交通要道上的东南亚在早期中英贸易中扮演的角色。即使有所提及 ,也是散见于各种著作中 ,或语焉不详 ,或欲言又止。笔者认为着重研究A、B三角贸易的同时 ,也应发掘东南亚早期贸易中的意义 ,这有助于还历史本来面目 ,以免造成“一叶障目”…  相似文献   

18.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及发展空间,印度很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而印度作为一个发展潜力极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欧盟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贸易关系。目前双方的贸易关系进展平稳,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挑战,特别是欧盟东扩后,双边贸易关系的前景面临着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向着以自由市场为基本特征的外向型经济转换 ,贸易自由化是这场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市场的开放给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 ,使拉美成为世界上的新兴市场之一。拉美国家也在不断地总结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在解决新问题中把贸易自由化向前推进。目前它们正与北美国家一道致力于 2 0 0 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一般而言 ,美洲贸易自由化给拉美国家带来的利益会小于北方国家 ,负面效应却会大于北方国家。不过 ,美洲贸易自由化从长远来看显然符合拉美国家的利益 ,可以说是未来拉美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明至清中期以马尼拉为转运中心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丝银贸易经历了兴盛、危机、复兴与衰败几个时期.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后,以中国生丝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物美价廉,迅速占领了美洲市场,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贸易进入兴盛期.明末清初的动荡造成了中国生丝生产的下降,贸易停滞,也使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陷入危机.清朝开海以后,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重新恢复,但此时也遇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及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也因此彻底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