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来自世界及周遭文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文化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保存完好。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深入挖掘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精品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对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凉山彝族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凉山州彝族文化与市场结合催生出来的产物,作为凉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使凉山彝族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凉山彝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产业化趋势已经逐步展开,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到上个世纪末,凉山的贫困群众绝大部分还居住在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中。破旧、低矮、潮湿的"三房",一度成为凉山极度贫困的集中体现。改造"三房",凉山起初确定的规划是每年改造5000户。据2002年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3.
从1952年建州至今,凉山已走过了60个春秋。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凉山,60年是收获,是辉煌,是巨变。 一条60年的道路,一头连着贫穷、落后、守旧、封闭,一头连着富裕、领先、文明、开放;一段60年的时光,有彝区人民“一步跨千年”的厚重历史,也有“经济跨千亿”的时代风采;一幅60年的画卷,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凉山,一个开放发展的凉山,一个跨越腾飞的凉山……  相似文献   

4.
凉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雄奇险秀的大小凉山,名山荟萃,千峰争雄。凉山水体景观在国内更具比较优势,金沙江蜿蜒500余里,雅龙江纵贯四县一市,大渡河在甘洛县擦身而过.共同构成了雄秀险峻的自然生态水上旅游画廊;同时还有琼瑶仙景泸沽湖,恬静秀美的邛海,钟灵竞秀的马湖和民族团结历史见证的彝海。凉山民族文化悠久、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千古名句。同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名扬中外,被誉为东方的“休斯敦”。风景这边独好@谢正东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大势。这种文化发展大势,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实反映。作为新生的文化现象和崭新的文化命题,和谐文化既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优势,又深刻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新特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了文化发展的新的自觉和新的提升。可以这样讲,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催生、孕育的成果和产物,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句话,是与时俱进、带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深化对和谐文化的认识,不仅是当代文化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构…  相似文献   

6.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内在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创新的途径包括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精准脱贫,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严格考核,实打实、硬碰硬,凉山任务艰巨,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8月3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凉山州喜德县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为凉山的脱贫攻坚敲了一记"重锤"。"东明书记非常关心凉山的脱贫问题,已经来过凉山3次了,我们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上级领导的重视让我们干劲十足,充满希望,就算是崩掉了牙,我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霄眉眼中透露出坚毅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有了这种文化自觉,就能不断地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文化主体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并对其文化的起源、历程、特色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它是在文化实践、文化反省、文化创造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心态。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方式及成果,反映并积淀在人们的观念与心理之中形成文化。而文化形成之后,又…  相似文献   

9.
大小凉山精准扶贫脱贫问题一直是我国西部偏远山区的一项重大扶贫脱贫工程,是实现国家富强、大小凉山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大小凉山的精准扶贫脱贫,需要打破大小凉山的现实约束,大力发展交通业,改善教育资源等落后面貌。策略上,不仅要实现扶贫脱贫对象的精准化、扶贫脱贫主体的多元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控制人口约束等多样化对策多管齐下,促使内因外因不断互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上的精准扶贫脱贫,改变安于现状的想法,去积极创造财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非洲     
云杉 《学习导报》2012,(10):54-57
2011年11月,有机会走进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从北到南一路走来,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看非洲的文化,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绿洲和文化沃土,绝不像有人说的,非洲是文化沙漠。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2,(2):34-34
我国是文化古国,有时也被称之为文化大国。但文化古国、文化大国绝不等于文化强国。如何能成为文化强国,很重要的一条是尊重文化资本。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任何有益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行为都是宝贵的资本,因为它是精神、物质的生产工具,也是生产力。怎样才能拥有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非洲     
云杉 《新湘评论》2012,(10):54-57
2011年11月,有机会走进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从北到南一路走来,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看非洲的文化,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绿洲和文化沃土,绝不像有人说的,非洲是文化沙漠。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2,(1):53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  相似文献   

14.
李林 《新视野》2012,(3):4-10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概念,学者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纷繁复杂、见仁见智。通过对各种文化概念的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不同的文化观。在我国主流话语体系中,"文化"概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概念具有多义性,二是文化概念具有相对性,三是文化概念具有可变性。法治是指法律的至高权威和法律的统治。基于对文化和法治的一般理解,可以把法治文化做出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界定。对于法治文化,还可以从主体、载体、历史等维度来理解其丰富内涵。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不能将法治文化等同于文化法制,正如企业文化不同于文化企业一样。应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文化法制建设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大系统、大战略之中,而不能用文化法制建设替代或者弱化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泽 《学习论坛》2006,22(3):52-54
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其区别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的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正>1991年,知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川、滇、藏交界处的"藏彝走廊"考察,已80岁高龄的费老精神矍铄,他站在攀枝花灿烂的阳光下,眺望凉山层峦叠嶂的翠绿山脉,清风拂来,他若有所思。"藏彝走廊"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区域概念,这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信息,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的文化走廊。"攀枝花是一枝美丽的花,我看中了这枝花。"离开攀枝花时,费孝通深情地说,"在你们这一代里,一定会看到攀枝花的确是一枝花,是一枝开满西南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题,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追求。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充分表明,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文化本质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文化的理解大体有两种思路:作为"功能性"的文化和作为"主体性"的文化。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化"。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其合理性的内容表达是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主体能力的证明。在人类文化变迁中,不同文化形态间呈现出了多元互补、加速度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文明是极为广泛的概念,至今人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按其功用和性质,文化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一个国家、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保持两类科学的协调发展。纵观古今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到最后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是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有着充分的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文化自信的根基是"精神层面"的,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质是意识形态的自信与强大。  相似文献   

20.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理论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分别概括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审美文化类型。雅文化是指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文化,它讲求技巧与修饰,精雕细刻,它反映社会高层次的审美要求和情趣,没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很难欣赏。俗文化是指一种低层次的审美文化,它的特点是自然朴实无华,易被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所接受,它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和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